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法言矿语,原文链接:找矿突破之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应保障空白地的供应
编者按:
2021年11月18日,矿产安全被写入《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之中,明确提出:“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2022年10月2日,《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确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现发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矿产资源法律事务部主任曹旭升律师撰写的“找矿突破之声”系列文章,供各界批评指正,供决策者参考。
一、我国可供找矿的空白地越来越少
根据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截止2022年年底,我国共有耕地12760.1万公顷、园地2012.8万公顷、林地28352.7万公顷、草地26427.2万公顷、湿地2357.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97.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18.4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万公顷,共80153.9万公顷,折合为801.579万平方公里,这些土地显然是不允许找矿的。不考虑生态红线和各种保护地,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范围内,扣除上述801万平方公里各种用地面积,可供找矿的面积不足160万平方公里。而2022年度全年出让国有建设用地30.7万公顷,与2021年持平,也就是每年新增建设用地30万公顷以上,这些新增建设用地也不允许找矿,显然,我国允许找矿的空白地越来越少。
二、只有足够的空白地才能实现找矿突破
之前世界上公认的找矿成功率为5%,个别专家认为找矿成功率不足3%,今年成都会议上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王登红副所长引用了最新的国际统计数字,认为近几年全球找矿成功率不足千分之三,即1000个找矿项目中最终只能找到3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大中小矿。而100个小矿,很难找到10个大中矿。《2022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新立探矿权362个,这362个探矿权将来能找到几个小矿及能否找到中矿甚至大矿,概率很小。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最大的矿产品消耗国、最大的矿产品进口国,如果全国没有足够的新增大中小矿作为储备,意味着我国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会持续下降,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难以保障;我国现有产能将无法维系,将会导致大量矿业企业倒闭从而牵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矿产品价格因我国的供需失衡会成倍上涨,将会导致我国改革开放积累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随时归零;我国对外进口依存度持续加大,将会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受制于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我国急需矿种被卡脖子的概率会大幅增加,芯片行业将成为我国各行业的前车之鉴,尤其是我国军事、科技领域,可能会导致全面倒退。
地球的面积和各国的国土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勘查开发,各种基础设施用地和各种基本生存用地持续增加,真正可以用于找矿的空白地越来越少,找到新矿产地的概率和找到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地的概率越来越小。新中国成立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通过一轮轮地质调查和持续找矿,已经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全覆盖,已经很难找到未进行过地质调查的空白地。而没有足够多和足够大的空白地,就没法设立更多的找矿项目,没有更多的找矿项目,就无法找到具有开发价值的大中小矿,就无法实现找矿突破。
三、我国应当划出矿产资源红线保障找矿地的基本供应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民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各种保护地最多的国家,各种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比值已经超过25%,且逐渐增加到30%以上。而各种保护地往往处于山川河谷、地质构造奇特之处,恰恰这些地方是最好的成矿带,最容易找到矿,而我国正在修改《矿产资源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改意见中对各种保护地有加大保护力度之势,留给找矿的空间越来越少。
矿产安全与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一样,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针对粮食安全划定了18亿亩基本农田的保护红线,针对石油安全划定了2亿吨产能的红线,针对环境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正是这条生态保护红线,限缩了找矿空间、阻却了我国找矿的行动步伐。建议在我国划定一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障红线,优先保障那些对外进口依存度超过50%矿种的勘查工作、优先保障那些对外进口依存度超过70%矿种的开采工作,这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障红线与生态保护红线发生冲突时,应当允许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绿色勘查,应当允许将探明的大中型矿床划出生态保护红线用于开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找矿突破,才能真正实现增储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