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璧石
灵璧石,出自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北渔沟镇、朝阳镇等一带的山脚下。该石是远古地层中的碳酸盐类岩石,质地坚硬细密,油润沉厚,摩氏硬度约为3~5,比重2.73左右。外表清润秀奇,线条柔和,坳坎变化,千姿万态,妙趣叠出。石肌往往巉岩嶙峋、沟壑纵横,粗犷雄浑,气韵苍古、凝重。有的石肤则圆润细腻,滑如凝脂,温润尔雅,入手畅心怡怀,韵味十足。颜色以黑、青、灰、褐黄色为主,也有白色、暗红、五彩等色,一般以黝黑如漆者为佳,但白灵璧、五彩灵璧也夺人眼目。体量有大有小,皆独立成景,天然形成山形、景观、鸟兽之状;大者比较难觅,高广达数丈,宜置于园林庭院,立石为山;中者可放于厅堂或作草坪、池塘坡岸缀石;小者最多,可置于案头几架,亦可装点盆景;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石之一。
灵璧石采于土中,多为一层,尤其是表层石,受长期日照风吹雨打,其质地、形态的原始气息最浓。灵璧石的原岩形成于距今约8亿年前的震旦纪,那时这一带为辽阔的浅海,大量藻类随时代变迁与海水中的碳酸盐一起沉淀下来,形成碳酸盐层被深埋地下固结成岩,碳酸盐结晶为方解石、白云石,混杂于其中的藻类则构成各种色纹。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中,岩层发生褶皱、断裂后,经亿万年雨水冲蚀,自然造就成具有瘦、皱、漏、透等特点的巧石。
传统印象中的灵璧石,一般指产于灵璧县渔沟镇磬石山,并具有瘦、皱、漏、透、磬、黝的灵璧磐石。现代习惯俗称的灵璧石,则是指主要分布于灵璧县北部的渔沟、朝阳、下楼、朱集、浍沟等乡镇的70多座山脉中,属沉积岩性碳酸盐岩系列,无论其体积大小,皆独立存在,并具一定观赏性的石类,即为一种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自然风化侵蚀而形成的碳酸盐岩类奇石。因此灵璧石的品类较多,有磬石、龟纹石、龙麟石、菜玉石、透花石、白灵璧、红灵璧、五彩灵璧等,其中磬石最著名。
磬石:是灵璧石中具代表性的石种,主要产于灵璧县北70里渔沟镇的磬石山北麓平畴间。其质地为隐晶质石灰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致密微粒(粒径0.0l~0.018毫米)方解石组成,内含多种金属矿物及有机物质,摩氏硬度约为5左右。石质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中间有白脉,以墨黑色泽者为佳。石表纹理皱襞丰富,通常有胡桃纹、蜜枣纹、鸡爪纹、弹子窝、黄沙纹等。形态千变万化,有的涡洞相连,具有瘦、皱、漏、透诸美。久经摩挲把玩,石色黝黑如漆,包浆温润、雅致。磬石更有独特的音质,用小棒轻击或手指微扣,都可发出优美清越的声音,似铜钟混响或金玉交鸣,且余韵悠长。敲击不同部位,其声则各不相同,故又名"八音石"。古代曾被用于制作石磬,经加工抛光后,镜面异常光滑,能显映物影。磬石有墨玉磬石、灰磬石、三花磬石等品种,除颜色、形体差异较大外,其石态、石质等基本相似,石籍中所记灵璧石一般专指此石。
龟纹石:产于渔沟与朱集交界的白马山东山岗下,数量极少。其质地坚硬细密,扣之有声,石色青黑,均可与磬石媲美。石表有深浅不一较规则的圈状纹理,造型极具呈像美,攲嵌盘屈,偃蹇俯仰,宛转多姿。似山形景观者峰峦耸秀,似人形鸟兽者形神百态,惟妙惟肖。
龙鳞石:又称皖螺石,系震旦纪钙藻化石,有红皖螺、灰皖螺、黄皖螺等品种。其原石为凹凸形鳞状体构成,外表如鳞片盘错,石上似排列着无数条头尾较完整的龙身形体。此石如切片打磨上光,其平面则显露出一个个轮廓清晰的螺状环体图案,环状色差较大,且层次分明。
菜玉石:也称花山青霜玉,石质较硬,天然光洁,手感滑润,石体由灰、黑两色组成,造型似山丘、象形者居多。
透花石:产于九顶镇红乌山一带,是泥质灰岩的层间、裂隙被后期有机质、铁质浸染而成,多为圆或椭圆状,在黑、灰底色上凸现出似动物、植物、山川、溪流、沙丘等黑色线条纹理,典雅有致,其花纹硬度略高,稍具通透感,逆强光照射,别有韵味。
白灵璧:整个石体以白色为主,夹杂其它颜色,质地坚硬,有红白、黄白、灰白、五彩、褐白等色,底色呈现斑斑点点的白玉质,其山形石常构成似雪山、白云等景观。
红灵璧:产于耳毛山一带,石质细腻,色泽红中透紫,鲜艳纯正,有的为古铜色或棕黑相间,石表凹凸不平,纹理疏密有致、线条流畅,形状瘦、皱、透、漏俱全,似怪兽者神态跃然,似山形者舒缓绵延。
五彩灵璧:色彩缤纷灿烂,有黄、绛、褐、红、青等色相嵌,纹理曲折雅致,有的可构成山川、河流、云霞、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象。
灵璧石的清理要根据石肤、石形、石纹之特点掌握,从土里挖出来时原石上附着泥土及坚硬的钙质、铁质等沉淀物,需进行必要的清理,使其展露原貌,显现出清晰的石表纹理。一些附着泥浆特厚的磬石,可先用钢丝刷或电刷扫去外层的附着物,力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要伤到里面的石皮;再将原石头放在水中浸泡,用尼龙刷、竹刷或铜丝刷顺其纹理细刷表面;或从头到尾用手工慢慢刷,刷出真正石皮后,用丝瓜络蘸细砂抛光。有些难刷的原石则颇费时,应耐心慢慢刷磨,或置于露天,任自风吹日晒雨淋,待表面硬泥略有松解时再行洗刷清理。磬石外表如遇水变成黑色时,可以看到真正的石肤,此时以硬毛刷把缝隙里的浆灰刷清,剔除孔洞里石缝中的泥沙杂质,用毛巾擦净,自然凉干,则已颇具灵璧石的欣赏要求,只是其光泽度还有待日后养玩中形成。古人玩灵璧石纯粹是用手盘,或者用熟牛皮蹭。如果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石头,即用水清洗一番后以竹帚扫刷,再慢慢用手去盘,以手上的汗水和油脂来渗润并滋养石头。灵璧石在日常保养中,如果日久光泽见暗,只需用丝绒布擦拭即可重现亮度,经常用手盘玩则可日久显包桨,石色更加凝重古朴。
宋·杜绾《云林石谱》灵璧石:“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多以铁刃遍刮,凡三两次,既露石色,即以黄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石底多有渍土,不能尽去者,度其顿放,即为向背。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象,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亦有窒塞、及质偏朴。若欲成云气日月佛象,及状四时之景,须藉斧凿修治磨砻,以全其美。大抵只一两面,或三面,或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或有得四面者,多是石尖,择其奇巧处镌治,取其底平。顷岁,灵璧张氏兰阜亭列巧石颇多,各高一二丈许,峰峦岩窦,嵌空俱美,然亦只三两面,背亦著土。又有一种,石理嶙峻,若胡桃壳纹,其色稍黑,大者高二三尺,小者尺余,或如拳大,坡陀拽脚,如大山势,鲜有高峰岩窦。又有一种,产新坑黄泥沟,峰峦嵌空,极其奇巧,亦须刮治,扣之稍有声。但石色青澹,稍燥软,易于人为,不若磬山清润而坚。此石宜避风日,若露处日久,即色转白,声亦随减,《书》所谓泗滨浮磬是也。”
2、景文石
景文石,原名锦纹石,又名华阳石,当地称花石头。出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华阳乡双河村的山谷河流中。该石是带花纹的卵石,底色多为灰白或浅黄,上显红棕色纹理,且深入石头内层,表里如一;自然形成的各色斑纹复杂多样,极富变化,构成的图案奇巧,有似写意山水、敦煌壁画、动物、草木、自然风光等;纹理线条质朴、粗犷,有的工整细腻;其内容简洁,凝重,充满了原始美。1994年夏,由王朝闻先生命名为"景文石"。
景文石距今约有四亿多年,其质地属泥质砂岩,是由饱和或不饱和氧化铁溶液在岩石的裂隙、空隙中长期浸染、沉淀形成的。有红、棕、黄、褚、紫、黑等色彩,也有二、三色相间。景文石的质地虽较松软,但其别致的石纹与色调,亦具有新颖的美。
3、紫金石
紫金石,出自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境内的八公山。该石质地细密,肌理润泽,细腻如玉,抚之若肤,色彩凝重古雅,纹理华美多变。有红、黄、紫、绿、青、赭、黑等色,可分为紫金、鱼子红、月白、黄金带、紫金带、花斑、蟹壳青、金黄、碧玉、墨玉、黑子、红丝、红晕、金丝带、银线、绿眼等多种。紫金石可用于制作砚台、印章、镇尺、笔筒、造像、茶壶等,其中尤以紫金砚为代表。
紫金石是上乘的制砚石料,成砚称紫金砚,亦称寿春石砚,色赤紫而润泽,呵气成云,发墨如油,涩不留笔,扣之有声。
八公山古称"紫金山",此山蕴藏着大量独特的紫金石。开掘紫金石制砚,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其后各朝代有少量制作,清末基本失传。直到近几年,才又重新开发。
《云林石谱》紫金石:“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研,甚发墨,叩之有声。余家旧有风字样研,特轻薄,皆远古物也。”注: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
4、褚兰石
褚兰石,出自安徽省宿州市。该石的质地、成因、形态同吕梁石相似。石质成分为泥灰岩、灰岩。造形千奇百怪,尤以似景观者为多,貌如立体国画,有平峰、陡崖、凹壁、石檐等,浑厚苍劲、古拙凝重。
5、巢湖石
巢湖石,又称巢湖太湖石,主要出自安徽省巢湖之滨的银屏山一带土中。该石系沉积岩中被溶蚀的石灰岩,其色泽与太湖石相似但偏紫;石中多有方解石组成的筋脉纵横穿插,有的石上附有珊瑚等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形态玲珑剔透,多有孔穴洞穿石体,孔径圆而壁光;体量大小悬殊,大者长约5米、高3米,重100吨以上,小者仅几百克,尤其20吨左右的比比皆是;造型多成群山之势,偶尔似有人物、动物状者。巢湖石可用于堆叠大型假山,姿态峰峦叠嶂、洞穿穴绕,气势磅礴;其高大秀美者,亦可一石成景;小巧玲珑者,可作厅室清供。
巢湖石石质成分为碳酸盐岩,是受外力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造型石,外观与太湖石极相似,质地较坚脆,外形轮廓跌宕起伏,遍身奇穴怪孔,体态漏透,玲珑精巧,具有典型的"瘦皱漏透"之特征,北宋时期就被运往扬州构筑园林假山。
6、宣石
宣石,又称宣城石、雪石,主要出自安徽省南部宣城、宁国一带山区。该石质地细致坚硬、性脆,摩氏硬度约6~7;颜色有白、黄、灰黑等,以色白如玉为主,稍带锈黄色;多呈结晶状,稍有光泽,石表面棱角非常明显,有沟纹,皱纹细致多变;体态古朴,以山形见长,又间以杂色,貌如积雪覆于石上;最适宜作表现雪景的假山、也可做盆景的配石。古时宣石多用于制作园林山景或于山水盆景,少量作为清供观赏,现产出无几。
宣石在地质学上称石英岩,内含大量白色显晶质石英,颜色洁白与雪花相近,山石迎光发亮,具有雪的质感,背光则皑皑露白似蒙残雪。宣石大多有泥土积渍,须用刷洗净,才显示出洁白的石质,故越旧越白。特别是经年把玩,退去"火气"后,白而糯,有如玉般沉着。
明·计成《园冶》:“宣石产於宁国县所属,其色洁白,多於赤土积渍,须用刷洗,才见其质。或梅雨天瓦沟下水,冲尽土色。惟斯石应旧,愈旧愈白,俨如雪山也。一种名「马牙宜」,可置几案。”
7、无为军石
无为军石,出自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云林石谱》无为军石:“无为军石产土中,连络而生,择奇巧者即斫取之,易于洗涤,不著泥渍。石色稍黑而润,大者高数尺,亦有盈尺及五六寸者,多作群山势,扣之有声。至有一段三二尺间,群峰耸拔,连接高下,凡数十许,巉岩涧谷,不异真山。顷年维扬俞次契大夫家,获张氏一石,方园八九尺,上有峰峦,高下不知数,中有谷道相通,目之为千峰石。又朱芾为太守,获异石,四面巉岩险怪,具袍笏拜之。但石苗所出不广,佳者颇难得也。”注:无为军,今安徽省无为县。
8、泗州石
泗州石,出自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云林石谱》泗州石:“泗州竹墩镇玛瑙石出砂土中,其质磊磈,外多沙泥积渍,或如灰粉笼络,凡击去粗面,中有本色,微青白,稍莹彻,无刷丝纹。土人治为器物,颇不为珍贵。”
9、黄山蜡石
黄山蜡石,出自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张家埂村一带的浦溪河中,黄山区麻川河流域亦有分布。该石质地坚韧,摩氏硬度6.5~7,质感似玉。其冻蜡石状如凝脂,精光内蕴;冰蜡石洁似冰块,清朗通透;胶蜡石质若膏胶,微透光,摩挲生泽。颜色有白、黄、红、乌、彩等,深浅不一,变化丰富,尤以金黄、朱红、乌如墨、彩似虹者为佳。造型似峰似屏,似禽似兽,或似瓜果、人物,朴拙奇巧,有的可见岩穴蜂峦。石表光洁圆润,有的似有天然釉质。石肤肌纹有的由直线、折线、弧线等构成,有的由披麻皴、马牙皴、荷叶皴、雨点皴等褶皱构成,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图案。
黄山蜡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其颜色是铁、锰等矿物质渲染结合而成。浦溪河是黄山蜡石的主要产区,现河滩上很难找到有价值石头,采石者已转入水中寻石。
10、金川怪石
金川怪石,出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金川乡。该石属石灰岩,质地细腻,扣之有声,纹理清晰,外表圆润多皱,孔穴颇多,形状千姿百态,以肖形类物者居多,天然成象趣。大者气势磅礴,可用于园林、庭院独立置石,小巧玲珑者可陈于厅堂几案欣赏。
金川乡位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脉,距县城62公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毗连。境内重峦叠嶂,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形态奇异的怪石随处可见。金川怪石多为烧制石灰者开山取石时挖得,常有象形状物之石被有心人捧回,置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