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中国矿业报,原文链接:百石赏析 | 红丝石
红丝石是红丝砚的原料石材,红丝砚是鲁砚的主要代表,为“四大名砚”之一。鲁砚为山东境内所产砚石制成砚台的通称,开发时间悠久,主要砚石有红丝石、紫金石、淄石、鼍矶石、徐公石、温石、田横石、尼山石、金星石、薛南石、浮来山石、龟石、燕子石等品种。其中,红丝石居首。红丝石因纹理如丝,红黄相间得名。其色泽艳丽,石质坚细,发墨如油,是制砚的上等石材。产自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黑山顶峰石洞和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的壮山,现在多为壮山一带所产。因古代这一带均隶属青州府,统称为青州红丝石。
自晋至唐,红丝砚一直被列为诸砚之首。西晋张华《博物志》,称赞“天下名砚四十排【;;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砚论》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 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到了宋末,红丝石资源日渐枯竭,一度失传,声名不再。乾隆年间宫廷编纂《西清砚谱》,收入了三方红丝砚,一方红丝石鹦鹉砚留有乾隆御制诗:“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
红丝砚虽然早在唐代就有采制,但后来时断时续,甚至长期停产。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临朐县老崖崮新坑发现紫红地黄刷丝纹砚石,质坚不顽,发墨不损毫,红丝砚恢复采制。
红丝石外有表皮,或白或红,纹如草木之状,理则红黄相参,理黄者丝红,理红者丝黄,纹理千回百转,层次分明,多见云纹、水纹、旋花纹和刷丝纹,也有色斑、色柱等纹饰,时见山水、草木、人物、云龙、鸟兽诸状,十分雅观,可制作成观赏石。红丝石由于石之表层长期与黏土中的酸碱反应,石之周边及表面有斑驳陆离的石牙和孔洞。多为红底黄丝或黄地红丝,红色从重至淡有紫红、深红、朱红、曙红、柑红、淡红、灰红等,黄色从鲜艳的金黄色到暗淡的土黄色,尤以黄地红丝、紫地黑丝者为佳。
2013年5月,临朐红丝砚制作技艺、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选自赏石科普丛书《百石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