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黑奇石
黑奇石,又称台湾太湖石,出自台湾省花莲县和平乡。该石造型奇特,形、质、色变化多端,姿状千奇百怪,态相内涵丰富。
黑奇石分大理石、石灰石、叶岩三种石质。其中,大理石的黑奇石为青黑色;石灰石的是灰白色;叶岩的是黑色。黑奇石嶙峋挺拔,千变万化,是石中的珍品。大型黑奇石常被用于园林造景;小型黑奇石则作家庭赏石。
22、猫公石
猫公石,出自台湾省金门县埔头到黄厝一带海滩及澎湖县桶盘屿、虎井屿海边。该石因经海蚀和风蚀后,外表凹凸不平形成孔洞状,很像猫脸,也很像猫抓过的洞,故名。其特殊的造型及颜色,颇具观赏价值。
金门猫公石,产于烈屿北侧埔头附近至黄厝一带连绵约一公里的海滩边,为一种红色蜂窝状岩石,即铁质胶结岩块。在这一段的海岸沙滩,猫公石散布于潮间带上。岩体的形状、大小不一,一般约在数十厘米至数米之间,呈块状分布。
金门猫公石的主要成分为石英、赤铁矿及少量粘土。猫公石原为山壁上的红土层,由于沉积层不断受海水的风化与侵蚀,易溶解的钾、钠等成份被带走,留下硅、铝、铁、钙等化合物则逐渐富集,与砂泥等胶结固化而形成铁质胶结岩。经海水持续溶解、冲刷,该层岩石常呈渐变的形貌,古铜色石壁出现大小凹洞。金门猫公石仅形成于高低潮线之间。在低潮线以下浸泡于海水中的仍为质地较松软的粘土、砂岩层。铁质胶结岩块的形成,除了海水的风化、侵蚀与溶解因素外,也与潮间带的干湿循环有关联。
澎湖猫公石,多产在桶盘屿与虎井屿及姑婆屿、铁砧屿附近海边,属玄武岩的一种,经海水与风浪的长期侵蚀,产生许多特殊的形状,坚硬的石质上遍布海蚀粗孔,岩石外表状似蜂窝,为赏石庭园造景之佳材。
23、云母石
云母石,出自台湾省花莲地区。该石须经研磨后方能看出其内涵,如云母石与石英共生,则能研磨出光滑致密的美丽图案。颜色通常为茉莉色或黑色,有的翠绿清新,间有金黄多样的线条,犹如游龙腾翔在绿色的云雾中。
花莲云母石是一种较奇特的石头,可以剥成片状,阳光下还能隐约发出七彩光芒。
24、红石
红石,主要出自台湾省浊水溪及花莲地区。台湾红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及赤铁矿,原石外观略似石英矿石,颜色由红到暗红色,常与石英、玫瑰石共生,色彩鲜艳、细腻,质地坚硬,少有造型,所以大多欣赏其特殊的色彩,有造型则可收藏。因其颜色与鸡血石类似,亦称为台湾鸡血石。
25、竹叶石
竹叶石,主要出自台湾省花莲县瑞穗乡一带的红叶溪河谷,花莲县玉里镇、富里乡亦有分布。该石属变质岩之一种,石基为棕红色或草绿色,因有如竹叶聚合般的蓝绿色或墨色图纹,故称竹叶石。竹叶石亦有红、粉红、黑、蓝、青、白等颜色;因叶形大小,有大花、小花之分;大花图案清晰有力,较为珍贵。一般作为艺品石材,也可作奇石赏玩。
竹叶石属含角闪石之蓝闪片岩,摩氏硬度5~6,密度约2.91,其石英成份呈放射状排列;蓝闪石片岩为一种粗粒而有致密组织的岩石,含有黑色蓝闪石斑晶,镶嵌在岩石中,状如水墨画的竹叶。
蓝色竹叶石在野外很容易辨识,过去花莲瑞穗一带的野溪中,每逢暴雨过后,偶尔会在溪谷里找到数吨以上的竹叶石大漂砾,现在美丽秀婉的小砾石也不常见。
26、风化石
风化石,出自台湾省花莲县。风化石是石头在地表受日晒、风吹、雨淋,其表皮因经长期的风化作用,石质变软变色,更甚者,软质部分因风化脱落而只存坚硬石肌。风化石形态独特,石头虽小即景观万千,有大山气势,为庭园造景之佳石。风化石的色泽虽单调,即透露出地壳变动最复杂岩层交错的风貌。如将风化石放置水盘养成青苔,则充满绿意。
风化石养苔需每天浇水以维护石上青苔成长,并要有不太强烈的阳光。青苔的颜色在春夏秋冬都会变化,一块风化石即状似一座山,有山岙、峭壁、绿林等。
27、青石
青石,又称龙纹青石、俗称荖青石,出自台湾省高雄县六龟乡的荖浓溪。该石晶莹耀人,摩氏硬度为5~6.5,通常呈椭圆形状,带有美丽的石纹;颜色有青绿、翠绿、碧绿、墨绿等,并以青绿色为主;石中时有斜长石、方解石、石英、赤铁矿、泥质沉积物等,因此亦有暗褐、桃红、白、金黄等色点缀。
金龙纹青石颜色独特,绿色的石身中,间有黄红色或红褐色的花纹,美而不艳,是青石中的佼佼者。
28、梨皮石
梨皮石,主要出自台湾省新竹县关西,澎湖北寮与七美及台北县龙泉溪等地。该石主要为斑状玄武岩,石表纹路呈梨皮状,深具观赏价值。亦分为细梨皮石、大梨皮石、小梨皮石等。大、小梨皮石产于新竹县关西、竹东横山等地,细梨皮石则产于妈祖田一带。
关西梨皮石,质地苍劲斑驳,表面有数不清的洞,带有一些土色,表面形状很像梨子皮。
澎湖后寮所产的梨皮石系粗点梨皮石,含褐铁矿,具锈色,较不易清理。而澎湖北寮所产的梨皮石,质感特佳。
龙泉溪一带盛产的梨皮石,属火成岩中的黑色玄武岩,质地细致匀称,表皮留下岩浆在冷即时冒出气泡的痕迹,像梨子表皮的斑点,又分为粗梨皮石与细梨皮石。
29、铁钉石
铁钉石,出自台湾省宜兰县与台中县的南山、胜光一带山区。该石属沉积岩,原石外层皆有一层坚硬的褐色或土黄色含铁质外壳;内层大部份含有灰黑色石胆,石质细腻,密度颇高;外壳与内层石胆间常有状似铁钉的褐色条状物穿插其间,呈网状或不规则放射状结构。石胆的摩氏硬度约为3~4,外壳和铁钉含铁质,硬度略高于石胆部分。体量一般为15厘米左右,大者可达20厘米以上。由于铁钉石为两种不同石质结合而成,在风化过程中,内层石胆风化较快者,则形成靠外壳条状物支撑、衔接于石胆的镂空形态。
铁钉石蕴存在峭壁岩层之中,须经风化崩落后才能采集。产地山区地势险恶,采集过程极为艰辛;一般以溪流和浅土中采得者为佳,深土中挖出者略逊;挖出的原石被泥土包裹,需精心清理,清除原石风化外壳尤需细心。铁钉石色泽古朴典雅,石肌凹凸有致,造型变化多端、千奇百态,是台湾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发的观赏性石种。
30、试金石
试金石,又名石胆,主要出自台湾省台北县贡寮乡的海边,台湾各处有零星分布。由于该石会吸收并显现矿物的颜色,为早期鉴定黄金纯度的关键工具,故称试金石。因资源有限,目前已经很少见。
贡寮试金石原本是在海底被页岩包围的褐色石胆,其经过海水与沙子的冲刷和盐分、铁、锰等各种金属离子由外往内氧化,而形成质感细腻又非常漂亮的黑色石头。试金石体积较小,多依其造形将数个集成一组来观赏,也常被用作镇纸或笔架。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