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国家和田玉检验中心,作者:李琂
新疆昆仑—阿尔金原生和田玉成矿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长达一千多公里,主要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分布,西起塔什库尔干,东至且末-若羌。新疆和田玉矿床海拔通常大于 3300 米,分布有“两头一中间”之说,即西头以莎车、叶城为代表,中间以和田、于田为代表,东头以且末、若羌为代表(图 1)(姜颖,2020)。研究表明,新疆成矿带内的原生矿床均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均显示和田玉矿体大多产于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火成岩的接触带上,指示和田玉的形成与接触交代变质及区域变质作用关系密切。
图1 新疆昆仑—阿尔金原生和田玉成矿带主要矿点(床)分布图(据自唐延龄等,1994)
独雪山和田玉矿区位于新疆昆仑—阿尔金成矿带东头的若羌县祁曼塔格乡,介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与青海海西蒙古自治州茫崖市交界处的阿尔金山脉中,海拔高度5000余米,云雾环绕其间且常年被冰雪覆盖,高耸于群山之间,与周围山脉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命名为独雪山玉矿(图2)。本单位受独雪山玉矿所属公司委托,于2022年6月28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出发,驾车前往新疆巴州若羌县,并于2022年6月30日抵达独雪山玉矿青海海西蒙古自治州茫崖市花土沟镇临时驻地,全程1400余公里(图3)。
图2 独雪山玉矿远视图
图3 新疆乌鲁木齐市—青海茫崖市花土沟镇行程路线图
7月1日,经由独雪山玉矿矿主及矿山负责人带领一行5人驾车前往独雪山玉矿,自茫崖市花土沟镇去往独雪山玉矿全程约220余公里,自花土沟镇的海拔2800米行至海拔约5000米的独雪山玉矿,全程穿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风光壮美的阿尔金自然保护区,道路狭窄甚至没有道路,需要依靠钩机与挖掘机开辟出临时供汽车行驶的道路才能驾车通过,仅220余公里路程驾车就行驶了约5小时。由于海拔的升高,地位梯度降低,室外温度由零上30度降至零下10多度,空气含氧量急剧降低,一行人均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有明显头晕头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图4 悬崖边仅供一车行驶的矿区道路
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于中午到达海拔5000米的独雪山矿区驻地时,山中天气突变,大雾环绕整个驻地,大雪混合着冰雹将所有人围困在驻地的帐篷内,山顶的能见度变的极低,伴随着严重的高原反应,所有人心头都萦绕着不安的情绪,如果大雪冰雹长时间不停,所有人都会被困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这次艰难的矿区实地勘察行动也将无功而返。在帐篷内与采矿工人闲谈得知,独雪山矿区地处高海拔地区,天气变幻无常,刮风下雪是常态,一年四季气温都处于0摄氏度以下,做饭也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用高压锅都很难做熟一锅米饭,电力的保障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提供,更难忍受的是与世隔绝的孤独。
图5 矿区驻地生活环境图
图6 高海拔引起的严重高原反应
非常幸运,一小时后云销雪霁,高原反应症状也有所缓解,一行人稍作休整后继续向独雪山玉矿矿脉处艰难攀登,到达矿脉处时,海拔已经达到5300米左右。在对矿区实地勘察过后发现,独雪山玉矿矿体几乎被冰雪覆盖,第四系沉积物与和田玉矿脉平行整合接触,矿体近直立。经观察矿区内识别出有一条断裂。矿体围岩主要出露白色大理岩,与和田玉矿体呈互层状产出,多发现透闪石化大理岩,且矿区中未见花岗岩等围岩。矿区中和田玉矿体整体呈近直立岩墙,厚度近几百米,且蚀变带较宽,达几米甚至几十米。矿石多成致密块状、层状构造、脉状和条带状构造,脉石矿物较简单,主要为透闪石颗粒,矿物颗粒较细,多为细粒结构。矿石颜色多呈白色-青白色-淡黄色,可见黑色石墨以及粉色滑石呈层状、浸染状、浸染状穿插于和田玉矿石之中。
为和田玉矿体露头采集新鲜样品,在高海拔极度缺氧的情况下,我们一行人在陡峭的山间艰难攀爬,历经千辛万苦,于山脊处采集到47块新鲜样品,并对矿石进行详细观察与研究。返程时,将47块近百公斤样品运送下山,又是一项艰难的考验,当顺利返回营地时,每个人都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明显,我们深切地感到和田玉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更显珍贵。
图7 对独雪山玉矿矿石进行观察研究
图8 对独雪山玉矿矿体进行剖面测量并采样
参考文献
Liu Y, Deng J, Shi G H, et al. Geochemistry and petrology of nephrite from Alamas, Xinjiang, NW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1b, 42 (3): 440-451.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Nephrite Jade from Yinggelike Deposit, Altyn Tagh (Xinjiang, NW China), Minerals, 2020.
唐延龄,陈葆章,蒋壬华. 中國和阗玉. 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 台湾地球出版社, 1994.
唐延龄,刘德权,周汝洪. 和田玉的名称、文化、玉质和矿床类型之探讨.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