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玛瑙石
玛瑙石,出自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彰武县。该石质地细腻,色泽光艳缤纷,纹理瑰丽,晶莹剔透,天然丽质,是艺术雕刻之佳材。阜新是中国玛瑙主要产地,其玛瑙石的开采利用已有8000年历史,历经辽代、清代两个繁荣时期,乾隆年间为全盛时期。
阜新市玛瑙石储藏量大,品种繁多。原生矿主要分布在阜新县的老河土、十家子、苍土、泡子、清河门、七家子,彰武县的五峰、苇子沟等地,其中老河土乡和十家子乡的储量尤多。主要品种依颜色分有:红玛瑙,白玛瑙,灰玛瑙,黑玛瑙,绿玛瑙等,特别是阜新县老河土乡甄家窝卜村的红玛瑙和梅力板村前山的绿玛瑙极为珍贵。依条纹和包裹体分有:截子玛瑙——黑白相间的层状玛瑙;缠丝玛瑙——纹带细密似蚕丝一样层层缠绕;苔鲜玛瑙——含绿泥石包体的玛瑙;树枝玛瑙——由铁锰氧化物生成的柏枝状图案;水胆玛瑙——中心空洞中含有水液。阜新水胆玛瑙数量稀少,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观赏石。
阜新玛瑙石有粒状、短纤维状结构,环带状构造,摩氏硬度为7左右,比重2.6~2.7,折光率1.54左右,断口呈贝壳状,玻璃光泽。颜色以白、灰白、红、蓝为主,紫、绿少量。块度一般为1.5至5.5厘米,大者20厘米×25厘米×40厘米,最大直径可达0.8至l米。
阜新原生玛瑙矿产于侏罗系上统义县组安山凝灰岩及建昌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中,属火山热液充填型矿床。其产状一种呈矿脉状,受裂隙控制多为楔形,上宽下窄,矿体形态变化大,脉宽约10厘米左右,向深部有几米延伸;另一种是玛瑙充填在火山岩的气孔中,形成圆形,凝聚体状,杏仁状等不规则形态。在原生矿周围的残坡积层和冲积物中有玛瑙砂矿形成,优质的玛瑙亦集中在沉积物中。其颜色秀丽,质地细腻坚韧,中间有时有孔洞及水晶芽,块度大的达十几公斤。
◎资料:玛瑙石是具有纹带构造的玉髓,属一种胶状矿物,是火山溶岩喷发时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具有同心层状和不规则纹带、缠丝构造。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硬度为6.5~7,比重2.65,断口呈贝壳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玛瑙质纯者为白色,含有色离子或其它杂质时,会出现灰、红、蓝等色。
2、岫岩玉石
岫岩玉石,又称岫岩玉、岫玉,主要出自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岫岩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外观多呈青绿色,黄绿色,细分有深绿、绿、浅绿、黄绿、灰绿、黄褐、棕褐、暗红、蜡黄、白、黄白、绿白、灰白、黑等色;具有强烈的蜡状光泽、玻璃光泽,有的显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岫岩北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岫岩玉物质成分复杂,物理性质等多有差别,亦可分为岫岩蛇纹石玉、岫岩透闪石玉、岫岩绿泥石玉。岫岩蛇纹石玉摩氏硬度为3.5~6之间,大都低于5.5度,比重2.5~2.8,质地细腻而均匀,水头较足,透明度高,性软而脆,带有油脂光泽,颜色通常以青绿为主,也有青黄、白、深绿、黑灰、暗红等杂色。岫岩透闪石玉摩氏硬度为6~6.5,与新疆的和田玉同质,其极品岫岩白玉的玉质与新疆和田"羊脂白"等同;其中的河磨玉有黄白色、墨绿色、青灰色,以黄白色为最佳,玉质纯净、温润、坚韧、油脂感极强,是雕刻工艺品的最佳玉料。岫岩绿泥石玉摩氏硬度近于3,发现于岫岩县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白云石大理岩中,与蛇纹石玉、透闪石玉、滑石、菱镁矿等共生,玉石含绿泥石90%以上,另含蛇纹石、白云石等。
岫岩玉的颜色与铁含量有关,一般铁含量多时色深,铁含量少则色浅;透明度与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有关,当全部由蛇纹石组成时,其透明度高,当其中铁、镁含量高或杂质含量达5%~10%时,则透明度差;硬度与玉石本身结构及化学成分有关,平行纤维的切面比垂直纤维的切面硬度大,而铁含量愈大、镁含量愈小,则硬度愈高。
岫岩玉的玉石矿体主要成透镜体状,赋存于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的富镁碳酸盐岩层中,其中的白云石大理岩~菱镁矿层为最主要的含玉层位,属于层控变质热液交代型玉石矿床。岫岩玉在辽宁省南部辽东半岛分布较广,岫岩县境内有10多处矿床或矿点,丹东市的宽甸县、凤城市、丹东等地也有岫岩玉矿床或矿点分布。
岫岩蛇纹石玉与岫岩透闪石玉,五彩缤纷,晶莹璀璨,光泽油亮。蛇纹石玉主要产于岫岩县哈达碑镇瓦沟,近年在岫岩县大房身乡、三家子镇也有发现。透闪石玉产于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透闪石玉分为老玉、河磨玉两类,老玉也叫细玉,产于细玉沟原生矿床,河磨玉也叫石包玉,产于细玉沟外白沙河中及其流域的泥沙中。河磨玉是细玉沟老玉矿裸露地表部分经风化破碎成块后,被山洪冲到河水里与卵石滚动磨励,而成卵石状,小者十几公斤,大者几十吨,大多河磨玉都有一层二、三厘米厚的紫褐色表皮,内中玉质鲜艳细腻,极个别没有形成表皮的被称做"露肉"。
蛇纹石玉和老玉都是从地下原生矿床开采;河磨玉则由采玉者于每年洪水过后到白沙河里凭感觉捞取,或平时从白沙河两岸的泥沙中采得,有时农民在院里打井或挖菜窖也偶尔挖出河磨玉。
3、金刚石
金刚石,主要出自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原复县)大四川、涝田沟、头道沟一带。辽宁金刚石质地较佳,颜色一般以无色为主,黄色次之,也有灰色或白色,还有少量褐色、浅蓝色、粉红色、黑色等;晶体多呈八面体和十二面体;颗粒大小相差悬殊,粒重零点零几克拉至数十克拉均有,粒度大于1毫米的约占44%,完整度达70%,含包裹体的金刚石约占30%。
在瓦房店市以西,长28公里,宽18公里区域内,有金伯利岩体100多个,成群成带分布,各岩体内金刚石含量一般为每立方米100至300毫克。岩管状金伯利岩体形态比较复杂,地表出露形态有椭圆形、豆形、舌形、葫芦形和不规则形等。岩管的长轴方向多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倾向多为南东,倾角75°~85°,深部有时具多次膨大或变窄。岩管规模有数百至上万平方米,其中42号岩管规模最大,岩石结构有块状、角砾状和球状三种类型。瓦房店已探明的金刚石原生矿床,有瓦房店42号岩管,涝田沟30号岩管,头道沟51、68、74、50号岩管。该地金刚石有原生矿也有砂矿,在炮台镇头道沟原生矿区的冲沟沟口一带,有长2公里、宽100至300米、有厚达0.5至3米的金刚石砂矿,金刚石含量高,一般每立方米含5.78~13.62毫克,多透明无色,宝石级金刚石达70%。
◎资料: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为C,是晶体属等轴晶系的一种自然元素矿物。晶体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均被其它四个碳原子所围绕,形成四面体。最典型的晶形是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它们的聚形。无色透明,若含杂质则呈现黄、蓝、绿、黑等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摩氏硬度10,是已知物质中硬度最高的,但有中等八面体解理,性脆。比重3.47~3.53。在X射线照射下会发出蓝绿色荧光。具半导体性能。加热到1000℃时,可缓慢变为石墨。原生金刚石主要产于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的岩筒或岩脉中,砂金刚石产于冲积的砂矿中。
4、锦川石
锦川石,也称锦州石、松皮石,出自辽宁省锦州市城西。该石属沉积岩,石身细长如笋,上有层层纹理和斑点,纳五彩于一石之上,更有一种纯绿者,纹理犹如松树皮,显得古朴苍劲,多数低于一丈,以高丈余、宽超一尺者为珍贵,大者可点缀园林庭院,小者亦可清供欣赏。
明·计成《园冶》锦川石:“斯石宜旧。有五色者,有纯绿者,纹如画松皮,高丈余,阔盈尺者贵,丈内者多。近宜兴有石如锦川,其纹眼嵌石子,色亦不佳。旧者纹眼嵌空,色质清润,可以花间树下,插立可观。如理假山,犹类劈峰。”
5、宽甸石
宽甸石,出自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该石外观酷似青田石,其色青中带黄或偏绿,微透明至半透明,光泽极强;肌理多含浅色紫纹,内部为鳞片晶状结构;但石质燥烈,不易受刀,用力镌凿则有鳞状石片剥落,呈崩碎状,刻痕斑驳。宽甸石质细较透,硬度与叶蜡石相近,佳者亦可用作刻制印章。
6、绿冻石
绿冻石,又称辽宁石、丹东石,当地称岫岩软玉,出自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汤池乡。该石属单斜晶系绿泥石滑石岩,摩氏硬度为2.5;多呈深绿和墨绿色,偶有黄绿或草绿色者;透明至半透明,肌理隐含灰白色或黑色细点;墨绿者近黑,微透明;石质纯净,颗粒稍粗,富有光泽,但多为层片状结构,绺性较强,石性韧,较难受刀。少数细润、结密、纯净者可称上品,亦可用于篆刻印章及雕刻小件作品。
此石因经由丹东市转口,故也称丹东石。
7、太子河石
太子河石,出自辽宁省本溪市太子河岸滩。该石质地坚硬,多呈黄白色泽,偶有棕红、深绿、青灰、墨褐等色,且多伴有石英纹脉;石质由石英岩、灰质岩、花岗岩、变质岩等组成;形态大多圆润,石表略有凹凸,具有抽象美;有的白色石英质纹理构成似动物、地图、树枝、闪电等图案;纯石英质地者,石表常无规则扭曲形成沟洞凸纹,形态怪异。有的变质岩中含铁、汞、铜、硅、锰等矿物,经过亿万年的氧化,呈铁红、血红、孔雀绿、青灰、墨褐等色,或多色相间,其质地细腻、纹理形色俱佳者亦可雕制成砚台及案头小品。
太子河古称衍水,南源于本溪县草帽顶子山,北源于抚顺市新宾县红石砬子山,太子河全长464公里,流经本溪境内173公里,其中本溪市区的河段长约27公里。
8、龙珠石
龙珠石,出自辽宁省西部的玉龙山。该石质地属硅质岩,摩氏硬度为6~7;色泽以紫色为主,兼有灰白过渡色;石表及石缝中有许多大小不等、色彩各异的石珠,断面显木纹状纹理;造型苍老古拙,变化奇特,极具观赏价值。
产地山体为流纹岩、凝灰质岩及角砾岩所构成,龙珠石蕴存在岩石缝的澎润土中,其形成于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历久弥坚,成为色彩斑斓的石珠。
9、石鱼
石鱼,出自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锦州市义县等地。该石为白鲟、狼鳍鱼等鱼类化石,《石雅》载之为“石鱼”。多数沉积岩如泥岩、页岩、石灰岩出露的地区都有分布。道路的切坡、采石场、波浪冲刷的河岸以及悬崖,常剥露出大量鱼化石,是理想的采集地点;软岩石出露之处,若岩石没有严重变形也是较好的采集地;硬岩石则发掘十分困难,且不易得到完整的石鱼。
凌源市宋杖子一带的原白鲟化石,出于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原白鲟为软骨硬鳞鱼次亚纲,鲟形目,匙吻鲟科。体呈纺锤形,长可达1米以上。头长约为全长的1/4,略扁平,吻部突出,端稍上翘,眼小,口大。躯干和尾部侧扁。背鳍较大,居臀鳍之前,大小相似,尾鳍叉裂明显,近对称发育。
凌源市大新房子一带的狼鳍鱼化石,出于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地层。其体呈梭形,背部平直,体长约为头长的3.5倍,头部大小与体高相似。眼大,吻短,口裂较深。鳃盖骨巨大,长方形。背椎41—47个,尾鳍分叉大、裂浅,常有一个尾上骨。
北票市上园镇尖山沟一带的北票鲟化石,出于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地层。北票鲟为软骨硬鳞鱼类,鲟目,北票鲟属。幼鲟不足5厘米,成鲟可达90厘米。体呈长梭形,背缘较平。头宽而平直,口宽,吻部圆钝。尾鳍为长歪尾。
北票市上园镇尖山沟和黄半吉沟一带的狼鳍鱼化石,出于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地层。其体小,呈纺锤形。体高约为全长1/4~1/5,头大,吻端圆钝,头长与头高几乎与体高相等。眼大,口缘有大的锥形齿。脊椎43~45个,最末三个尾椎上扬,尾鳍分叉浅。鳞片圆形。
义县金刚山一带的狼鳍鱼化石,出于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其体呈纺锤形,略侧扁。头短,头长小于体高。额骨宽短,口缘及口内的尖锥形牙齿硕大,脊椎40~41枚。尾鳍分叉,无尾上骨。鳞片圆形,较厚大。
10、海卵石
海卵石,出自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金石滩等地的海滩。该石由硅质岩经海浪潮流成千上亿年冲击磨励而成,形态圆润,成色佳,璀璨晶莹,光滑如玉,品性独特。
旅顺口柏岚子海滩是海卵石的主要产地,其海卵石质坚、色艳,纹饰、图案色差较好。色泽多呈浅土黄、灰白、白等色,石上纹饰为深褐色,也有深土黄、绿、蓝、黑等色的条纹或斑块,多构成似山石、树木、日月等自然景观画面;石形饱满,体量多数在10~30厘米之间,最重不过百公斤。
11、青云石
青云石,又称绿云石、紫云石、木纹石,出自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千金沟、桥头及南芬区思山岭一带。该石质地致密细腻、光滑温润;色泽纯净,以青绿色为基调,青蓝中带有几缕紫红,碧绿中夹着数道绛黄;纹理清晰,线条优美流畅,如连绵不断的彩云,或似随风飘动的丝带;自然造型大方、形奇如景,大多似山峰,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或云雾缭绕、山路盘桓,也有具生动的象形。
青云石属浅海相沉积成因的泥灰质岩石,形成于六~七亿年前,地质名称“微晶灰岩”,赋存于南芬组的地层中。内含方解石、石英、粘土以及少量的钡、硼、磷等元素,摩氏硬度为5~6。在成岩过程的氧化与还原交替中,不同时期沉积的层理、不同颜色矿物的组合,形成青绿、翠绿、绛紫、褐红、骆青、紫绿相间等色彩,其绛紫、褐红者亦称紫云石。
青云石裸露地表甚少,一般毛石的表面都裹着一层厚的硬泥,需经清理、抛光、配座等程序,方可观赏。青云石也是制砚之佳材,成砚温润如玉,凝如膏脂,贮水不涸,既涩又滑,叩之如铜。
12、黄蜡石
黄蜡石,出自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一带的鸭绿江畔。该石颜色有黄、红、黑、灰等色,品种有冻蜡、晶蜡等;形态各异,大者数吨,小者如卵。其体量大而色泽饱满者,可用于陈设观赏和园林缀石,小而半透明者亦可作雕刻原料。
13、煤晶石
煤晶石,又称煤精、煤玉、黑琥珀,出自辽宁省抚顺市区西南部千台山北麓的抚顺西露天煤矿。该石质地坚硬,结构细腻,韧性大,色泽黝黑光亮,适于刻镂,可用于雕刻琢磨各种工艺品,开发历史较悠久。
煤晶石是由远古时代柞、桦、松、柏等硬木变成的特殊煤炭,夹杂于一般煤层中间,成分纯净,细密坚韧,比一般煤炭轻。
14、琥珀
琥珀,出自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煤矿。抚顺琥珀蕴藏在五千多万年前的白垩纪煤层中,常与煤精伴生,品质坚韧,石化程度高,多呈黄到金黄色,亦有褐、黑、白、花等颜色,透明或半透明,尤其是包含有昆虫、清晰美观者,极珍贵。琥珀可用于雕制项链、佛珠、佛象、小动物等各种工艺品。
琥珀俗称煤黄,分布在煤层中的琥珀带,质量不一。西露天矿从上到下开掘最深处已达400多米,采集琥珀昆虫并非易事。琥珀从煤层中采出时是黑不溜秋的,需经打磨抛光后才会显现出晶莹剔透的本质。
资料: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掩埋地下后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而形成的。属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含少量硫化氢。非晶质体,多呈饼状、豆状、长水滴状或不规则状等。颜色多呈黄、橙黄、棕、褐黄、暗红等色,也有浅绿、淡紫等色,极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摩氏硬度2~3,密度1.1~1.16克/立方厘米。性脆,无解理,断口贝壳状。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可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15、辽西化石
辽西化石,出自辽宁省朝阳市的北票市四合屯、凌源市大王杖子、龙城区上河首、朝阳县波罗赤,锦州市义县金刚山,阜新市阜新县大五家子,包括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地区等地。该石属于古生物化石,辽西地区是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的发祥地,古生物化石种类多、密度大、保存完整,堪称世界之最,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辽西化石是由20多个门类、千余物种组成的古生物种群,包括动物界的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哺乳类、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类、介形类、昆虫类;植物界的楔叶类、真蕨类、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被子植物类等。其中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亿年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有保存最完整距今至少1.2亿年的蛙类化石等。
附录:
㈠、蓝宝石
◇蓝宝石,出自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该蓝宝石晶体,呈深蓝、浅蓝、蓝绿等色,半透明至透明,粒径为5~20毫米,但晶体完整者较少。
宽甸的蓝宝石蕴藏在第四纪玄武岩风化而成河流冲积层中,宽甸黄椅山西麓大蒲石河河道、沿岸均有蓝宝石分布,黄椅山坡上在大雨冲刷后时有蓝宝石出露。该地还有大小在0.5~8厘米之间的黑色橄榄石、红色镁铝榴石、无色透明的锆石等,亦极具观赏价值。
㈡、辽宁玉石
除前述之岫岩玉石外还有:
◇海城玉石,主要出自辽宁省鞍山海城市孤山镇等地。该石为蛇纹石玉石,呈灰绿色,微透明状。可用于雕刻中低档巨型山水工艺品。
㈢、辽宁印石
除前述之宽甸石、绿冻石中质佳者可用于篆刻印章外,另有:
◇云水石,出自辽宁省营口盖州市罗屯乡。该石晶莹剔透,如翠似玉,鲜嫩可人;石中花纹不多,纹理流动飘逸,似云若水;摩氏硬度在2~2.5之间,刀感非常好,宜刻白文印、细朱文印。据《古辰州县志》载,大唐丁酉年八月唐太宗游碧流河偶得此石,喜而曰云水石。其石产量少,是篆刻印章的佳材。
◇大连冻石,出自辽宁省大连市郊。《福州寿山石志》:“大连冻石产于辽宁省旅大市郊,质坚富有光泽,有黄、红、白等色。”注:1949年4月大连与旅顺合称为旅大市,1981年2月改称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