原标题:筑牢“安全墙” 守护“生命线”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作者:王本哲
闻风而动,观雨而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犹如敏锐的耳朵和眼睛,通过发布精准精细化的预警信息,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和保障。
今年上半年,襄阳市2022年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项目全面完工。此项目进一步扩大了襄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专业化监测预警覆盖面,提升了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水平与防灾减灾能力,加速了地质灾害防治从“人防”向“技防”的转变。
按照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下达2022年度中央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项目任务的通知》要求,此次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245处(其中保康县125处、谷城县62处、南漳县40处、宜城市9处、襄阳城区9处),共需布置普适性监测预警设备655套。
据了解,自2018年湖北省启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市6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安装监测设备1994套,已安装监测设备隐患点数量达到全市所有隐患点的31%,基本实现重大地灾隐患点全覆盖。监测设备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当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能够及时向“四位一体”网格员发布预警信息,从而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是对近两年3起成功预警案例的分析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案例一:
2021年7月1日,老河口市洪山嘴镇太山庙六组老犍口不稳定斜坡所在区域遭受连续降雨,其后缘裂缝计LF01发生明显变化,同年7月10日,累计变化量已达51.5mm,触发了专业监测设备红色预警。
预警就是命令,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技术人员迅速抵达现场。通过勘查发现,该斜坡房屋原有砖混结构已造成破坏,持续强降雨可能会导致房屋稳定性进一步失稳,墙体裂缝也会越来越大,房屋倒塌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届时,会威胁周边群众8户3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就在眼前,相关人员当即对不稳定斜坡展开应急措施,迅速转移受灾群众,并对危房进行了拆除。由于预警及时、处理迅速,该房屋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虽然拉裂变形的房屋已拆除,但对不稳定斜坡所在区域的监测一刻也不能停歇。
启示:提前有效预警,保证群众安全。专业监测设备及时发出有效预警,灾情发生后及时确定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这种提前拉响的警报,为技术人员及时响应、果断处理,争取了宝贵时间,让此次险情转危为安。
案例二:
2021年8月27日,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监测技术人员收到谷城县紫金镇浑水堰不稳定斜坡监测平台的蓝色预警信息。监测技术人员立即确认情况,同时展开数据分析。
同年8月31日,位于斜坡后缘的监测设备GNSS01位移累计变化量达到81.1mm,变化速率最大达8.2mm/h,不稳定斜坡正向加速变形阶段发展,一旦发生塌滑,会威胁周边住户,威胁资产71.9万元。避险迫在眉睫,技术人员对该处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后,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滑坡隐患,迅速撤离群众,并持续巡查,密切关注坡体变化。
启示:精准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升级。监测系统提前预警,技术人员对已知隐患点进一步开展细致监测和巡排查工作,时刻掌握灾害趋势,让预警区域精细到乡镇、预警目标精准到隐患点、预警信息精确传送到相应网格员,为成功避险创造了条件。
案例三:
今年4月16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谷城县紫金镇邓家坡茶厂滑坡专业监测点发出预警信息,威胁滑坡中后部公路旁3户13人以及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的生命安全,技术人员立即展开数据分析,位于斜坡后缘的GNSS02监测点位移累计变化量达到122.5mm,远超历史正常数值。4月18日,该灾害点发生滑动变形,滑坡体约2.7万立方米,导致3户房屋受损。因监测预警及时,当地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
时间不等人,4月18日,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技术人员抵达灾情现场,一边开展现场探查,一边收集分析最新趋势数据。4月20日,自然资源部、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谷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技术支撑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等相关单位人员召开了远程视频技术交流会。通过综合研判,建议当地政府组织受威胁群众进行集中转移和安置,并封锁道路现场,实施管控。
启示:加强数据研判,“人技联防”化险。预警系统抓取第一手数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二次分析,“人技联防”是实现此次成功预警的关键。“技防+人防”、点面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是防灾减灾发展方向,气象和仪器监测发出预警,群测群防员及时核查处置,将最大限度地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襄阳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