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层石
千层石,出自香港大埔区东平洲岛海岸。该石是由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及燧石层构成,经过亿万年地质作用及海蚀、断裂、风化而形成的独特页岩,俗称千层石。石形多扁平,质重坚硬,表面呈黄褐色,亦多阡陌,断面层纹清晰,石间多贝螺、珊瑚。
东平洲岛位于香港东北水域的大鹏湾内,形如新月,面积1.1平方公里,由沉积岩组成,岩石层层平叠着,地势平坦,故名“平洲”。岛上页岩地层厚度约200米,每个层理约厚1~5毫米,层理清楚,有的岩石风化后色泽变化丰富,甚至呈彩色条带状。海浪拍打着的千层石色彩缤纷,环岛皆是,就连小卵石也多有层纹。
2、盾皮鱼类化石
盾皮鱼类化石,出自香港大埔区沿海黄竹角南端的白沙头洲一带。该化石蕴存在古生代泥盆纪地层的沉积岩中,盾皮鱼类是生活在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的古生物,距今大约4.4亿年至3.5亿年左右。
沉积岩体中还分布有其他鱼类、菊石、珊瑚、腕足类、贝类等化石。
3、菊石化石
菊石化石,出自香港大埔区马屎洲、西贡半岛北部的泥涌和深涌、赤门海峡北岸凤凰笏等地。泥涌地层属赤门海峡组,以泥岩及粉砂岩为主,距今约一亿九千万年,赋存有菊石等海洋生物化石;深涌的地层属赤门海峡组,以泥岩及粉砂岩为主,距今约一亿九千万年,岩体中另有瓣鳃类、腹足类、海百合及植物等化石;马屎洲的地层属大埔海组,以粉砂岩、砂岩及泥岩为主,距今约二亿八千万年,但亦有小部份属赤门海峡组地层,岛上还有海百合、珊瑚、贝类及植物等化石。
以香港地名命名的“香港菊石”,亦是从赤门海峡北岸凤凰笏小海湾西南不远海边的赤褐色砂质页岩中挖获的:为头足纲菊石亚纲的一属;壳半外卷,厚盘状;旋环横切面近长方形;腹部穹圆,具浅的腹沟;壳的侧面有单一及二分的粗肋,在腹部中间中断,形成光滑的浅腹沟。
4、绿柱石
绿柱石,出自香港东区西部的炮台山、荃湾区上塘、针山等地。该石由高温热液交代形成,晶体常呈六方柱状,摩氏硬度7.5~8,多呈各种色调的浅绿色,蕴藏量不大,并常伴生有黑钨矿。香港绿柱石多作炼铍的矿物原料,色泽美丽者可用于观赏。
上塘亦称城门水塘;针山位于城门水塘东,海拔523米,顶端针状,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