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中国观赏石简介(12)·浙江观赏石㈡

  • 2021-11-15 16:20:05
  • 来源:宁石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7、松阳黄蜡石

松阳黄蜡石,出自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山涧河溪中。该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摩氏硬度6~7,结构致密,具韧性,石表层蜡状感强,光泽温润、色彩艳丽、造型奇特。品种以黄蜡石居多,白蜡石、红蜡石次之,其它类较少。

松阳黄蜡石的色彩丰富鲜艳,多呈黄色调,细分之有明黄、蜡黄、棕黄、嫩黄等。其中胶蜡、冻蜡质地润泽,密度较高;尤其是冻蜡,透剔晶莹,一些有皮壳包裹者,从沙石磨出的小口中可见到晶莹。形状奇特多样,似动物者,唯妙唯俏,色彩、形象配合巧妙。体量大者逾吨,可置于园林,中者可放厅堂、几案,小者如拳,可作手玩之石。

黄蜡石的原岩为乳石英、石英沙岩、石英岩,破碎后被埋藏在黄泥山中,受山中酸性物质长期溶蚀,表层多呈蜡状釉彩;有的随山洪冲进山涧、河谷,经千万年流水冲刷及沙砾摩擦,变得十分溜滑。在松阳卯山一带黄泥山上,到处是裸露的石英岩,山中蕴存着大量表皮鲜红的蜡石,和许多表层呈颗粒状、色彩艳红的蜡石,此蜡石色泽外焦里嫩,表面变化丰富,独特罕见。松阳的水冲黄蜡石则光泽温润,多有奇特的造型,或状景似物,千姿百态,或异彩纷呈,天然成画。近年在松阴溪河床底下的黄蜡石亦多有面世。

8、武义黄蜡石

武义黄蜡石,出自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江流域。该石质地细腻似玉,温润光滑,呈黄色光泽,肌理千奇百怪,表面多呈凸起或凹陷、窝洞状,平坦光洁者较少;纹理较特殊,有网络纹、珠状纹、流水纹等,在一些晶蜡石中常有球状或平面的石英晶粒群;造型极其丰富,有象形、景观、抽象等形态,也有浮雕图纹石、平面图纹石,或宝气十足,或古朴苍然;体量大者有百十公斤,小者如拳。形神俱佳的黄蜡石,色泽鲜润,细腻嫩滑,色附于质,神韵天然。

武义县三面环山,峰峦连绵,中部丘陵蜿蜒起伏,武义江是境内最大河流,属钱塘江水系的支流,全长192公里,蕴藏黄蜡石的流域在县境内为40公里左右。武义蜡石种类较多:包括黄蜡石、白蜡石、酱蜡石、彩蜡石、绿蜡石、红蜡石等,以黄蜡石为多,酱蜡、彩蜡次之;其质地有冻蜡、胶蜡、晶蜡、细蜡、粗蜡等,以胶蜡和晶蜡较常见,冻蜡、细蜡较稀少。冻蜡透光性好,表面如凝脂,光洁油润;胶蜡表面有一层胶状体石皮,偶有明显的层次;晶蜡一般无石皮,多因含水晶体而呈现出晶莹的光泽。

9、瓯江石

瓯江石,主要出自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瓯江。瓯江是浙江省的第二条大河,滩陡水急,上游地质结构变化大,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经亿万年的风化、冲刷、搬运,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河卵石散落在八百里瓯江两岸。地处瓯江中游的青田大小卵石滩星罗棋布,有的绵延5~6里长,是瓯江石的主要采集地点。

瓯江石的品类较多,质地有火山岩、石英、玛瑙、玉质等,品种有黄蜡石、彩陶质石、锦纹石、卵石等,有图纹石也有造型石,并以图纹石为主。瓯江图纹石质色较佳,纹路细腻流畅,线条曲折多变,形成似雪山初融、瀑流飞挂、山水树木、飞禽走兽等景物图案,妙趣天成,生动传神。造型石以黄蜡石、彩陶质石为主、形态圆润自然、色彩艳丽夺目、造型多端,有似山水、人物、动物等。

10、弁山太湖石

弁山太湖石,又名弁山花石、弁山石、卞山石,出自浙江省湖州市弁山。弁山太湖石,造型奇特,形状各异,中空剔透,具备皱、瘦、漏、透之特征,是营造园林的佳石,两宋时曾被作为特殊贡品。现弁山一带仍有太湖石蕴藏,有的裸露于地表。

弁山又名卞山,位于湖州城西北9公里,雄峙于太湖南岸,盛产太湖石。据传,当年宋徽宗"花石纲"遗留下来的,诸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等太湖名石,均采自湖州弁山。

弁山太湖石天然形成,一般都在数千或上万斤,宋代弁山人搬运太湖石时,先用胶泥将石孔填实,再用苎麻筋杂以泥,包裹成圆浑状,放在太阳下晒干使之坚实。然后用木头将圆浑状的太湖石推滚上船,到达目的地后再用水浸,去掉胶泥包装,弁山太湖石就露出本来面貌。

《云林石谱》卞山石:“湖州西门外十五里有卞山,在群山中最为崷崪,顷朱先生居之。产石奇巧,罗布山间,巉岩磊磈,色类灵壁,而清润尤胜。叶少蕴得其地,盖堂以就其景,因号石林。石上皆有李唐游人题字,自颜鲁公而下,悉署焉。又州之西北凤凰山后,地名前山,于乱筱间有石生土中,下多流泉,石质嵌空险怪,往往穿眼,青翠如湖石,悉高大,鲜有小者。宣和间,尝使土人取之,重不可致,今有数块留道傍。”

◎弁山以分水线为界,西北属长兴县。长兴西部一带的山体,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有怪石遍布。拨开山体泥土即露奇异之石。

11、金华松石

金华松石,俗称松化石,学名硅化木。出自浙江省金华市婺江流域的永康、武义、金华、东阳、磐安、兰溪等地。该石表面树木纹理清晰,横截面有树的年轮,颜色各不相同,体量大小不一,最长的达十多米。

金华松石的分布状态有两种,一种藏于婺江、永康江、武义江和兰江的河流中,石上纹理、年轮明显,有玛瑙色、灰褐色、红黄色或似五彩石等;一种蕴存在山上,呈黑色或黄白色,多受岩石挤压,往往跟其他岩石黏连融合在一起。婺江中的硅化木,多是捞沙者捞沙时取得;而山上的硅化木,则多被开山或爆破者所获取。

金华松石是由火山和地壳运动,使得大片森林被厚厚的泥沙所埋没,经地下含二氧化硅的矿物质侵入作用,木质纤维组织被二氧化硅所交代或充填,树木逐渐硅化,而形成的石头。

宋·杜绾《云林石谱》松化石:“唐陆龟蒙得石枕、琴荐,因作《二遗诗》,序中言东阳、永康一路,松老皆化为石。……大者径三二尺,尚存松节脂脉纹。土人运而为坐具,至有小如拳者,亦堪置几案间。”

唐·陆龟蒙《二遗诗序》:“东阳多名山,金华为最大。其间绕松石,往往化为石。”

12、桃花石

桃花石,俗称紫竹石、观音石,出自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桃花岛连治山村。该石外观与普通乳白色的石灰石相似,但在切面上有桃树状、海生蕨类植物状、竹叶状、柏树叶状的天然纹理,一般呈黑色、灰褐色或者墨绿色,形态奇特。体量较大的石头,依纹理敲开后,新切面上也有同样的图案纹理。传说是先秦时期隐士安期生醉墨洒于山石,遂呈桃花纹,故石称桃花石,山称桃花山,岛成桃花岛。

桃花岛古称白云山,其西北部的散花峰有支山脉向东延伸,至距主峰约1500米处的梿槌山嘴一带出产的桃花石,质地细腻,花纹呈墨绿色,很耐观赏,亦可用于制作工艺品。桃花岛别处出产的桃花石多为白色,花纹虽显明,但石质较粗,故一般都以梿槌山桃花石为上品。

桃花岛的主体由多节理、多裂隙的花岗岩构成,水中的铁锰等矿物质从岩石裂缝中下渗,沉淀在以钾长石为主要成分的浅红色花岗岩上,形成密密麻麻褐色的花朵状或树枝状图案。有的将石中竹叶状花纹称为"观音竹",而具有该花纹的岩石则称"紫竹石"或"观音石"。

13、天竺石

天竺石,出自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该石晶莹清润,嵌空剔透,玲珑隽逸,石体棱角分明,俊美秀丽,为我国著名园石。白居易在杭州做了3年刺使,任满离去时,别无他求,仅取两片天竺石,可见此石之一斑。

杭州天竺山钟灵毓秀,云影山岚,曲涧淙淙,主峰在西湖之西偏南约5公里处,海拔412.5米。特别是下天竺附近的莲花峰一带古时盛产"天竺石"。

14、武康石

武康石,又名花石,主要出自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原武康县)东郊的丘陵山地。该石质地极为坚硬,非常不易磨损,颜色深赭,表面有许多细小的蜂窝眼,状似朽木,古朴秀丽,千姿万态。是修造园林的佳品,至北宋时期已具盛名。

武康石包括园林假山石、建筑用材两种。园林叠山用的武康石,习称"武康黄石",色泽黄褐,属于地表风化岩,纹理不清,块状形态不规则,累石为山,峻嶒秀润,颇惬观赏,如著名的上海豫园大假山等;还有一种属于海相硅质岩,色泽灰黑,同是园林叠山的良材。建筑用材的武康石,习称"武康紫石",属于火山喷出岩中的融结凝灰岩,多呈淡紫色,少数呈黄褐色,石表经风雨侵蚀易氧化成紫褐色,质地粗犷古朴,纹理清晰,略具吸水性;砂岩质武康石即使加工非常平整,表面仍具涩性,雨中踏上也不会滑溜,是古桥梁的优秀石材。

宋·杜绾《云林石谱》:“湖州武康石出土中,一青色,一黄色而斑,其质烦燥不坚,无混然巉岩峰峦,虽多透空穿眼,亦不堪宛转。采石人入穴,石多卧生甚广,度奇巧处以铁錾揭取之。或多细碎,大抵石性匾侧,多涮道折叠势。浙中假山藉此为山脚石座,间有险怪尖锐者,即侧立为峰峦,颇胜青州。”

明代万历《湖州府志》:"武康石大而近粗,青石出黄山桥,蛮石出乔木山。"蛮石是当地对建筑石材的俗称。

15、常山石

常山石,又名常州石、空字石、石洪溪雅石,主要产自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城外南门溪。该石以形质取胜,大多石质黝黑温润,参差透漏,尤以象形石居多。南门溪古称思溪。

《云林石谱》常山石:“衢州常山县思溪,又地名石洪,或云空宇。石出水底,侧垂如钟乳,杂泥沙,不相连接,采人车戽深水,得之甚难。或大或小,不逾数尺,奇巧万状,多是全质。每一石,则有连续尖锐十数峰,高下峭拨嵌空,全若大山气势。亦有拳大者,又于巉险怪岩窦中出石笋,或欹斜纤细,互相撑柱之势。盖石生溪中,为风水冲激,融结而成奇巧。又峰峦耸秀,有洞穴委曲相通,底坐透空,堪施香烬,若烟云萦绕乱峰间。一种色深青,石理如刷丝,扪之辄隐手。又一种青而滑,或以磁末刷治而然,率皆温润,扣之有声。间有质朴全无巧势者,石性稍矿,不容人为,非如灵璧可增险怪也。”

16、仙居木鱼石

仙居木鱼石,又称响铃石、响铃岩、凤凰蛋,出自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湫山乡抱龙村响石山。该石是一种空心石块,呈圆形,形态迥异,或像木鱼或像马铃。一般似鸡蛋或碗口大小,最大者如脸盆,重达五、六十公斤,最小者如玉米粒,重几十克。表面灰白色,高低不平略粗糙,间有纹理图案。其空腔内物质有的呈粉沙状,有的呈卵石状,有的为液体,随手摆弄可发出声响。尤其是原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仙居木鱼石的质地有粗有细,石质细腻者,常有光泽,声音清越,但造型少奇特;石质粗糙者,石色暗淡,声音沉闷,但多有玲珑之形态。古代文人墨客曾以木鱼石为罐为砚,所盛水墨久不变质;现有的用此石并制成石琴,其音色亦不同凡响。

仙居木鱼石是一种火山喷发物。火山喷发时,由于岩浆特别粘稠,其中又含有较多的气体,因而形成了灰白色的空心石头。响石山原名猴山,距城关约40公里,历年来抱龙村村民在响石山上偶尔可以捡到木鱼石,近年因村民大量地采挖此石,现山坡表面已基本无石可寻,但山体土层中还有相当蕴藏。

17、石笋石

石笋石,又称白果石、松皮石、鱼鳞石,出自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砚瓦山等地。该石为竹叶状灰岩,质地坚硬;呈青灰、淡紫、褐、绿等色;外形多呈条柱状,有宽有窄,有的尖锐,有的扁侧;石中含有灰白色的白果状砾石,其砾石有的风化后形成一个个孔穴;石体表面有风化层的,纹理尤为美观,显得古朴自然。石笋石藏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多呈笋状,有长有短,以长而阔者为贵,尤以青皮白果为佳。可用于园林、庭院造景,宜作险峰。

18、常山假山石

常山假山石,出自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青石镇。该石质地坚硬,色彩鲜明,状似自然山峦,浑然天成,古朴典雅。可用于园林、庭院堆叠假山,也用于制作盆景。

常山假山石,是千百万年前的各种岩石在地壳变迁过程中经自然风化而形成的,青石镇境内遍山怪石奇岩,尤其砚瓦山村一带有丰富储量。

19、萧山石

萧山石,又称珍粟红石、萧山红石、西山石,出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伟民村的西山上。该石色泽紫红,金石味足,硬度适宜,刀感好,抛光后神韵端庄、亮泽,色泽和材质独特,为雕刻之上品。

萧山石形成于7亿年前,为目前印石中形成年代最久远的石材。但其石质较粗,颜色变化不大,且多为大材,常用来加工巨印。萧山石储量丰富,不名贵,甚至被当地人拿来研磨成颜料。萧山石所有的石材都是一致的纹理和颜色,其独有的红色常被称为"中国红"。

20、永康鱼化石

永康鱼化石,出自浙江省金华永康市古丽镇附近方圆五公里的山坡上。该鱼化石的轮廓近如现在淡水中的鲫鱼,形体较小,最大的不过10厘米长。在灰黄色的页岩中,原始鱼类的当时形态有的呈直挺状、有的为弯曲挣脱状、有些则多条重叠、交揉在一起,大多鱼刺、脊椎骨显露清晰。还有类似鳗鱼的化石,以及卷着长须印在页岩上面的虾化石。

在产地山坡上,到处裸露出一片片挤压着的薄板状页岩,鱼化石则蕴藏其中。挖出页岩后,用铁凿沿着岩石的纹理轻凿下去,将页岩一片片分开后,就可找到形态各异的鱼化石。

古丽镇附近一带的山势平缓,分布着距今约三千万年至六千万年前的侏罗纪、白垩纪时代的山群。附近不远处,至今留存着火山口的遗迹。据分析该地区古时候应是一片水域,由火山活动、地质变迁等因素引起水域干涸,成为陆地,将原始鱼类保存在水成页岩当中。

21、宝华石

宝华石,又名花乳石、百花石、赤城石,出自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东宝华山。该石质软细腻,纹理斑斓,丹者如霞,青者如黛,历史上曾用于加工刻镂印章、石枕、屏风等物。

宝华石色泽众多,其中似大理石纹者较具特色,基底为白色,石上显水墨变幻般的云水纹,颇有山水画的韵味。但宝华石质地较粗松,不宜奏刀,近年已很少用作印材,现存石印多为旧物。

《云林石谱》宝华石:“阶州天台县,地名宝华,石出土中。其质颇与菜州石相类,扣之无声,色微白,纹理斑斓。土人镌砻作器皿,稍工或为铛铫,但经火不甚坚久。”

《清稗类钞·矿物》花乳石:“花乳石为图书石之一种,天台宝华山所产,色如瑇瑁,莹润坚洁,可作图书。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是为石印之始,至本朝而采者甚多。”

22、金华石

金华石,出自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山。金华山(又称北山)位于金华城北,海拔150~1200米,绵延250平方公里。《云林石谱》金华石:“婺州金华山有石,如羊蹲状。予与僧寺见之,耳角尾足仿佛形似,高六七尺。传云黄初平叱石之山,与笔谈中所载无异,但未见偶者。”

23、数珠石

数珠石,又名饭石,出自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佛堂镇的云黄山(也称松山)山麓。该石青白紫绿,可作数珠,质地为磷矿石。传说梁傅大士以余饭饲虎,饭弃掷林间,化而为石,青白相杂,亦谓之饭石。

《云林石谱》饭石:“婺州东阳县双林寺傅大士道场山中产石。凡有青、白、紫、绿色,皆莹彻,谓之饭石。质细碎,堪治为素珠,或作镇纸。”

《浙江通志·清光绪间重刻乾隆本》:“金华府东阳县宣和石谱。婺州东阳县双林寺傅大士道场。山中产石。凡有青白紫绿色。皆莹徹。谓之饭石。质细碎。堪治为数珠。或作纸镇。”(注:佛堂镇东临东阳市,双林寺位于镇东边。)

24、紫石

紫石,出自浙江省绍兴诸暨市乌带山。该石即为紫石英,形色如石榴子。

《会稽记》:“诸暨县西北有乌带山,其山上多紫石,世人莫知之,居士谢敷少时经始诸山,往往迁昜,功费千计,生业将尽,后游此境,夜梦山神语之曰,当以五十万相助,觉甚怪之,旦见主人床下有异色甚明澈,试取莹拭,乃紫石,因问所从来,云出此山。遂往掘,果得,其利不訾。”

25、千层石

千层石,出自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江山市等地。该石多呈方形,有深灰、褐、土黄等色;表面横向层状纹理层层叠叠,似流云般飘逸;体量小至几十厘米,大至几米,单块重量可达1吨左右;其质地极为坚硬,以硬物敲击石体突出部位可发出金属般的声音;造型姿态或雄伟厚实、或细腻生动、或婉转玲珑,极具欣赏价值。是园林景观、堆叠假山瀑布之佳材。

千层石是沉积岩的一种,纹理成层状结构,在层与层之间夹一层浅灰岩石,石纹成横向,外形似久经风雨侵蚀的岩层。因其沉积年代及硅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层理结构迥然有异,沉积年代久远的千层石近于玉质。千层石外形平整,石型扁阔,纹理独特。以此石叠制的假山,纹理古朴、雄浑自然,易表现出陡峭、险峻、飞扬的意境。

江山市大陈乡北蕉村的石头山、白马泉一带有较丰富的千层石资源,沉积岩中有多种类型、色彩,纹路层次好,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变化自然多姿。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