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作为世界重要产油国,原油产量和出口量、资金结算等却受制于美国等西方大国。2015年,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伊核协议,2018年5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分阶段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美伊冲突对峙持续升级。伊朗是世界重要油气生产国,也是油气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的掌控者,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伊对峙局势有所缓和,但对峙一旦升级,将对世界油气供需格局、油气运输通道安全、油气市场及我国油气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为保障我国油气的安全供应,建议:(1)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油气科技自主创新;(2)持续稳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实现能源资源领域互利共赢;(3)加强国际突发事件的形势研判,完善油气应急保障预案。
樊大磊,李富兵,王宗礼,王彧嫣,白羽,李文博.美伊对峙升级对世界及中国油气供给的影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5):10-15,50.
01
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历史和现状
1.1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对伊朗持续制裁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人口8180万,位于亚洲西部,扼守中东石油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为世界重要油气生产国。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此后持续奉行反美主义,特别是1979年11月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导致了美伊在政治上严重对立。之后美对伊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经济制裁,相关制裁法案包括《1996年伊朗制裁法案》《2010年伊朗全面制裁、问责和撤资法案》《2012年伊朗自由和反扩张法案》《2012年降低伊朗威胁和叙利亚人权法》《通过制裁抵制美国敌对国家法案》等,通过限制、制裁伊石油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技术服务、投资等活动,阻止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2 伊核协议达成美伊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2006年,随着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加速推进核计划,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了2006年1737号决议、2007年1747号决议、2008年1803号决议、2010年1929号决议等一系列制裁伊朗的方案。加之欧盟、日本等伊朗主要石油出口对象国也跟进制裁,沉重打击了伊朗石油工业。2013年9月,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上台,美伊关系出现缓和。之后,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加德国)开启多轮谈判,最终于2015年7月达成全面协议,签署了《联合行动计划》(JCPOA,伊核协议),内容包括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并允许更多核查,相关六国松绑对伊朗的制裁。
1.3 特朗普政府极限施压,对峙升级对伊实行新制裁
2016年底特朗普入主白宫,贯彻“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政策。同时在能源领域,随着页岩革命使美国基本实现能源独立,美国的能源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油供应对中东依赖下降,在地缘政治和国际油气资源战略的双重考量下,美国持续对伊朗采取极限施压策略,打压力度进一步增强。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相关制裁。为缓解相关伊朗原油进口国的反对,美国对中国、印度、土耳其等8个伊朗原油进口国家和地区暂时制裁豁免。面对美国单方面恢复制裁,伊朗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和恢复铀浓缩活动。
2020年1月3日,美国使用无人机在伊拉克炸死了伊朗“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而伊朗作为报复,向伊拉克境内美军基地目标发射多枚火箭弹,美伊对峙进一步升级。
02
伊朗油气供给现状
2.1 伊朗油气资源概况
据BP数据,截至2018年底,伊朗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214亿吨,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加拿大,约占世界的9%,储采比为90.4;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31.9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2位,位于俄罗斯之后,占世界的16.2%,储采比为133.3。
2.2 油气供给和贸易现状
2018年,伊朗原油产量为2.2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2%,位于美国、沙特、俄罗斯、加拿大、伊拉克之后,居世界第6位。据BP数据,2018年伊朗国内消费原油8212万吨,约占其产量的37%。从历史来看伊朗原油产量一直受到国际市场、国际政治的影响,伊斯兰革命以前原油产量攀升至高位,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导致原油产量大幅下滑,两伊战争之后受国际需求提升和制裁的影响原油产量缓慢回升、起伏不断(图1)。伊朗原油主要出口亚、欧国家,据EIA统计数据,2017年占据伊朗石油出口份额前8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占25%)、印度(占19%)、韩国(占14%)、土耳其(占9%)、意大利(占7%)、阿联酋(占5%)、法国(占5%)和日本(占5%)。
图1 伊朗1970年以来原油、天然气产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一系列大型气田的发现和天然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伊朗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2018年,天然气产量为2395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了约8.8%,占世界的6.2%(图1),继美、俄之后排世界第三位。2018年伊朗天然气消费量约占其产量的94%。
03
美伊对抗升级前景研判
美国此次在伊拉克炸死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的升级,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伊朗、伊拉克之间脆弱而微妙的平衡,随着伊朗之后采取报复行动,地区局势将进一步升温。从历史上看,三次石油危机均与中东主要石油国家军事冲突升级有关,国际石油市场对中东局势高度关注。从短期看,美伊对峙前景包含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局势可控,美伊关系继续保持“紧平衡”。美伊双方都不希望态势继续激化。美国总统特朗普准备竞选连任,短期内对伊朗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的意愿不强。而伊朗方面由于长期受到制裁影响,经济和军事实力下降,且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为将对抗限制在可控范围,伊朗政府对美国的报复也将是克制和有限的。在此情况下油气供给受到影响将相对较小。
第二种可能是局势焦点转移,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工作重点。自2020年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美伊两国均属疫情严重国家,均将疫情防控作为国内工作的重中之重,无暇顾及其它。COVID-19疫情将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世界原油需求增长放缓,部分油气资源出口国经济可能出现紊乱,爆发新的金融危机,带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而长期遭受美国制裁的伊朗、委内瑞拉等原油出口国财政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第三种可能是局势失控的“黑天鹅”事件,美国与伊朗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在与伊朗对峙升级的同时,提出“中东和平新计划”,进一步偏袒以色列、压缩巴勒斯坦生存空间,使得本已错综复杂的中东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动荡。而2020年2月末COVID-19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以及OPEC在3月6日未与俄罗斯等国就石油减产达成共识,随后沙特、俄罗斯等原油生产国宣布提高原油产量。原油需求下降、疫情扩散和沙特、俄罗斯原油增产多因素短期叠加影响,使得国际原油市场和美股大幅震荡下挫,3月30日WTI原油现货价格已下探至14美元/桶,该油价已远低于美国页岩油平均开采成本,若油价长期保持低位将极大损害美国页岩油气行业。未来不排除美国搅动中东局势甚至直接出兵与伊朗对抗等使得中东地区战乱加剧的“黑天鹅”事件,以此抬升油价,导致原油生产中断或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
目前来看,稳定局势有利于美伊双方,但长远来看,伊朗反美、反以色列政策难以改变。而美国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对伊朗拥核以及其在什叶派穆斯林世界巨大影响力的警惕不会改变,以颠覆伊朗现政权为目的进行全方位打压的政策也难以改变。美伊矛盾根深蒂固,还将长期对立,伊石油出口、战略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04
对世界及中国油气供给的影响
4.1 对世界油气供给的影响
对世界原油供应格局影响不大,但存在潜在风险。美国之前恢复制裁伊朗以及现阶段对峙升级已对伊朗石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自2018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制裁后,伊朗原油产量一路走低,据欧佩克(OPEC)数据,伊朗原油产量从2018年5月的日产382.2万桶降至2020年1月的208.6万桶,下降了45.4%,其占OPEC月度石油产量份额也从11.9%降至7.2%(图2)。目前伊朗原油产量已较制裁前大幅下滑,若美伊对峙进一步升级,将导致伊朗原油出口中断,但在世界油气供需宽松的形势下,OPEC于2020年1月的剩余产能为217万桶/日,美国、俄罗斯等部分非OPEC国家原油生产仍有一定的增产潜力,伊朗每日200余万桶原油的缺口仅OPEC国家即可填补,故即使伊朗原油供应中断,也不会对世界原油供应产生太大影响。但如美伊对峙升级,引发中东战争,届时将对世界油气供给产生重大影响,油价将出现一定时期的飙升。
图2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伊朗原油月产
影响石油通道安全。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只有38.9千米,为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线。据EIA数据,2018年,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日平均量为2100万桶,占全球供应量的21%左右。海湾地区90%的原油出口都需经该战略通道。该海峡也是全球四分之一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必经之路。据EIA估计,2018年,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有76%流入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则是主要目的地,共占霍尔木兹海峡原油流量的65%。自美国恢复对伊制裁以来,伊朗多次表示有能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在波斯湾地区举行大型海上军事演习。目前来看,伊朗不太可能攻击霍尔木兹海峡运输船只,因为这将是一场战争行为,并将带来大规模的报复,将危及伊朗政权。但若未来美伊对抗升级朝不可控方向发展,海峡运输安全和相关油气进口国的供应安全将受到影响。
带来油价的不确定性。长远来看,由于美国、俄罗斯等国油气产量的提升以及欧佩克石油产量总体稳定,抵消了伊朗石油产量下降的份额,同时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COVID-19疫情等影响,世界油气供给宽松。2019年国际油价较2018年有所下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范围为53.2~74.9美元/桶,均价为64.3美元/桶,同比下降9.9%;WTI期货价格波动范围为46.3~66.2美元/桶,均价为57.0美元/桶,同比下降12.7%。与近几年相比,油价年度波动区间较窄。但由于中东地区在国际原油市场的重要地位,该地区局势紧张将直接影响国际原油投资市场的信心。2019年9月沙特石油设施被炸,推动国际油价短期大幅上涨。2020年1月3日,美国炸死伊朗的苏莱曼尼将军导致油价短时间内上涨4%。2020年3月8日,沙特与俄罗斯为争夺世界石油市场份额,率先打响石油价格战,导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2020年3月30日,WTI原油现货价格为14.1美元/桶,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4.2 对我国油气供给的影响
2019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6.96亿吨,同比增长7.3%,全国原油进口量为5.06亿吨,同比增长9.5%,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6%。2019年进口天然气13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2.4%。美伊对峙升级可能对我国存在以下影响。
4.2.1 加大我国在中东地区原油进口的潜在不确定性风险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伊朗主要的原油出口目的地,受美伊对峙升级的影响尽管目前尚未体现,但潜在不确定性风险在不断加大。也门胡塞武装不断袭击沙特石油设备,伊拉克反美浪潮高涨,伊朗革命卫队也不会善罢甘休,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国不断插手中东事务,使得中东局势有失控的可能。
据中国国家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477万吨,较2018年大幅减少了49.5%,所占份额从2018年的6.3%降至2019年的2.9%(表1)。在我国原油消费量不断上涨、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受美国对伊朗制裁影响,2019年我国自伊朗原油进口由1月份的160万吨锐减到12月的40万吨,预计2020年,受美伊对峙升级影响,我国自伊朗原油进口仍呈递减趋势。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的44%来自于中东国家,并且均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在美伊对峙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我国继续从伊朗进口原油不仅要面临美国制裁,还要承受运输通道安全风险等的压力。
4.2.2 我国在伊能源合作项目将搁置或进展放缓
长期以来,伊朗一直是我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合作伙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公司以多种形式在伊朗的北阿扎德干(North Azadegan)油田、亚达瓦兰(Yadavaran)油田、南帕尔斯(South Pars)气田等与伊方进行了长期合作,特别是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伊朗进行历史性访问,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随着美伊对峙的升级,美国对伊朗制裁力度将不断加大,制裁重点是关乎伊朗经济命脉的石油领域和金融领域。我国在伊朗的能源合作项目无法使用与美国相关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服务,尽管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但面临美国制裁的政治风险将不断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上升,导致我国和伊朗的能源合作项目向前推进难度增大。
4.2.3 中美战略博弈进一步向资源领域延伸
随着美伊对峙升级,美国对伊朗制裁力度将逐渐加大,参与和伊朗合作的相关企业因受到美国制裁而遭受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美国之前以违反对伊朗禁令,已对昆仑银行和中兴通讯发起过制裁,如美国下阶段以违反对伊朗制裁禁令为由,对我国相关企业进行制裁,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中美战略博弈进一步向资源领域延伸。美国可能借助伊核问题,采取政治、金融和军事等手段,通过制裁我国能源、矿产和海运企业,干扰破坏我国海外资源布局,阻挠我国战略资源运输通道,影响我国油气供应安全。
05
保障我国油气安全供应的对策建议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较2019年将有所下降,但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仍将分别超过70%和40%,2/5以上的原油进口来自地缘政治动荡的中东地区,另外受中美战略博弈影响,油气供应安全存在较大风险。鉴于我国油气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国际油气资源供需形势特点,从保证我国油气安全供应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5.1 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油气科技自主创新
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避免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的过快攀升。随着高品质石油资源逐步开采消耗,我国剩余石油资源品质整体降低,80%左右为低品质、高风险类型,勘探对象日趋复杂。主力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控制减产难度大。2019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61亿吨,储量接替率为84.3%。2013年以来,我国石油储量接替率仅2015年超过1,故我国未来石油产量持续维持在2亿吨左右难度很大。要增储上产,一方面需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多找储量、增加产量,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力争在陆上深层、海域深水、陆相页岩油等领域取得更多重大突破。
加强油气科技的自主创新。当前我国主要在旋转导向系统、耐高温高压材料、深水工程装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及控制系统等高端石油工程技术装备方面受制于人。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卡脖子”技术替代。
5.2 持续稳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实现能源资源领域互利共赢
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矿等能源矿产进口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的64%、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39%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几年,我国石油公司受国际油价、政府考核机制等因素影响,“走出去”步伐大幅减缓。
亟需国家加强对“走出去”工作的顶层设计。应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放开境外油气进口经营权,鼓励混合所有制主体、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高海外油气资源开发能力。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加强境外油气政府层面的基础性、前瞻性支撑和服务工作。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区域,开展全球油气资源评价和战略选区研究,为企业境外油气投资提供支撑。在国际组织、国家、企业等多个层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油气资源海外权益,实现油气资源进口的多元化。
5.3 加强国际突发事件的形势研判,完善油气应急保障预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我国海外资产和驻外人员日益增多,面临的安全风险日趋严峻,如目标国发生战乱、政权更迭、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以及自然灾害等,为保障我国海外财产和驻外人员生命安全,亟需加强与西方大国和目标国在信息、情报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密切跟踪世界主要大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动向,加强对目标国突发事件的研判,力争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应对。
按照和平、受制裁和战争三种情景,完善我国油气应急保障预案。受COVID-19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不仅陷入衰退,甚至可能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导致全球油气需求锐减,油气供大于需的局势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研判全球油气发生短缺、断供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中东发生大规模战争。故我国要按照和平、受制裁和战争三种情景做好应急预案,尤其是发生战争的油气供应预案。一是和平情景下居安思危。2020年国际油气供给充足,且价格便宜,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投资的前提下,增加油气进口量,快速填存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完善国内石油能源应急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受制裁情景下运筹帷幄。完善我国能源进口通道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加强通道关键节点的战略预警。针对美国对伊朗制裁可能延伸至包括我国企业等实体的情形,制定反制长臂管辖的应对措施,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三是战争情景下积极应对。针对美伊对峙引发的军事冲突情形,快速启动能源安全应急保障协调机制,加大国内油气的供给力度,减少国内油气消费,多渠道增加油气进口,做好能源进口航道安全保障预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给。
樊大磊(1981—),男,河北省张家口市人,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工程师,计算机硕士,主要从事油气资源形势分析、油气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