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合作 >

国际铁矿石首次参照“中国价格”

  • 2019-11-26 22:55:04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华 夏
  • 0
  • 0
  • 添加收藏

近日,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与山东莱钢永锋国贸(下称“永锋国贸”)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签订两笔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合同。这是境外矿山继长协定价、普氏指数定价模式之后的一个全新定价模式。

以中国铁矿石期价为参考

实际上,境外矿山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用期货定价,淡水河谷并非个例。据了解,境外矿山力拓和FMG今年也成立了中国贸易公司,在中国港口开展人民币计价的现货贸易,其价格参考港口现货和期货价格等。

不争的事实是,随着力拓、FMG等境外矿山都开始用人民币计价销售铁矿石,以往国际铁矿石贸易以普氏指数为定价依据、以美元为计价结算货币的局面有望改观。

值得一提的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但由于上游铁矿石供给高度集中,且中国钢铁产能较为分散,在铁矿石贸易中,中国长期缺乏与消费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

目前,中国钢厂进口的半数以上铁矿石是长协矿。长协矿从2010年开始使用指数定价。由于普氏在2008年已进入铁矿石市场,而同期未有中国公司进入指数定价的咨询行业,国外矿山在铁矿石行业推行以普氏指数为长协定价依据的政策。

尽管铁矿石人民币计价模式代表未来铁矿石贸易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大范围推广仍有诸多阻力。建信期货黑色研究主管翟贺攀认为,中国分散的钢铁生产企业面对高集中度的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仍未形成购买合力,议价能力仍相对单薄,多数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原有定价模式,并且长期形成的交易习惯和交割模式在短时间内改变也有一定难度。此外,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尚未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国外生产商和贸易商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中国价格”有望成趋势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废钢资源总产生量在2.2亿吨左右,同比增加2000万吨。2019年,中国废钢总量预计为2.5亿吨,同比增加3000多万吨。到2030年,社会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达到3.2亿-3.5亿吨。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贸易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上却缺少与庞大贸易规模相匹配的影响力。在钢铁市场上,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广基差贸易模式的呼吁声不绝于耳。

据期货日报报道,此次巴西淡水河谷与国内钢铁企业签订了基差贸易合同。双方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2005合约为价格基准,矿种设定为巴西混合粉(BRBF)。国内钢铁企业利用铁矿石期货对冲风险,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尝试将我国铁矿石期货价格作为参考,进行贸易定价,这将成为国际铁矿石市场期现结合的经典案例。

永锋国贸总经理李超表示,淡水河谷与永锋国贸的基差贸易模式是典型的卖方叫价模式,双方以“期货价格+基差”为结算价格,淡水河谷作为卖方在点价期内多次完成了点价。双方充分结合了淡水河谷现货销售价格以及永锋国贸的采购需求,确定在铁矿石期货2005合约点价,参考国内期现货价差等来定基差。

初步估计,钢铁行业每年国际贸易规模可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随着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国际化的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在未来全球铁矿石贸易中将会成为重要的金融定价工具,而期货工具将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员某高级分析师说。

任重道远

“钢、铜、铝三大金属矿产资源,中国对外依存度很高,每年进口价值量上万亿元人民币。2015年以来,国际矿业巨头利润的大幅增长,中国的‘贡献’最大。中国的依存度高,却没有理应的价格话语权,反倒经常受人制约和替人买单。因此,要尽快补上国家大宗金属战略管控的短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葛红林表示。

全球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商分别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合称为“三大矿山”,这三家占到市场总额的七成。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蓬勃发展,令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企业自然而然地坐到了上述三大矿山的谈判桌对面。

在此之前,日本一向是西方俱乐部的“名誉成员”,对于三大铁矿石巨头来说,还是属于“自己人”,那么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听欧美老大哥的话,于是双方眉目传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谈判协商定价的机制,称为“长协”。

2003年底,作为中国代表的宝钢首次亮相“长协”的谈判桌。然而随后五六年,除了2007年,中国企业都只是“列席”,并不能参与对铁矿石价格的决定权,主导长协价格的仍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主的传统需求方和三大矿山。

更要命的是,中国不仅没有定价权,反而被其它各国联手抬价弄得“很受伤”。从1991年首次长协谈判到中国加入之前的2003年,铁矿石价格涨涨跌跌,但累积下来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国首次加入“长协”谈判以来,截至2008年,国际铁矿石的价格累计上涨337.5%,同时间,在2004年到2008年这5年间,中国的钢产量从2.72亿吨激增到5.12亿吨。

2010年,全球铁矿石定价模式改变,结算价转向普氏指数,季度定价取代年度定价,越来越多中国钢厂参与到铁矿石贸易之中,铁矿石价格进入指数定价阶段。因此,普氏价格指数也被认为是决定铁矿石价格的官方指数。实际上,普氏价格作为铁矿石定价基准这一现实一直没变,国内现货也好、期货也好仍无法撼动这一格局。

指数定价机制看似公平,但背后的操控权,仍然掌握在三大矿山和国际资本手中。这些事实都表明,虽然“长协”解散了,铁矿石定价开始采用指数化方式,但是全球铁矿石市场定价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手中。

在过去接近10年的“普氏指数时代”,包括中国的钢厂以及中钢协在内的行业机构,反对的声音一直未有间断。背后的原因则是,基于对这一单一指数定价的公平性的质疑。

直到近年来,中国铁矿石期货自2018年5月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以来,境外客户交投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价格影响力持续增强。截至今年10月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72个境外客户在大商所开户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

其中,111个境外客户参与交易,47家境外经纪机构完成委托业务备案。随着中国铁矿石期货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合理,铁矿石境内外价格相关性不断提升,有利于现货市场参照期货价格进行定价和结算,优化铁矿石贸易定价机制。△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