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融石
融石,出自广西柳州地区融水县(原融县)老君洞。《洞天清录集·怪石辨》:融石,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峰。粗燥体脆,又甚于道石。
32、马山石
马山石,出自广西南宁地区马山县红水河。该石质地坚硬,沧桑古朴;呈青紫、红褐、黝黑等色泽;经过亿万年河水的冲刷,石上纹理极顺滑。其造型石象形状物,神态极似;有的图纹石深褐底色上显棕黄斑纹,有的纹理凸出石面,构图清晰。
33、恭城墨石
恭城墨石,出自广西桂林市恭城县北溪河河床及周边坡岭上。该石通体黝黑如漆,光洁润泽,凝重古朴,偶有一两道极细密的白色纹理;质地细密,摩氏硬度约为5~6,石性较脆,忌碰撞;形状变化多端,异常奇巧,有的似山川景观、亭台楼塔,有的象动物、器皿、几何形体等,异彩纷呈;体量大者上吨,小者如拳,以中小者居多;可用于庭院置石、厅室陈设欣赏。
恭城墨石的原岩为山体岩石,由于地壳运动作用,山岩破碎后形成各种形态的石体,散落于河床或埋于岭坡的土中,亦分为水冲墨石和旱墨石。水冲墨石经河水长期冲刷磨洗,表面细密光洁、润泽,稍加清洗即可欣赏。旱墨石埋于浅层泥土中,经土和水长期浸蚀,石体更为奇巧,但出土后应将石体粗糙软质的表层用硬刷清除,直至露出坚硬的本质方可。
34、叠层石
叠层石,俗称叠石、千层石、龙壁叠石、柳砚石,出自广西柳州市郊龙璧山下板滩。该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质地坚实滋润,摩氏硬度3~3.5,色泽古朴沧桑,多呈青黑色,有的通体乌精发亮,石中纹理重叠如云,自然有序。形状多似山形或平原景观,或犹如层次错落的蓬莱仙境。虽其形多变,而每件石上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穴池,颇有观赏价值。叠层石质地细腻莹润,色泽光亮鲜艳,亦是制砚的好材料。
叠层石琢制的砚台称叠石砚、柳砚或龙璧柳砚。成砚细腻滋润,其色纯黑生光,扣之发清脆声。具有保水发墨、以笔舔砚润而不滑、研墨书写流利等特点。
龙壁山位于市郊油榨村对岸,因其怪石突兀有致,呈龙型纹路,恰似龙的鳞甲而得名。龙壁山下叠石层层,由于回水湾的冲刷和水蚀作用形成许多形状秀美、可直接用作墨砚的天然砚形石。唐·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曾于龙壁山下采叠石制砚送友人刘禹锡、制琴荐(座)赠准南节度使卫次公,传为千古佳话。
35、木纹石
木纹石,出自广西柳州地区象州县至武宣县。该石为沉积岩,质地细腻,石中纹理独特,多为红黄条相间,且排列有序,回环往复,颇类木纹。石纹嵌于肌里,露于其表,色调温暖,具有古色古香的质感,是工艺雕刻之佳材。
36、来宾石
来宾石,出自广西来宾市境内。该石质地坚实细腻,成份较复杂,有燧石、灰岩、硅化灰岩等。色泽古朴沉稳,有黑、黄、灰黑、黄褐、灰白、青灰等。纹理清晰,或细或密,有特殊美感。经过长年的风化,湍流冲蚀,石肤光洁润美,石形姿态万千,有多种不同类型,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
来宾石因出于来宾市而得名,且品种繁多,亦包括:彩釉石、鸳鸯石、云纹石、水墨石、黑珍珠、龟甲石、松皮石、黄蜡石、木纹石、油卵石等水石类;千层石、墨石、石胆石、响石、鱼子石等山石类;菊花石、硅化木、壮锦石、珊瑚石、贝类化石等化石类。
注:来宾市成立于2002年12月,辖原柳州地区的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原来宾县改为兴宾区。
37、桂林石
桂林石,出自广西桂林市恭城县一带。该石质地细润,状类太湖石,亦具有"瘦、皱、透、漏"之特征。在桂林周边县的石山上,蕴藏量较多。
明·王士性《广志绎》载:“桂林石细润,灵珑奇巧,虽雕缋不如,胜于太湖数倍。一种名灵芝盆,觚岸如荷翻状,其逢隙成九曲之池,大小随趣,以置净室前,种小花树其上,养金鱼数十头,亦奇赏也。”灵芝盆即云盆,是含碳酸钙的水滴,在特定的环境中经漫长岁月的凝聚而形成,岩溶地区间或可见,阳朔县兴坪镇东北约6公里的白山底村东侧亦有分布。
38、武宣石
武宣石,出自广西柳州地区武宣县红水河。该石经长期水蚀砂砺而形成,色泽古朴,纹理多变,多为造型石。
39、象江怪石
象江怪石,出自广西柳州地区象州县柳江。该石《素园石谱》曾有记载。
40、全州石
全州石,出自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湘江一带。《云林石谱》全州石:“全州湘江一带,溯流而上,江边两岸狭处,间有土石山,悬石如钟乳,嵌空巉岩万状,扣之声清越,色类灵壁,青翠可喜。余舟过石侧,击取数块,高尺余,甚奇巧。”
41、千层石
千层石,出自广西柳州地区来宾县、忻城县和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等地。该石质地坚硬,自然外形呈多层重叠状,纹理明晰,层次感强。系由纹层状或薄层状的灰岩与白云岩、或灰岩与硅质岩、或粉砂岩与钙质泥岩之互层状岩石,经差异风化、溶蚀而形成。石状千姿百态,多为不规则形,亦有长条形、菱形、多边形等,尤其溶蚀形成的千层石,恰似风情纯朴的山景、楼宇、亭台等景观,是叠制假山、点缀园林之佳石。
42、结构石
结构石,出自广西柳州地区来宾县。该石造型独特,玲珑嵌空如古建筑中的花窗漏格,或呈几何形状似笔筒水洗,有些石头的凹入部位里,可见细如毛发的石丝。结构石多是火山爆发后,不同质地的石块、岩熔物冷凝后形成的,经长期溶蚀,水洗沙磨后,具有景观、像形、状物等外表形态。
43、黄宝水晶石
黄宝水晶石,出自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黄宝村。该石透明度高,质地纯净晶莹,有的单晶具压电效应,摩氏硬度7,比重2.66。多为无色、乳白色、茶色等,少量绿色、浅红色、紫色。其中一种呈桔黄色或淡黄色的黄晶,当地称之为“黄宝”。块体小者半斤至数斤,大者几十或数百斤,最大的有一吨左右。
黄宝水晶有三百多年的开采历史,资源丰富,有原料水晶、含包裹体水晶、晶簇等。原料水晶常用于制作眼镜、首饰,直径20厘米以上透明度高的无色水晶,可加工成晶球。含包裹体的水晶,大部分需经打磨抛光才能显现晶内的景物,或似立体的山水画卷,或有形象的毛发、植物、花朵等纹饰,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晶簇一般以茶色、乳白色居多,无色、紫色很少,有的造型也很独特。
44、鱼蛋石
鱼蛋石,出自广西贺州市萌诸岭的伟晶花岗岩地段。该石是热液矿床的特殊产物,产量稀少。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摩氏硬度为6.5~7之间,比重2.4~2.5,具韧性;表面金黄色,折射光及反射光都很强,在阳光下会发出自然金光;具有胶质状的透性,球状体半透明至透明,颗粒相当均匀。因球状晶体类似鱼卵,故名。
45、都安石
都安石,出自广西河池市都安县菁盛乡红水河中。该石质地细腻,石肤光滑润洁;颜色以象牙白、柠檬黄、雪青、钢灰为主;色纹深浅不一,如蘅兰芷若、芎穹菖蒲,或似落英、垂条、络壁等,色重则纹隐,色轻则纹现;形态奇伟多变,气势飘逸,线条流畅典雅,造型似太湖石般瘦皱透漏,孔洞涡接、婀娜多姿,其气韵刚健而不失轻盈、张扬却寓意含蓄。尤以大中体量者为佳,宜作园林景观缀石,小而形、质俱佳者亦可配座观赏。
46、龟纹石
龟纹石,出自广西柳州市柳江县三都镇。该石呈扁圆或扁椭圆形,颜色乌黑,周身纹路清晰突显,有凸纹,也有凹纹,粗励浑厚,像极龟壳。有的龟纹石背面光滑圆润,但隐隐透着与“龟背”相呼应的纹理。体量通常较小,极大者约40厘米。
龟纹石属于滨海陆缘沉积所致,赋存在二叠纪煤系地层中。在平稳的水流条件下,被海水携带的泥沙相互吸附粘结,逐步滚动形成球体后沉积下来。沉积初期为一个松软球体,后经上沉积物的压力作用而压扁破碎,在脱水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其裂缝被炭质与碳酸盐物质充填形成黑色方解石脉,遂为龟纹。因球体本身和裂缝充填物的质量不同和软硬有别,在以后风化溶蚀过程中,则留下凸形或凹形的图案。
47、摩尔石
摩尔石,当地俗称磨刀石,出自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岩滩镇一带的红水河中。该石结构细腻,硬度不高;颜色纯净统一,有青灰、灰黑等色,大多以青灰为主;造型形态生动,凹凸与空洞韵致天成,具象中带有抽象意味,线条圆滑自然流畅,块面柔和舒展奔放,肌理婉韧充满张力,形体简约、抽象、夸张,显示出洗练的弧度、力度美;因造型与英国雕塑家摩尔的作品有某些相似而被赋予其名。
摩尔石属红水河石的一种,曾是打捞大化彩玉石时的副产品;石体无皮壳,水洗度也欠佳,有的手感粗糙,大多形体单一,缺乏深刻的主题和内函;但粒度结构细腻,颗粒均匀,硬度适中,属研磨刀具的佳材,当地人多用它当作磨刀石。摩尔石原岩是致密块状的砂岩,因成岩后受火山喷发作用影响,经接触变质,块体较大,使石体没有存留层理面,而岩石中的成分、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局部也有一些不穿透石体的节理,这些部位受河流水蚀及冲刷而被蚀去后,留下没有裂隙的硬质块体,其弧形弯曲部位也保存完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十分奇特的外形。摩尔石的出水量相当少,现在已极难觅到品相好的石品了。
广西境内还有两种石头也类似于摩尔石:一种产于马安县,称素陶石,色彩单调,呈深浅墨绿色;另一种产于武宜县,称青椒石,形体主要表现为大圆面、大线条、造型诡谲、棱线粗钝。虽然各自的造型特征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异,但整体表现形式和自然物象都具有类雕塑韵味,而摩尔石则更显造型豪放、意蕴张扬的个性,以它独特的线条、块面构成抽象雕塑之美,佳者颇具观赏性。
48、茶江河石
茶江河石,出自广西桂林市恭城县茶江河中。该石质地细密,色彩变化大,对比度强,卵石岩性较复杂,主要有黑卵石、花卵石、巴金石、杂色图纹石等。
黑卵石,俗称虫眼石,质地细密,光洁润泽,摩氏硬度6~7;石体通黑如墨,布满窟隆,体量一般在数公斤至数十公斤;蕴藏量较大。具瘦、皱、透、漏形态者,石体古朴凝重、光洁圆润,造型千奇百怪,或几何形,或似人状兽,具象、抽象均有。有的则通体没有孔眼,石体轮廓柔和、线条流畅,光洁润泽,多呈塔式、台式形态,亦有几何形、动物状等。
花卵石,质地光洁润泽,色泽艳丽,赤、橙、黄、禄、青、蓝、紫均有,且变化多端,可构成各种图案,但多杂乱无章,偶有色彩简炼、构图清晰者,甚佳。
巴金石,又称金纹石,主要成份为硅质岩和碳硅质板岩,质地坚硬细密,光洁润泽,摩氏硬度约6~7,石体为黑色,上嵌金黄或米黄色纹,对比极为强烈,纹理清晰,无杂色。色纹略凸出黑色石体,变化千姿百态,构图极为丰富,有人物鸟兽、山水风光等。蕴藏量稀少,体量多为中小型,大者少见。其中石体黝黑如漆者,细密光洁,石上图案由艳丽的金黄色纹理构成;而石体显灰黑色者,手感略粗,石上图案由米黄色纹理构成。
49、东兴石(印石)
东兴石,出自广西防城港东兴市。该石主要由绢云母、叶蜡石、高岭石、水白云母等组成,次为绿泥石、硬水铝石、黄玉、石英等。质地细腻坚韧,致密块状,摩氏硬度为3~4之间,密度2.73~2.82。呈蜡状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颜色有紫红、浅红、黄、浅黄、棕黄、黄绿、灰白、白等色。可雕性良好,是雕刻印章及工艺品之佳石。
东兴石绚丽多彩,光泽润美,原矿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于二叠系平垌组砂岩和板八组流纹斑岩中,按其矿物组合亦分为多种类型:有以绢云母、叶蜡石、高岭石为主含绿泥石型;以绢云母、高岭石为主含黄玉型;以绢云母为主的含叶蜡石、水白云母型;绢(白)云母为主含叶蜡石、硬水铝石型;绢(白)云母含磷酸盐型;绢云母型;叶蜡石化石英砂岩型等。其中,前四种具较好的工艺价值。
附录:
㈠、广西玉石
◇陆川玉,又称陆川岫玉,出自广西玉林市陆川县。该石赋存在混合质花岗岩与寒武纪石英片岩、辉石橄榄岩的接触带上,是一种致密块状蛇纹岩,质地细腻,呈浅黄绿、浅黄白、翠绿、暗绿等色,石上间有黑色斑点,微透明,具丝绢光泽。
◇贺玉,又称贺县玉,出自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原贺县);该玉石属次生石英岩,蕴藏在稻田之下,呈大小不等的砾石状,因其产状及形貌与田黄有些相似,曾有“贺州田黄”或“硅质田黄”之称。
贺玉的主要成份为石英组成,石英呈他形粒状,相互之间无序状镶嵌,含量在99%以上,并有微量的绢云母、锆石,还有少量的石英细脉穿插,黄铁矿等微量金属矿物不均匀地零星分布。玉石呈深浅不同的黄色、棕黄色,个别部位浅黄白色,半透明到几乎透明,玻璃光泽,断口砂糖状,摩氏硬度6.5~7,密度2.63/立方厘米,折光率1.540~1.550。质地细腻,晶莹剔透、靓丽温润,是较佳的黄色玉石材料,可用于制作雕件、摆件、挂件、珠子、印章、手镯等。
注:八步区位于广西东部,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置贺县;1997年3月撤贺县设贺州市,属贺州地区;2002年6月撤贺州地区,改设地级贺州市,原贺州市改为八步区。
㈡、广西印石
除前述之东兴石外,还有:
◇上林石,《福州寿山石志》:“上林石产于广西省上林县,质松软,微透明,粉红色,近似寿山石中半山石。”
◇靖西石,《福州寿山石志》:“靖西石产于广西省靖西县,质松软,色呈赭红,以深暗为多。”
◇龙胜石,《福州寿山石志》:“龙胜石产于广西省龙胜县,质松软,不透明,有灰白、淡黄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