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中国观赏石简介(25)·湖北观赏石㈡

  • 2021-11-16 16:01:55
  • 来源:宁石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13、震旦角石

震旦角石,又称宝塔石、直角石、竹笋石、太极石、塔影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荷花店山中及长阳县、兴山县等地。该石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圆锥形,一头尖,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将它倒置有如一座宝塔,其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亦犹似竹笋,如果剖面是横向,则似一幅太极图。角石经过凿磨,倩影外露,景致高贵典雅,光彩照人,极具观赏性。宜昌一带对震旦角石的开发利用早至宋代,其琢磨为石屏等则盛行于清末明初。

震旦角石是古无脊椎动物化石,这种动物为软体头足纲的一属,生活在大约五亿年前的大海中,有一个坚硬的圆锥形外壳,或直或盘卷,壳体表面有波状横纹,壳内有很多横板,壳长可达二米以上,多数在几十厘米至一米之间。震旦角石分布在奥陶纪地层的岩石中,除了宜昌,咸宁市咸安区的刘家桥、通山县等地震旦角石的蕴藏量也很丰富。作为观赏用的震旦角石一般不宜从岩石中全部剥离出来,应依其形态精工细凿,使它呈半浮雕状,显得质朴有趣。

《东湖县志》载:"县北九十里,大王坪山产此石,横开有白圈,伊如太极,直开文彩耸出,俨如浮图。大可为屏,小可为砚,惜不发墨。""普溪坪、黄公山上有箍子洞,产石,直者象笋,横则为太极图。"(东湖,今宜昌)

《荆门州志》宝塔石:"产远安荷花店山中,形如笋,一笋者居多,或有三笋连生者,有纵横生者,锯为屏风,直者如塔,横者如太极图,亦奇产也。"

14、青龙山恐龙蛋

青龙山恐龙蛋,出自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柳陂镇青龙山。青龙山面积约4平方公里,恐龙蛋化石群东距郧县县城约12公里,南距十堰市区18公里。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发现于1995年3月,在青龙山周围不足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恐龙蛋分布集中的有8处,其中以红寨子和土庙岭两地分布最为集中,这里恐龙蛋化石成片出露,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好,实属世界罕见。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特点是:数量大,地表可见的恐龙蛋化石或蛋坑有2000多个,在分布最集中的地带约6万平方米范围内,地下贮存量更多;埋藏浅,产蛋地层大多已露出接近地表,稍加揭露即可见到成窝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种类多,恐龙蛋在目前国际报导发现的8个科,国内报导发现的7个科中,青龙山发现有5个科,且恐龙蛋化石和科中多数的属种为首次所见;分布集中,蛋化石密集程度高,在地层剖面上产蛋层位一般为2~6层,且层位比较稳定,仅土庙岭分布有5层,同一层位蛋窝间距一般为3~5米,最密处不足3米,每窝蛋的数量一般为10个左右,最多可见25个;保存完好,化石及区内地貌保存较完整,基本保存了原始成窝状态。

1997年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列为国家一级地质遗迹保护区。1998年郧县在恐龙蛋化石最为集中的土庙岭修建了500多米长的保护墙,保护区总面积为0.6平方公里。

15、绿松石

绿松石,又名松石、绿宝石,古称襄阳甸子、荆州石,出自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一带。该石质地细腻纯净,色泽鲜嫩艳丽,灿烂柔和,质感强烈。颜色多为天蓝、碧绿、灰蓝、粉绿,形状多呈豆状、葡萄状,一般大小有如核桃或苹果,大块不多。绿松石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凝聚体,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尤以郧县云盖寺附近开采出来的绿松石品位最佳,最为珍贵,国际上称为"云盖石"。

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块绿松石,产于湖北郧县海拔1200多米的云盖山上。这块绿松石呈蓝绿色,结构完整,质地细腻,长82厘米,高、宽各29厘米,重达66公斤。

◎资料:绿松石是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CuAl6(PO4)4(OH)8·5H2O。属三斜晶系。晶体形态呈致密的隐晶质集合体,有时呈皮壳状、凝聚体状,单个晶体极为罕见。颜色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淡绿色。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条痕白色,不透明。折光率1.62,双折射率0.040,多色性弱。摩氏硬度5~6,密度2.6~2.9克/立方厘米。无解理,断口平坦状,有时呈贝壳状。质地十分细腻,韧性相对较差。绿松石的形成与外生淋滤作用有关,多呈豆状、鲕状、葡萄状、姜状和角砾状产出。绿松石中常杂有如线似网的黑色纹状杂质,其石线又分铁线与泥线,铁线纤细,粘结牢固,质坚硬,具蜘蛛网纹的亦可成佳品;泥线为粘土质细脉组成,胶结不牢固,质地较软,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绿松石的颜色因所含元素不同而有异,氧化物中含铜时呈蓝色,含铁时呈绿色。优质绿松石呈纯正的天蓝色,不透明或微透明,光泽柔和,无褐色铁线或偶有铁线构成蜘蛛网状花纹,抛光面似上釉瓷器。

16、江汉鱼化石

江汉鱼化石,主要出自湖北省荆州市的松滋市、宜昌市的当阳市、宜都市一带。江汉鱼化石体长一般为6至15厘米,鱼骨己磷酸盐化,大部分脊椎、肋骨、细刺、鳞片清晰,形态完整,保存在暗绿灰色或灰色的石板上,石中有单条或多条大小不一的江汉鱼化石,神态悠然,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观赏情趣。

江汉鱼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头部较小,鱼背凸起,背鳍高而位于身体中部,尾鳍深叉明显、对称,体形肥宽且短,形态侧扁,类似于现在的武昌鱼。其磷酸盐化的骨质脆而硬,摩氏硬度4.5~5,部分有方解石交代、充填,呈褐、浅褐、深褐色,半透明至微透明状。鱼化石基岩为浅灰、灰黄、绿灰色的薄层状钙质粘土叶岩,间有浅黄白色水云母粘土叶岩,层理清晰,易沿层面剥离获得完整的化石标本。

17、松滋石

松滋石,出自湖北省荆州松滋市溪水中。该石五色亮丽,间有莹澈纹理,温润如刷丝,类似江苏仪征的玛瑙雨花石。

《云林石谱》松滋石:“荆南府松滋县溪水中出五色石,间有莹彻,纹理温润如刷丝,正与真州玛瑙不异,土人未知贵。”

18、石棋子

石棋子,出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近似雨花石。《云林石谱》石棋子:“鄂州沿江而下,隔罗洑之西,土名石匮头。水中产石,如自然棋子,圆熟匾薄,不假人力。黑者宜试金,白者如玉温润。山下有老姥,鬻此石为生,相传神怜媪,故以此给之。”

19、穿天石

穿天石,亦称穿心石,出自湖北省襄樊市汉江中。穿天石是一种乳白色的小石头,上面有天然形成穿透石头的孔窍。《云林石谱》:“襄州江水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有小窍。土人每因春时,竟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

宋代正月二十一日过穿天节时,襄樊百姓在汉江边聚会,妇女们在沙滩上捡拾有孔窍的小石头,用丝线穿起来,戴在头上,以祈求生孩子,吉祥幸福。

20、香溪石

香溪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西陵峡香溪河谷的香溪中。该石五色斑斓,图纹美轮美奂,石体被溪水冲磨得光滑圆润,很有蜡质感,盛产于香溪。香溪又称昭君溪,由发源于神农架的九冲河与龙口河汇流而成,上起宜昌市兴山县城西北皂角树,流经昭君村前,至秭归县城西7.5公里香溪口汇入长江,全长37公里。溪水湛蓝碧透,溪底彩石斑斓。

《归州志·物产》:“五色石出归州香溪。”;清·宋荦《均廊偶笔》:“归州香溪中多五色石。曩有宦游者于溪中得石,大如斗……”。

21、龙马石

龙马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原新滩镇)龙马溪和天门垭村。该石呈黑色,上有金色纹理,敲打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可用雕制于砚台、屏风等工艺品,亦可制成磬石和乐器。龙马石的利用始于明代,清代时新滩所产的"龙马金花砚"可与广东肇庆的端砚媲美。

《归州志·物产》:"龙马石出龙马溪中,其色黑,上有金花,可为砚及屏、磬之类。"

22、丰宝石

丰宝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丰宝山。《宜昌府志·物产》:“(东湖)县东二十五里丰宝山产石,红白二色,纹彩绚烂,谓之纹石。”《东湖县志》:“珠宝之山,实峙县阳,山产纹石,色辉夜光,理密缠丝,赤白成行,安得玉人,追琢其章。”

注: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夷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2001年撤宜昌县设夷陵区。

23、雷石

雷石,亦称雷楔、雷榍,出自湖北省宜昌市麻溪一带,峡口北岸之晓峰、新坪一带也有分布。该石多掩埋于沙砾之中经雷雨洗刷之后出露,宜昌麻溪一带自古亦有产出。

《宜昌府志》:“雷石,麻溪山中出,形似枣核,大者如卵,莹澈如水晶,每经雷雨后山田中往往觅得之,一名雷楔。”

24、大沱石

大沱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荆州市江陵县一带的长江中。该石石质坚硬,叩之有声,多为青黑色,偶有黄、绿两色,纹理稍粗,经江水长久冲刷磨洗,形态圆滑,石上布满天然花纹,有的似花草林木,高雅美观。可制砚台,亦颇能发墨,大沱石砚的制作始于北宋。

大沱石多产于峡江两岸沱滩之间,尤其以秭归大表沱所产为佳。峡江是指长江流域三峡的四百里水域,即从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的江段。峡江人称江水为沱,沱石即江水中的石头。

杜绾《云林石谱》:“归州石出江水中,其色青黑,有斑纹如鹧鸪,质颇粗,可为研,甚发墨。土人互相贵重。峡人谓江水为沱,故名大沱石。”

赵汝珍《古玩指南》:“湖北省荆州属归州产石,名大沱石,其色青黑,其纹理较粗,亦颇发墨。归峡人谓江水为沱,盖即江水中石也。归峡人多用之,他处人士多不知也。”

25、石燕

石燕,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夷陵区及襄樊市南漳县等地。该石属古生物化石,因石中之纹状如燕翼而名。形态似燕的古生物化石有多种,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珊瑚等。

《宜昌府志》:“石燕,罗惹坪诸山多有之。”《石雅》:石燕“出湖北南漳、宜昌及秭归,今宜昌所见,品类不一,尤多古代珊瑚。”

26、渔洋石

渔洋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的宜都市聂家河镇一带渔洋河中。渔洋河全长104公里,发源于五峰、长阳交界处,流经宜都市52公里后汇入清江。聂家河镇位于清江下游最大支流的渔洋河畔,距宜都市约13公里。

27、百鹤石

百鹤石,又称海百鹤石、百鹤玉石,出自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该石是含海百合茎化石的石灰岩,质地细腻,呈白、灰、红、绿、褐等色,尤以红百鹤石为佳。百鹤石经加工后呈现出圆、椭圆、圆锥或长条等形状的清晰色纹,极富观赏价值。

百鹤石蕴存于距今4.3亿年前的古生代地层中,是海百合茎化石碎屑与石英粉砂、碳酸盐等胶结而成的石灰岩。石中的斑点褐环状花纹典雅别致,亦可用于制作工艺品。

28、黄石菊花石

黄石菊花石,出自湖北省黄石市郊黄荆山脉的崖缝中。该石小者如拳,大者几百公斤或上吨,花色或白或彩。基石中的菊花纹,边界清晰分明,由于地质侵蚀作用,花蕊和花辨有凸有凹,有的达1~2厘米,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石中除菊花形外,还伴有白、红等色石脉构成的似梅、兰、竹、树等图案。颜色大多以黑底白花为主,亦有黄、红、黑等花色。

黄石菊花石的石质为变质岩,其花瓣花心主要以天青石、方解石等填充而成,由于硅、镁、锰、铁等矿物元素侵入,部分花辨花色别具,呈现出白、黄、红、黑等色。黄石菊花石发现于上世纪末,蕴存在黄荆山脉一处东西走向千余米、几米宽的崖缝泥土中,采集后只需将泥土清洗干净即可欣赏。

29、七彩玉带石

七彩玉带石,出自湖北省襄樊市境内老河口市、谷城县、樊城区、襄城区一带的汉江河床中。该石质地坚韧、色泽明艳、圆润细腻、纹理清晰。石中多含有碧玉、玛瑙、带状硅等矿物质,摩氏硬度在7左右;体量大者几十或上百斤,小的仅几克;造型怪异,似人状物,姿态万千;颜色丰富,且变幻无穷,石纹流畅,形成似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图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七彩玉带石由多种不同成份的矿物质相互渗透构成,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自然力作用和江水、流沙的冲刷浸润,石相浑如完璞,有的玉化程度较高,尤以襄樊至老河口江段河床所出之石更佳。

30、清江石

清江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清江河畔。该石以硅质岩卵石为主,摩氏硬度为7左右,质地细腻,磨圆度好,体量大多为一尺左右,也有极大型的。色调以红、褐、青、绿为主,以单色或间色的居多,亦有五彩纷呈者。画面以水秀山青、渔舟唱晚、急流险滩、霞光秋色等题材为多见,格调清秀雅逸,兼有国画的墨韵和油画的质感。

清江石诞生于距今约4~5亿年的寒武纪至奥陶纪之间,其质地多为硅质沉积岩或变质岩,含有铁、锰、铅、锌等多种矿物元素。在漫长岁月中,经自然裂变、风雨侵蚀、水石磨砺后,藏于清江。清江河床的卵石资源极为丰富,有斑驳古朴、意蕴隽永的图纹石;精巧别致、形神兼备的造型石;成色凝重、显色剔透的彩石和冰清玉洁的晶体石等。其图纹石着色对比度强,构图奇巧,动植物、山水景物应有尽有,线条明快,韵律深厚,尤其是舳舻相继、漁舟唱晚的湖光秀色画面,极为生动。

清江古称夷水,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龙洞沟,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7县市,于宜都市陆城镇注入长江,全长423公里,其中流经长阳的清江水域长约148公里。

31、魚眼石

鱼眼石,出自湖北省黄石大冶市冯家山。该石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钾钙硅酸盐矿物,因其具有硅氧四面体层状结构,从解理面上散射出的光线呈珍珠光泽,酷似鱼眼,故名。

黄石鱼眼石蕴存在与铜矿伴生的硅灰矿晶洞中,矿石形态多样,有浅黄色的板状透明晶体,也有雪粒状的集合体;色阶丰富,但产量稀少。晶体呈白色、无色、浅棕黄等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晶形呈板状、柱状、粒状等;晶簇中的鱼眼石以板状晶体为主;晶体长为几毫米至一厘米左右,晶体厚1~2毫米;并伴生有沸石、紫水晶、石英等10多种共生矿物,单块为数厘米大小,具有观赏价值。

资料:鱼眼石化学成分(K,Na)Ca4Si8O20(F,OH)-8H2O,摩氏硬度4.5~5,比重2.3~2.5,解理完全,断口参差状,晶体呈假立方体,锥状、板状或柱状,还以块状、叶片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有无色、白、紫、棕、黄、绿、粉红等,条痕白色;透明到半透明;新鲜面呈玻璃到珍珠光泽;形成于热液矿脉以及玄武岩气孔,多与沸石、方解石、石英、方沸石、葡萄石等共生。以板状结晶或柱状结晶,晶形完整、颜色鲜艳者为佳。

32、黄石玉

黄石玉,又称龙骨石,主要出自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至铁山区的黄荆山脉中。该石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石英和长石等,是海相大理石沉积岩组合成的,摩氏硬度为5.5~6,石质坚硬清润,扣声悦耳;有乳黄、粟黄、乳白、白、青、灰、红等色,尤其以牙黄色为佳;纹理深邃,沟壑纵横;石上多孔窍,嵌空玲珑,造型类人状物,形神兼备,具有瘦、皱、透、漏之形态。

黄石玉形成于远古年代,刚挖掘出来时比较粗糙,经清洗后显得非常光滑温润,似玉非玉,颇具观赏性。

33、神农彩霞石

神农彩霞石,出自湖北省神农架西北50余公里的原始森林中。该石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5,石肤湿润光滑,基底呈乳白色,通体嵌有鲜艳的红色、桔黄色条纹,形似彩霞,极具观赏性。

神农彩霞石产地的地质岩层属下古生代震旦纪沉积岩白云石,距今约4~5亿年,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动,碎裂的岩石被山洪冲入沟壑河流中,由水流冲击、砂粒磨励而形成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佳石,但产量较少。

34、碧山石

碧山石,出自湖北省孝感安陆市碧山。该石石质坚硬,形态朴厚,纹理清晰,石色灰黑纯净,扣之有声,有些石体洞窍相连,时有石英白脉点缀其间,形状千奇百怪。其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经千万年风雨侵蚀,形态怪异,大者高丈余,宜置敞园,小巧玲珑者,可作几案清供。

碧山石主要分布在以碧山为中心,西北至大安山、板金、孛贩、月岭、映花尖、牛角山等地,西南至云雾山、远脚岭、钟冲一带。其品类较丰富,另有两种以上岩质夹层形成的千层石,其横断面被风雨侵蚀后,纹理变化粗细长短、疏密有致;还有石英脉、方解石脉物质相互侵入岩体而形成的图纹石;以及分布于碧山附近龙泉观、大安山、月落岭等地,质地坚硬、表面呈交叉裂纹的龟纹石等。

附录:

湖北印石

◇湖广石,出自湖北省宜昌市。该石属叶蜡石之一种,质细嫩,但极为松软,指甲搔刮即见痕迹;有白、黄、淡红等色,外观近似寿山石中的芙蓉石,色纯者乍看之下非常漂亮。不宜用作治印,可作为一种石品观赏。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