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中国观赏石简介(22)·河南观赏石㈠

  • 2021-11-16 15:59:28
  • 来源:宁石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1、河洛石

河洛石,又称洛水石,洛阳黄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黄河、洛河、伊河中。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流经熊耳山,进入洛阳,汇集涧河、漯河、伊河等,东入巩县注入黄河;伊河发源于熊耳山,流经河南的栾川诸县,经伊阙龙门进入洛阳,再东北流至偃师入洛河。洛阳市山脉纵横,河流交错,伊河洛河两条古河道处于市郊,图纹石资源非常丰富。

河洛石属河卵石,由多条河流汇集,经过长期水流的搬运、冲刷、打磨、浸染而成。洛河伊河中的石头主要来自熊耳山脉,在河床中经过漫长磨励,形状圆浑,姿态万千,石表温润,纹理变化无穷,色泽典雅,多为褐、棕褐、深黄、浅黑等色,亦有白色者,体量小者如拳,大者不过尺余。洛阳段黄河汇纳了洛河、伊河、汝河等支流,其石质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石质坚硬细腻,古朴典雅,色彩斑斓,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有机幻变,石上纹理绮美,构图奔放、粗犷,妙趣横生。小者可置于几案,大者可立于厅堂。

河洛石温润典雅,图纹造型繁多,色泽艳丽斑斓,古时已有观赏和利用。《云林石谱》洛河石:“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间有五色斑斓,其最白者,入铅和诸药,可烧变假玉或琉璃用之。”

2、洛阳牡丹石

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寇店镇万安山中。该石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掘出的新石种,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案,故名。

洛阳牡丹石为辉绿玢岩和白色斜长石混合体,质地细腻,摩氏硬度6~7,整块石头呈墨绿色,石中分布着状若牡丹花的斜长石斑晶,其斑晶多为白色,少许粉绿,花形逼真,花瓣宽厚,花姿百态,布局自然,图案清晰,淡雅高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洛阳牡丹石蕴藏量较少,是稀有石料,一般经打磨后作观赏石欣赏,也可精雕细琢制成形态各异的工艺品。

洛阳牡丹石形成于距今数亿年前,白色花纹是斜长石晶体,墨绿色基质是细粒的隐晶质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富含铁、镁质为主的矿物。当地下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温度下降时,早期结晶的斜长石颗粒较小位于中心,形似花蕊;相继结晶出的斜长石颗粒长,既大又多,聚集其外围,恰如花瓣。同时被大量结晶相对较快,皆以细粒或隐晶质形态出现的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隔开,斜长石则以斑状分布在以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为主的基质之中。

3、梅花石

梅花石,又名梅花玉、汝州石,也称汝州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乡关帝沟。该石磨光后,纹理美观,有的呈现出梅花状花枝花瓣图案,故名。汝阳梅花石的开采利用始于商周,鼎盛时期为东汉初期。

梅花石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多呈黑色、墨绿色,少数紫红色;石中常呈现出白、红、青、绿、黄、紫等斑纹,形如梅枝、梅花,花朵似含苞,似怒放,簇拥成团,图案异常艳丽。尤以底色为黑,石上梅枝虬曲,各色花朵同时出现者为佳。梅花石具斑状结构、杏仁状及块状构造,显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摩氏硬度6~7,密度2.74克/立方厘米,可雕性良好。

梅花石是一种杏仁状安山岩,由火山喷流的岩浆冷凝而成,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众多气孔和裂隙,后被多种矿物所充填。其中红色杏仁体为正长石或含铁的玛瑙,绿色杏仁体为绿帘石或绿泥石,白色杏仁体为石英或方解石。奇形怪状的杏仁体经加工磨光后,极像梅花的花朵,气孔间的细脉状裂隙被黄铁矿等矿物充填后,则形似梅花的金色枝干,极具观赏价值。

4、黄河日月石

黄河日月石,也称日月星辰石、洛阳太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一带的黄河河床。该石属砾石家族,石上色纹似日月星辰,故名。色艳者似日,色淡者如月,图纹富有变化,对比强烈。色彩有红、桔黄、白、黑等,构成圆、半圆、月牙圆等图案。有的淡黄套淡红,或圆周镶一圈墨褐色边,或套色、间色,恰如日食月食及环食;有的在圆纹周围点缀多个大小不一的点状色斑,恰似群星灿烂;还有的在日月周围形成一条或多条云纹,如东海朝晖,长河落日,彩云追月;也有的一块石上出现多个同类圆,又似九大行星。

日月石主要观赏其图纹,岩质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以石英岩和沙粒岩为主,摩氏硬度一般在5左右。原岩大部分来自黄河沿岸的山体中,由暴雨洪水冲入黄河,并撞击破碎成大小石块,经河水冲刷磨砺后光滑细腻,其沙粒岩因河磨损程度不同有的则非常粗糙。由于卵石长圆不等,形成的图案多偏向一边,要采到一块较佳的石品,亦需发现机遇。日月石品种独特,色调丰富,图案逼真,但产地狭、蕴藏量较少。

5、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地区的西峡盆地。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约80平方公里,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点己确认的有7个,数量达数万枚,其类型多样、分布密集、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以西峡县丹水镇上田村西坡最为集中,另在该县阳城乡赵营村西南白垩纪地层中,除有大量恐龙蛋化石外,还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

西峡恐龙蛋化石群形成于距今约90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目前已发现有6科9属13种,其小者如鸡蛋,直径4至6厘米,大者直径40至50厘米,以扁圆状居多,另有形如橄榄者,直径达50厘米以上。其中西峡长园柱蛋为世界上独有类型,戈壁棱柱蛋为世界罕见。

该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大,在西峡县的丹水镇、阳城乡、内乡县赤眉乡等范围内均有蕴藏。埋藏较为集中,地下剖面有3个化石层,蛋化石呈窝状分布,排列有序,每窝十几到三十几枚不等。化石基本上完整如初,除少量蛋壳受岩层挤压表面略有凹陷外,大部分保存着较好的原始状态。蛋化石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亦保存的相当系统且完整,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

6、嵩山画石

嵩山画石,出自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此石色泽艳丽,石上常呈现设色山水画面,峰峦叠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纹理线条、皴法,非常流畅,显色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石面色纹的明暗变化,虚实合理,形成似崇山峻岭的图案,具有深远感和雄浑感。

7、南阳石

南阳石,又称硫黄石,出自河南省南阳一带。该石质坚且极为细润,多呈淡绿色调。有纯绿色花、淡绿花、油色云头花等品种,以纯绿花者为佳,其他渐次之。南阳石也是明清时期制作琴桌等家具的主要石料。

《聊斋杂记·石谱》南阳石:"独绿花者,佳;淡绿花者,油色云头花者,次之。"

8、灵铟石

灵铟石,又称灵音石、北灵壁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青要山中。该石质地坚硬细腻,扣之有金属之声,形态皱、瘦、透、漏诸神具备,呈浅黑、青灰或铁褐等色,小者如拳,大重吨余,产出不多。因产地距仰韶文化遗址20公里,有的亦称之为仰韶灵壁石。

9、天黄石

天黄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区。该石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颇似黄色的玉石。清除石上的泥土后,油润黄嫩,绵柔温和。

10、白玛瑙

白玛瑙,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伊河流域。白玛瑙质地坚硬,玉润晶莹,半透明;颜色有白色、乳白色、灰白色或无色等;石中纹理如山似峰、如人似兽,耐人寻味。

11、雪花石

雪花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伊河。该石多以青色为底,点缀着白色花纹,色差大,对比强烈,石上纹理形如雪花,故名。

12、虢石

虢石,又名紫陶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北部及灵宝市南部。该石质地细腻,柔滑如肤,润泽似玉,色彩斑斓,呈紫褐色、朱红色或浅白色,上有白色或浅黄色图案,反差大,构图简捷,清晰生动,有的含古生代的藻类化石,形成花草纹,极富情趣。上品有玫瑰紫、妃红、翠绿、鹅黄、三彩等,色彩自然。虢石可用于制作砚台及石雕工艺品。

虢石石质细腻柔软,雕琢容易,加工成的石砚细润如玉,手感极佳。早在宋代,虢州石砚就已声名鹊起。由于石中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成砚后呈现出各种色彩。其含铁元素多的为紫红色,含铜、铅元素多的呈灰绿色。虢州石砚中,以虢石鱼子砚最为珍贵,此石属火山水成岩,石质光滑细润,或黄或青的石中布满黑色鱼卵圆斑,颇具观赏价值。

虢石因产于虢州而得名。历史上的虢州包括如今的灵宝、卢氏全境,虢国都城即现今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虢石蕴存于虢州高山古云之中,石质软而无声,柔滑如肤,润泽如玉,石色斑斓,自唐始以屏名世。

宋·杜绾《云林石谱》虢石:“虢州朱阳县,石产土中,或在高山。其质甚软,无声。一种色深紫,中有白石如圆月,或如龟蟾吐云气之状,两两相对。土人就石段揭取,用药点化,镌治而成。间有天生如圆月形者极少。昔欧阳永叔赋《月石屏诗》,特为奇异。又有一种色黄白,中有石纹如山峰,罗列远近,涧壑相通,亦是成片修治镌削,度其巧辄乃成物像,以手拢之,石面高低,多作研屏置几案间,全如图画。询之土人,石因积水浸渍,遂多斑斓。”注:虢州朱阳县,现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朱阳镇。

宋·米芾《砚史》:“虢州石,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清光绪二年《灵宝县志》载:“朱阳镇出虢石,自生花草,可为屏风、为砚。”

13、汝州石

汝州石,出自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汝州市(原临汝县)。汝州石即玛瑙石,呈红、黄、蓝、白、绿等色彩。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附近有蕴藏量丰富的玛瑙矿,至今遗留有古代开矿的巷道,玛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宋代汝窑供御的瓷器曾以玛瑙作釉的原料,对汝瓷的特殊色泽有一定作用。

《云林石谱》汝州石:“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彻,小有纹理如刷丝,其质颇大,堪治为盘盒酒器等,十余年来方用之。”

注:清朝时汝州为直隶州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1913年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1988年8月改临汝县为汝州市。

14、上水石

上水石,俗名灵山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西5公里的灵山一带。该石纹脉奇异,棕红色的质地间带有许多洞孔,能吸水。多用于制作盆景,将它放置在盛水的盆中,水自然地被石块中的洞孔吸上石表,湿润整个盆景。

15、木变石

木变石,又称虎睛石、虎睛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峡县等地。该石属硅化石棉,质地坚硬细腻,韧性较好,摩氏硬度约6.5,性脆,比重2.89;呈片层状,具丝绢光泽,一般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外观极似木质,并能产生猫眼效应;色泽淡雅,主要有黄、蓝等色。因颜色和纹理与树木十分相似而得名。

木变石是一种保留石棉纤维状构造的石英集合体,含纤铁兰闪石、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石髓、黄铁矿、褐铁矿、镜铁矿等。颜色有白、褐、黄、黄褐、蓝、蓝灰、绿、红、紫等,多是由石棉中析出的铁质沉淀在纤维状石英颗粒孔隙中间形成的,微细的纤维状十分明显。木变石属宝石原料,可用于制作项链或雕刻饰品。以质地细腻,无空洞、无杂质,重量大者为佳。

16、浮光石

浮光石,出自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浮光山。《云林石谱》浮光石:“光州浮光山石产土中,亦洁白,质微粗燥。望之透明,扣之无声,仿佛如阶州者。土人琢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注:光州,今河南潢川县。

17、花蕊石

花蕊石,别称花乳石、白云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一带。该石为变质岩类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主含碳酸钙及含水硅酸镁。呈不规则的块状,有棱角而不锋利,表面白色或淡灰白色,夹杂有淡黄色或黄绿色的点状或条纹彩晕,阳光下有闪烁的星状光泽。体重质坚,断面不整齐,以有黄绿色斑纹者为佳。可用于琢制器物,亦可入药。

《本草图经》:“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人用琢器。”注:阌乡县史称湖县,1954年划归灵宝县.1993年5月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

18、密玉

密玉,又称河南玉、嵩山玉、密石,主要出自河南省郑州新密市(原密县)牛店乡助泉寺村等地。该石属石英岩,摩氏硬度6~7;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极少杂质,微透明至半透明;色泽鲜艳,多呈翠绿、深绿色,亦有橙黄、棕红、烟灰、黑褐、白等色,常有深浅变化,即随绿色鳞片状绢云母分布的多少而呈现绿色深浅变化,不含或少含绢云母时,则呈白色;以色泽深绿、透明度高、光洁无杂质、无裂纹者为佳;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于制作小件玉器和首饰。

密玉为石英集合体,致密块状,赋存于下元古界庙坡山组中,主要由细粒石英(97%~99%)组成,含少量绢云母、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磷灰石、燧石、金属矿物、泥质物等;矿区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地处中原腹地,丘岭连绵,资源蕴藏量丰富,因产密县而得名,在国际上亦称"河南翠"。

19、灵青石

灵青石,主要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洛河沿岸。该石外形千壑百孔,巧而不拙,石上洞岩悬壑、曲径通幽,以似景观状者为多,颇具观赏性。

20、黄磬石

黄磬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该石形状似太湖石,呈米黄、谷黄、淡黄等色,有些夹杂有深黄色的条纹。叩之有声,音律圆润而悠长。
分享: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