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

  • 2020-11-16 18:00:04
  • 来源:山东地矿公众号
  • 作者:李卉 李文正 王文卿
  • 0
  • 0
  • 添加收藏

原标题:打造地质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
 

她,诞生于沂蒙这片红色的热土,60余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她,背靠泱泱齐鲁,沐浴浩荡儒风,用担当和奉献诠释着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土壤调查、排查险情、寻找水源、宅基确权、矿山修复……在他们足迹到过的地方,一幅幅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开。

描绘这幅美丽画卷的,就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省地矿七队汲取沂蒙精神养分,传承红色基因,主动提出向社会无偿提供48项地质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地质技术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出地质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用热血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用信念书写着一曲“地质报国”的壮丽赞歌。

为土地解码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近年来,为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三农”水平,山东省地矿七队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大力发挥公益属性,提前科学规划,“解码”土地质量秘密,为土地属性“基因排序”,全方位助力美丽乡村振兴。

“一乡一品”是目前山东省临沂市乡村振兴中的亮点项目,不少品质上乘的果蔬闻名全国。蒙阴的蜜桃、费县的板栗、临沭的地瓜、沂南的黄瓜……它们为什么这么好吃这么有名气?山东省地矿七队的专家们一语道破:农产品的品味、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土壤微量元素决定的,富硒、富锗、富锌等微量元素的优质地块生长出来的农产品,往往营养丰富、味道甘美。

如何找到那些适宜种植这些名优土特产的土地?山东地矿七队通过土地质量调查,为八百里沂蒙把好“土地关”,在地方农田划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方面积极作为,结出累累硕果。

“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对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业旅游价值意义重大。”山东省地矿七队高级工程师刘同介绍。将土地质量调查结果提供给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有了这个翔实的“土地质量档案”,政府就可以探索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各环节的应用,不仅是特色农产品种植,而且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生态农业开发、工业用地开发利用、后备耕地选区等方面也广泛应用,为地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郯城县委领导及派驻“第一书记”向七队赠送锦旗

2018年11月,山东省地矿七队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双堠镇相关地块开展土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人员身着工作服,肩背测试仪,不畏严寒,风餐露宿,走遍双堠镇的山山水水、泥田沟壑,仅用不到一月时间,便出色完成了沂南县双堠镇土地质量调查任务。山东省地矿七队通过对表层土壤元素分布特征、营养元素分布、环境指标元素分布等进行分析后,进行了土壤分类,圈定了富硒、富锌和富锗等特色土壤资源分布范围,并进行了土壤结构的改良。在与地方政府合力之下,该镇的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在临沂南部的兰陵县,山东省地矿七队已对该县北部地区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为兰陵县土地高效利用、现代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准扶贫、基础地质研究等提供了可靠地质资料,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打造宜居乡村提供了地质“智慧支撑”。

在临沭县玉山镇万亩七彩百合园内,“天然足硒片区22万平方米”的牌子坐落在花丛中,花开正艳,美不胜收。在玉山高端新型苹果园入口处,一块写有“天然富锌、铁、镁、铜、钼、锰苹果园,面积50万平方米”字样的牌子格外醒目。

“这些土壤元素含量标牌是山东省地矿七队土壤地质调查的成果。这些富锌、足硒等优质地块的发现,对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山东省派玉山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王增乾打心眼里感激。

山东省地矿七队历时一年形成的《玉山镇土壤质量调查报告》,描绘了玉山镇5个自然村的土地元素含量等级图,圈出了5000亩的优质地块,其中有7处大面积富磷、富锌、富铁、富钾、富锰以及足硒土壤。除了百合园、苹果园,还有李庄茶园、营子茶园、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山东省地矿七队还为当地争取了财政资金270万元,在临沭县北面5个乡镇开展土壤、地下水的调查分析和治理,全面助力临沭县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山东省地矿七队积极融入地方中心工作,已与8个乡村振兴服务队全面对接,足迹踏遍兰山、沂水、兰陵、沂南、临沭、莒南、平邑等多地,服务于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业等项目建设,圈定富硒土地3960亩、足硒土地93990亩、富锌土地16260亩、富锗土地70380亩等,为农民科学施肥、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技术依据,并优化了农业产业布局,精准助力沂蒙农业精品工程。

沂南县双堠镇土地质量调查评价

为土地“美妆”

地质生态修复绿化乡村环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一幅画卷,也是一张“答卷”。

近年来,山东省地矿七队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深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主动介入,从公益出发,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地下采空区治理等工作,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扶贫成效显著。

为缺水村打出清甜的地下水

今年3月,位于临沂市罗庄区沂堂镇与兰陵县大仲村镇交会处的黑石山不经意间成了一处网红景点。此处潭水清澈,最深处约50米,像蓝宝石一样深邃,是开采建筑石料形成的露天采坑,周边极易发生崩塌、落石,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为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山东省地矿七队将其列入2020年度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计划,并迅速完成测量及设计工作。

列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当然不止黑石山一处。为查明临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掌握临沂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山东省地矿七队人栉风沐雨,发挥专业优势,秉承地矿“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勘查,提出了监测预警和治理措施,形成了《山东省临沂市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研究报告》,编制了《临沂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不仅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更要美化周边环境,敢于向废弃矿山要土地“增量”。山东省地矿七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作为,承担了临沂市多个县区废弃矿山复绿工程,开展破损山体修复治理工程100余项,修复治理面积1250公顷,进一步改善了临沂市矿山地质环境,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是临沂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山间不但要通路,环境也要美美哒。2020年,对于沂南县西北部岸堤镇明峪村来说,几代人的美好愿望终于成为现实。明峪村与蒙阴县龙虎寨村直线距离仅有2公里,两村之间一山相隔,交通出行极为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修建了大新庄至罗圈峪公路。但受地质环境影响,公路建好后,形成了“迎面墙”的状况。为解决视觉污染,山东地矿七院专门成立了大新庄至罗圈峪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组。在充分收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讲求实效”的原则,综合采用削坡卸载、清理围岩、修筑挡土墙和排水沟、植被绿化等工作手段,种植上一行行的爬墙虎和侧柏,“迎面墙”不见了,环境更美了。

同样是在沂南县铜井镇这个已拥有竹泉村、红石寨和马泉农业园的著名旅游大镇,山东省地矿七队根据这里的地质特色,结合红色文化传承,向矿山复绿典型延伸,为当地政府提供建设特色旅游项目的合理化建议,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以地质技术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在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上,山东省地矿七队党委书记、院长余西顺郑重表示:“土地是农村最重要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源,是乡村振兴最有力的抓手。山东省地矿七院坚持守护沂蒙绿水青山的初心,坚持做绿水青山的‘美容师’,助力乡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给百姓更多的青山和绿水,努力向世人充分展现沂蒙山的魅力。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地矿人责无旁贷。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道路上,我们目标笃定,永不停歇,为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画卷贡献地矿智慧、地矿力量和地矿担当!” 

将《玉山镇土壤质量调查报告》移交给地方政府

为土地“预警”

地质灾害预警守护一方平安

2018年、2019年汛期,临沂市连续遭受台风“温比亚”“利奇马”影响,大部分地区开启“强风+暴雨”模式,局部地区遭遇暴雨、大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较高。山东省地矿七队迅速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地质灾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驻村庄,派驻专家30余人次,应急处置灾害点30多个,参与应急值守368人次、应急巡查622人次,参与转移人员4800余人,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10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今年夏天,临沂北部县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不少村庄受灾严重,山东省地矿七队的救援队伍风雨无阻,向险而行,成为雨夜中最美逆行者。

实际上,面对每个灾难险情和紧急情况,山东省地矿七队都会挺身而出,不遗余力。每年汛期,他们都是枕戈待旦,随时待命,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农业、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灾害预报预警。

去年6月,山东省地矿七队与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地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并将专业应急队伍纳入临沂应急管理系统统一指挥调度,成为政府应急救援不可或缺的“编内队伍”。

近年来,山东省地矿七队全面融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开展了以实施地下水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场地污染调查、地质环境监测、农业地质调查、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工作,构建起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工作支撑体系。

今年年初,结合制度创新和管理提升年活动,地矿七队制定了自然灾害应急地质技术的服务方案、服务预案,增强底线思维,树立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到全省、全市应急管理部门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中,全面提高精准服务地灾应急工作水平。在每一次自然灾害防御和抢险救援过程中,通过实战锻炼整合力量,组建了一支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靠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救援“铁军”。

2020年5月31日,兰陵县兰陵镇大李庄村南1000米处突然发生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现象,引起村民恐慌,一时网络有关兰陵县兰陵镇发生地震的消息纷纷传开。接到报告后,山东省地矿七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塌陷影响区周边派工作人员值守、设置警戒线、警示牌及防护围栏,防止当地村民误入,确保安全。当日19时,由地矿七队与当地政府、相关县局组成的地质灾害调查组,对该地的塌陷背景、塌陷概况、成因展开分析,对灾情展开预测预警,制定了初步的灾情防范方案。经过细致认真的工作,调查组迅速、翔实、完整地出具了《兰陵县兰陵镇大李庄村南远发石膏矿地面塌陷应急调查报告》,证明了此地为原远发石膏矿采空区引起的塌陷伴生地裂缝,并不是网传发生了地震,消除了当地村民的恐慌,为当地政府应急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几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山东省地矿七队人用博大的胸怀、无私的付出、担当的精神,坚持“地质报国、事业立局、科技引领、有为有位、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自觉融入“三农”、热情服务“三农”,完成水文、环境、农业地质调查,地热能勘查开发及矿山环境治理等项目200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原国土资源部“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先进集体”、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彰显出地质主力军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智慧和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地矿人的使命担当。

沂蒙灵山秀水

文:李卉 李文正 王文卿 图:刘伟
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