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建党节
今天,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回眸历史,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令人赞叹。作为中国共产党接管的第一座红色矿山——石圪节(shí gē jié)煤矿,在新中国的矿山发展中以“石圪节精神”更是成为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矿山人。
石圪节煤矿完成历史使命
时针拨回到2016年10月20日下午,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上党盆地北缘,拥有90年建矿史的石圪节煤矿初步通过山西省长治市政府组织的煤矿关闭验收,开启山西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验收工作的序幕。
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始建于1926年,1948年通过矿工起义成为当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解放收复的第一座煤矿,数十年来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闻名遐迩,至今全国煤炭系统仍设有“中国煤炭工业石圪节精神奖”。
作为煤炭大省,建国以来山西累计产煤超过200亿吨。伴随煤炭的开采和枯竭,一批过去成本低、效益好的“明星矿”逐步变为人员多、亏损重的“包袱矿”。煤炭去产能,打开了老矿退出的闸门。
带来革命火种
目光聚焦到1945年,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份。8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无畏的石圪节矿工高举红旗,在矿井口上打响了武装起义的枪声。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曾经被日军侵占的黑色矿山成为一片孕育希望的红色大地。
“八一八文化广场是石圪节矿史的浓缩。”2016年10月14日,石圪节煤业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杜建宏讲到,广场中央的纪念碑高约8.18米,广场面积约为818平方米,这些数字也正印证着石圪节煤矿解放的时刻——1945年8月18日。
石圪节矿史展览室坐落在八一八文化广场一侧。在展览室里,伴随工作人员的精彩讲解,石圪节煤矿的历史一幕幕在脑中闪现。
石圪节煤矿是一个有着悠久开采历史的老矿。1926年,地主李金榜为了牟取高额利润,让把头严密监督工人的劳动,工人稍有懈怠,就会遭受皮鞭棍棒毒打。另外,地主还不断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由于生活所迫,每个班要干十六七个小时,吃住在井口山坡上挖的土窑洞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由于没有经验,几次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
史载,1938年,为促进晋东南根据地工农青妇抗日救国会的迅速建立,时任八路军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的康克清同志,受朱德总司令的嘱托,专程赴石圪节煤矿慰问矿工。
康克清到石圪节后,深入工房、窝铺开展工作,在工救会俱乐部召开了矿工座谈会。8月11日,康克清再次来到石圪节煤矿,并带来了猪肉、毛巾、肥皂等慰问品。从未得到过关心的矿工们,一时间情绪十分高涨。一腔血就是一团火,康克清的两次到来,为石圪节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43年1月,日军占领了石圪节煤矿后,除将优质的煤炭源源不断运往日本外,还增置兵工修造设施,建起军械修造厂。整个矿区周围筑有碉堡12座,高墙电网相连,墙外挖有壕沟,沟内遍布地雷。此外,进出矿区要经三道大门,均设有岗哨,戒备森严。担任守备的是日军一个小队,30多人,一个日伪矿警队,50多人。
为了实现“以战养战”,多出煤炭,日寇在石圪节实行野蛮残酷的法西斯统治,矿工稍有闪失,就会被送进“阎王殿”——三角院,轻者挨皮鞭、坐老虎凳,重则开膛破肚、点天灯……当时有这样一首歌谣“三角高墙院,活像阎王殿。皮鞭老虎凳,剥皮点天凳。抓进三角院,很难保性命。”工人们在鬼子的皮鞭、棍棒、刺刀下从事着繁重的劳动,“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石圪节煤矿变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
1943年,根据党的指示,驻山西省平顺县太南办事处先后向石圪节煤矿派遣了3名特工。这3名特工一名潜入矿管会,一名潜入后勤科,一名潜入普通矿工中,任务是发展内线,搜集情报,长期隐蔽,策划起义。
潜伏策划起义
1944年冬,潜伏在石圪节的太南特工把石圪节煤矿的杨春荣发展成地下工作者。
通过杨春荣,太南办事处情报处得到驻矿伪警队的情况:矿警队有3挺机枪,但没有人会使用,日军正急于寻找机枪手。
经过太南办事处的打点,会使用机枪的刘春言和他的搭档以夫妻名义潜入石圪节煤矿。之后,向往光明的刘春言很快得到了日本人的器重,被委任为新组织的机枪班长。经过近半年的经营,刘春言就联络了二十多名矿工,并不断派人以串亲戚为名,给我军传递情报。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越过长治城外堡垒线,进抵城郊,准备收复长治。同时,命令太行第四区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王谦负责解放石圪节。
根据各方情报,初步定于8月17日晚起义。但日军准备撤退的同时,矿区却加强了警戒,不准陌生人出入,各个据点和石圪节煤矿之间24小时武装巡逻,一切反常的举措让大家心中不安。通过大量的情报工作,我军才得知日军在撤退前企图炸毁石圪节煤矿。
煤矿浴火重生
8月17日夜,矿场内外一片寂静,人们都以急切的心情等待着起义时刻的到来。次日凌晨一时许,我军主力部队一个前哨排到达西旺村,矿上特工带了一个班剪断电雷线后,王谦带领的主攻部队赶到。根据既定的暗号,特工带领的一个班和策反的矿警班急速向三角院冲去。
刚到三角院门口,就与日军留守部队相遇,短暂的战斗后,日军溃逃。煤矿工人按照特工的安排,将电机、电线拆卸下来,连同弹药和其它物资一起装在车上。到天色微明时,石圪节煤矿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945年8月20日,《新华日报》头版以《挺进长治我军收复石圪节重要煤矿》为题作了报道:“本报前方18日电:长治北之敌重要据点石圪节煤矿,昨晚已为我军收复。该矿为上党有名之煤矿,产量甚大,为供给上党地区燃料之重要来源,敌人占领长治后,对该矿极为重视,警戒极严。此次我军围困长治后,即以主力一部,于昨晚一举将该矿攻克,俘伪军40余人,击毙日军3名,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70余支,电台1部,战马7匹,其它资材极多。此役,我军仅负伤6名。”
时隔40年后,侥幸逃脱的驻石圪节煤矿日军军官宫松在其回忆录中还对当时的战斗胆战心惊,说那是一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惊魂战。石圪节煤矿“8·18”起义,为中国共产党抗日史书写了不朽的一笔,也正是从那一天起,石圪节告别了苦难的历史,在血与火中获得新生。
矿山终于回到人民手中,获得解放的工人们都怀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生产之中。当时石圪节只是个年产量万把吨的小煤矿,但那时在晋东南地区也算大矿。矿上没有一个技术人员,设备器材也严重不足,石圪节人提出了“一吨煤炭、一发炮弹、多出煤炭、支援前线”的口号,迅速恢复生产,1946年石圪节煤矿的产量就翻了一番,达到33000吨。在解放战争中,石圪节煤矿为全国的解放做出应有的贡献,闻名全国的“石圪节矿风”也由此形成。
发挥石矿精神 建成行业旗帜
建国后,当家作主的石圪节煤矿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对矿井进行了五次大的技术改造,将一个年产万把吨的资本家小煤窑建设成年产100万吨的社会主义新矿山。
六十年代,国际风云变幻,国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极度困难。石圪节从实际出发,重视生产,瞄准生产中的主要矛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产量最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机构最精干的“五好”企业。
1963年,石圪节煤矿被周恩来总理亲自树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矿风享誉神州。
周总理在石圪节煤矿
八十年代,新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石圪节敢于解放思想,破除一切陈旧观念,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地起用工程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引进了综采技术,在1986年底通过验收考核,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六个现代化矿井之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江泽民、李鹏、李先念、姚依林、宋平等十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百忙之中欣然为潞安、石圪节题词赠言,全国各行各业第二次掀起了学习石圪节精神的高潮。
几十年来,石圪节煤矿先后荣获了全国管理最高奖——金马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100多项荣誉,被誉为“中国煤炭战线一枝花”。
2016年10月13日,经过多年开采,石圪节矿井资源枯竭,成为当年山西首批关闭退出的煤矿之一。但历经建矿、革命、武装起义、恢复生产、挖潜改造、现代化矿井建设、关闭矿井、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石圪节煤矿是中国煤矿发展的典型缩影,是展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道路的历史活标本,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煤炭工业遗产。
2017年9月4日,总理考察山西长治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