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龙璧
九龙璧,又名华安玉,古称茶烘石、梅花石、云石,主要出自福建省龙岩漳平市、漳州华安县之九龙江北溪一带的河床及河岸。该石质地坚硬细腻,缜密温润,有玉质感,摩氏硬度约为6~7,肌理褶皱变化大,风格迥异,色调斑斓绚丽,纹理清晰,形态精妙独特,雄奇高古,嵯峨万象。九龙璧石在明、清时代就已闻名于世,曾被列为古代宫廷贡品,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仍藏有"茶烘石"(华安县城关旧称"茶烘")。适宜作园林景石和室外观赏石,也可用于案上欣赏,典雅而别致。
九龙璧学名为钙硅质角岩,属于一种钙硅质热变质岩石,原系距今约2.48亿年古生代二叠纪的海相沉积岩,经距今1.63亿年中生代侏罗纪陆相火山喷发变质而成条带状钙硅质角岩。主要成份有石英、长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等。主要矿物成分多是长条状颗粒平行层理分布,呈现紫红色、淡黄色、黑色、翠绿色及墨绿色条带状弯曲结构纹理。
九龙璧质地润朗,犹如硅质碧玉,呈紫红、浅红、橙黄、古铜、翠绿、墨绿、藏青、黑、灰白等色彩,浓淡深浅不同,表里如一,有单色或多色相间,以带有绿意和古铜色石肌为佳,纯红、乳白、漆黑者为罕见;纹理有云纹、水波纹、皱纹、平行纹、梅花纹、雪花纹等,色泽纹理常交融一起,构成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变化莫测的各种图案,有浮雕肌理的则更加精彩纷呈;体量大者的可达10吨以上,小者可掌上把玩;自然造型变幻奇崛,有似山形、景观、动物及几何等形态,九龙璧除山形石有锯截切底取材之外,一般多为天然形态,富有古典韵味和沧桑感,体量巨大者多作为园林缀石,可一石成景,蔚为壮观,中小者则可置于几架案头欣赏,尤以山川景观气势生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九龙璧石水旱皆产,作观赏用的多为水冲石,经亿万年激流冲刷,质地较软的钙质已被掏去,留下的是较坚硬的硅质部分,其石质致密细腻,水冲度极好,表皮光洁莹润,毛细孔小,纹理清晰,色泽碧绿,石表肌理皱折,沟壑纵横,凹凸明显,石皮有天然包浆。九龙璧旱石产于山中,一般无石皮但造型变化往往优于水石,常呈现"瘦、皱、漏、透"的形态;旱石由于有泥土和其他杂质包裹,采得后先经清水冲洗,然后还必须用沙洗(喷沙)方可清理干净。
九龙璧含透辉石、透闪石50%以上,坚致似玉,如果切开加工,抛光后光洁度极高,是上等的工艺品原料。由于地壳运动,岩浆喷发,九龙璧偶尔会与蜡石、花岗岩及其他石种共生,且色彩对比一般比较强烈,自有另一番新奇和雅趣。
2、寿山石
寿山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及其周边的群峦溪野。寿山村位于福州市北部旗山脚下,距市区约28公里,面积约23.3平方公里。寿山石矿床分布于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以寿山村为中心,北至党洋,南至月洋,东至连江县界,西至旗山,约有十几公里方圆,可划为寿山、月洋两大产区。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根据矿石的品类,又可分为五大类:田石、水坑石、山坑石、旗山石、月洋石。寿山产区是寿山石的主产地,有高山、旗山、老岭、猴柴山、金狮公山等山峰,东面是一条寿山溪,其田间、水际、山头、坑洞纵横交错地分布着寿山石矿藏,经千年开采,依然产量丰富。月洋产区内唯一的寿山石产地是位于寿山村东南面8公里处的月洋山(又名加良山),月洋山海拔636米,山中有一条月洋溪,溪水在山麓汇积成的月洋塘畔有村落即月洋村。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
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距今约1.4亿年前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碎屑岩,继而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体、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Al2O3、H2O等,还有FeO、Fe2O3、CaO、MgO、K2O、Na2O及Sr等微量元素。主要矿物化学组成:叶蜡石为AL2[Si4O10](OH)8,高岭石族为AL4[Si4O10](OH)8,伊利石为(K、H3O)AL2SiALO10(OH)2。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
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腻、温润、通透、色彩斑斓、刚柔适中,"细、凝、腻、润、灵、透"六德齐俱;其结晶状态属隐晶质集合体,呈细粒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等。摩氏硬度:叶蜡石型为1.0~2.5,高岭石族型为2.5~3.5,伊利石型为2~3。密度:叶蜡石型为2.80~2.85,高岭石族型为2.55~2.65,伊利石型为2.7~2.80。石色丰富,有红、黄、绿、橙、紫、棕、褐、黑、白、乳白、紫红、褐黄、紫黑、无色透明等,色彩走向浓度深淡变幻莫测,常以多种颜色组成。显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少数油脂光泽。多数不透明至微透明,个别近于透明。常呈致密块状构造和角砾状、缟纹状构造等,还有特殊的絮状、条纹状构造,如俗称"萝卜纹"等。韧度较高,适于雕刻。寿山石约有1500多年开采与雕刻加工的历史,可用于把玩观赏、篆刻印章或雕制工艺品。寿山石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
㈠田坑石:田坑石简称"田石",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是原生矿风化侵蚀后,经水流搬运到某些地段沉积下来的。它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外形殊异,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村民深挖田土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其特征是具有"萝卜纹"、石皮,色泽外浓而内淡,格纹式红筋,在强光下透过石皮观察石质温润,"萝卜纹"细密有序。田石按产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之分。田石的品种命名主要按色泽区分品种,辅之以石质产地。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花田和硬田等。
田黄石是田坑石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凡黄色的田石均称"田黄",以中坂田中所产质最佳。田黄石的石质极温润,表皮多具微透明黄色层,肌里玲珑透彻,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条理清晰,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石表有时裹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历有"石帝"、"石中之王"等美称。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其中的田黄冻石,极为通灵澄澈,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还有一种银裹金田黄,即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却为纯黄石,也出于中坂,更为稀贵。
田石中白色者称为白田石,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自然生成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寿山有一条小溪,叫寿山溪。这条浅浅的小溪,从坑头到结门潭迤逦曲折约8公里。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溪流及溪旁的水田,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田黄原产地。保存至今尚未开挖,也永不开挖的仅最后两亩中坂水田。
㈡水坑石:产于寿山溪源头的坑头占山麓,因矿洞终年积水,凡坑头各洞出产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洞在溪旁,矿石受地下水浸蚀,石质多呈凝冻、透明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矿脉很陡,有坑头洞、水晶洞等著名矿洞,顺其延伸至溪涧。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桃花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
㈢山坑石:产于寿山、月洋两个矿区,矿布10多平方公里,是寿山石中的大宗,山坑石埋存在岩层夹缝中,往往一块料中含有红、黄、青、赭等多种颜色,瑰丽多彩。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质地差异较大,变化复杂,所以山坑石的品种极多,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高山、油白洞高山等,以及都成坑石、杜陵坑石、善伯洞石、金狮峰石、旗降石、老岭石、月洋石、峨嵋石等等。
此外还有月洋系、旗山系。月洋系特指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月洋村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品种有芙蓉石、半山石、竹头窝、溪蛋、峨嵋石等十余种,其中最好的是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温润,凝脂,细腻;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有各色旗降石、焓红、煨乌、汶洋石、大山石、老岭石、豆叶青、圭背石、九茶岩、连江黄、山仔濑、吊笕石、柳坪石、山秀园石、鸡角岭、金狮峰、房栊岩、牛蛋黄、寺坪石、二号矿冻石、松坪岭等,各矿洞产的石质差别很大,好者如旗降石,旗降石产于寿山村北面旗降山,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的大族。
3、莆田蜡石
莆田蜡石,主要出自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该石主要成分是矽化安山岩或砂岩,内含铁、石英;质地坚硬,细腻油滑,晶莹透亮,温润似玉;颜色丰富多彩,有红、黄、白、黑等,也有多色相间;造型多样,形象秀美,体量大小不一。其品种以有黄色光泽的黄蜡石为多,质地以晶蜡和细蜡为主,冻蜡和胶蜡较稀少。莆田市境内溪涧河流众多,沟壑纵横,多数的溪流河床石滩上,均有蜡石分布。
横穿莆田的木兰溪发源于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集纳大小溪涧360条,流经仙游县和莆田市,从三江口注入台湾海峡,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蕴藏有丰富的观赏石资源。在木兰溪枯水期,溪中许多石头都裸露出来,较易寻觅,采回后稍经冲洗即净,个别形象逼真、质地特好的蜡石,更具观赏价值。
4、怀安石
怀安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明·怀安县)山中,《素园石谱》有记载。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闽县置怀安县,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1913年闽县、侯官县并为闽侯县。
5、硅孔雀石
硅孔雀石,出自福建省三明永安市。该石为含铜的硅酸盐矿物,呈绿、天青、蓝绿等色,摩氏硬度2~4,性脆,显蜡状或玻璃光泽,微透明或不透明,质地坚韧者可用作宝石或玉雕材料。永安市的硅孔雀石十分稀少,现已较难寻觅。
6、玛瑙石
玛瑙石,主要出自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下角龙村、漳平市官田等地。该石呈团块状分布于林地组砂砾岩的断层破碎带中,系硅化产物,玛瑙直径1~10厘米,具同心纹构造,但质不甚佳。
下角龙村公路桥东北山脊上的玛瑙矿,矿物成分为玛瑙、燧石、玉髓、蛋白石等组成,区内出露下石炭统林地组砂砾岩,破碎带长大于100米,宽大于1米。
7、琥珀
琥珀,出自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漳浦琥珀呈圆柱状、长柱状、星散状等,含矿岩为上第三系佛昙群下段含砾粘土层,矿层中含琥珀约1~1.7公斤/立方米,分布极不均匀,开采出来的琥珀,多作药用,少数可用于雕刻玩饰等工艺品。
8、松化石
松化石,又称硅化木,出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大坪乡、福州市闽侯县免耳山等地。大坪乡的松化石分布于萍州村一带山上,地质时代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属侏罗纪时期,化石外表隐有松鳞,蕴存量较多,尤其露于水边的一株高大而引人注目,当地称亿年松。闽侯免耳山的一块松化石处于大山深处,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保存较完好。
9、将乐石(砚石)
将乐石,又称龙池石,出自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城北郊石门岭至莲花山一带。该石属黑色泥板岩,纹理缜密,松结适度,坚中带柔,色泽清纯,内部及表面依稀可见银色闪光点,可用于制作砚台。
以将乐石制砚,有约500年以上的历史,成砚称"将乐砚",因石门岭一带跟传说中的龙池团毗邻,故又称"龙池砚"或"龙池紫石砚";佳者光泽莹亮,温润如玉,呵气可沾薄露,以物轻击,清心悦耳;具磨墨无声、发墨均匀、墨色莹亮、不伤笔毫、书写流畅之特点。
10、建州石(砚石)
建州石,出自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县(建瓯市)北苑凤凰山下。该石声如铜铁,适宜制砚。其石有两种,一种细润而不甚发墨,另一种宜墨,但肤不佳。有兼两种之长者,亦为佳品。建州石制作的砚台称建州石砚。
《云林石谱》建州石:“建州石产土中,其质坚而稍润,色极深紫,扣之有声,间有豆斑点,不甚圆,亦有三两重石晕,琢为研,颇发墨。往以石点作鸲鹆眼,充端石以求售。”
11、南剑石(砚石)
南剑石,出自福建省南平市东黯淡滩。黯淡滩位于闽江上游,水势奔涌,波涛高起丈余。
《云林石谱》南剑石:“南剑州黯淡滩出石,质深青黑而光润,扣之有声,作研发墨宜笔。土人琢治为香炉诸器,极精致。东坡所云"凤咮研"是也。”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
附录:
㈠、蓝宝石
蓝宝石,出自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该石呈深蓝、浅蓝、蓝绿、黄绿等色,比重3.97~4.09,摩氏硬度8.5以上~9,折光率No=1.766~1.771,Ne=1.758~1.763,透明度好。粒径一般为4~10毫米,最大为17毫米,最重达150多克拉,形状以六方桶状为主,少部分为规则粒状或碎片状。加工成刻面宝石,呈蔚蓝、晶莹剔透。
明溪蓝宝石系1965年首次发现。蓝宝石砂矿区东至石珩,西至村头、良家,北至大陂,南至狮窠及大坪村,分布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矿藏类型属残坡积砂矿和冲积砂矿,蓝宝石赋存于河床、河漫滩或阶地底部的砂砾层中,资源丰富。
伴生矿有镁铝石榴石、白锆石、辉晶石等。镁铝石榴石,系含铬镁铝榴石,呈浑圆柱状和不规则块状体,以深红、紫红、橙红色为主,粒径一般8~16毫米,透明度好,比重3.75~3.80,摩氏硬度大于7.5,折光率1.747~1.755,可加工成戒面宝石。白锆石多以无色透明为主,粒径一般3~8毫米。
㈡、福建印石
除前述之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寿山石”外,还有:
◇仙游石,出自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山寺一带,该石质地细腻温润,不透明,富有光泽,呈绿、蓝绿、黄、红、黑、褐、白、灰等色,层状分布,色纹清楚,品质与寿山石大致相同,产量稀少。
◇霞浦石,出自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西乡,质粗劣,含砂粒,有灰、蓝、白等色混杂。
◇大田石,出自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谢洋等地,质细色白,微透明,肌理隐有粗纹,似寿山石中粗质的白高山石。
◇长泰石,出自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经伦等地,质细,微透明,有光泽,呈黄、绿等色,质优者似寿山石中的老岭石。
◇安溪石,出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下坂等地,质微脆,不透明,含有色纹及裂痕,有黄、红、灰、蓝等色。
◇长乐石,出自福建省福州长乐市玉田镇,质细,微透明,含有层纹状裂纹和砂块,呈绿、青、灰等色,其绿色者近似寿山石中的猴柴磹石,但较为松脆,色泽灰。
◇松政石,出自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杨源乡,石质细润坚实,多砂、半透明,有红、黄、灰、白等色,质佳者似寿山石中的都成坑石,但少其莹澈通灵。
◇罗源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飞竹乡安后村,质微坚,不透明,多有红、黄、灰等色交错,肌理常含灰色半透明斑块,近似寿山石中的峨嵋石。
◇福清石,出自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以坡蓝矿区产量最大,石质稍细,有土红、灰黄、青紫、乳白各色,不透明,适于雕刻,质地硬,近似寿山石中的柳坪石。
◇莆田石,出自福建省莆田市的松阳山、洋尾山及田后里,石质较坚硬,不透明或微透明,多裂纹,有黄、灰、白等色,白者如瓷器,近似寿山石中的粗质高山石。
◇连江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乡,石松脆,多裂纹,不透明,有白、灰、紫等色,但色泽灰暗,隐有细点。
◇闽清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质稍松,不透明,各色俱备,其中绿色半透明者,近似寿山石中的猴柴磹石,但多含杂质。
◇南安石,出自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卓厝等地,质坚多砂,有裂纹,肌理含有细小色点,有粉黄、灰绿、灰蓝等色。
◇建瓯石,出自福建省南平建瓯市龙井面一带,微透明,多裂纹,偶含有细点。
◇寿宁石,出自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湖潭乡,石质坚细而富有光泽,微透明,有黄、白、红等色,多色纹,优者可与寿山石中的高山石媲美。其中寿宁红石,完好无格裂,石质较脆,较易受刀;寿宁彩石,石质脆爽,软硬适中。
◇云霄石,出自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礁尾乡,质坚通灵,有黄、白等色,质优者称云霄晶石。
◇古田石,出自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甲乡,质细软,有黄、灰、白、灰绿等色,优质者似寿山石中的高山石。
◇南平石,也称延平石,出自福建省南平市郊,微透明,有青、绿等色,质优者似寿山石中的老岭青石。
◇永泰石,又称永福晶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清凉乡,质坚而通灵,多含瓜络状色纹,有黄、白、绿等色。
◇福鼎石,出自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管阳乡,质细微松,含有细砂,偶有小孔洞,有粉绿、赭黄等色,并密布白色细点,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等方面近似青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