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本核算是完善自然资源治理的重要基础
以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自然资本,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类能够诗意栖居美丽星球的基础。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高强度的自然资源开发正在不断突破行星边界,不断逼近全球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实现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系统间的相融相促,在行星边界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必须反思国民经济核算“重经济总量,轻生态福利”的天然不足,努力尝试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自然资本核算体系,探索如何更好地为自然资源和生态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可持续发展语境中的自然资本核算,启蒙于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的哲学关怀,生成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与生态经济对“宇宙飞船还能飞多久”的反思,肇始于《增长的极限》对“经济增长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的检讨,雏形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布伦特兰报告》中的“生态资本”,成型于《衡量可持续发展》(1988)、《发展经济学》(1989)、《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1996)、《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1999)等对自然资本价值内涵的真知灼见,成熟于生态经济学家与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提法是否恰当”“自然资本是否稀缺”“遵守何种可持续发展范式”“用实物还是货币计量”的学术辩论。相随自然资本理论的丰满,度量“涵盖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中一切自然资源及其滋养的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本核算,也亟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这是对自然资本价值的肯定,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践行和发展,遵循了自然资本是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和潜在价值有机统一体的规律,揭示了人类在保护、养育、勘探、开发、利用与修复自然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内涵。开展自然资本核算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基于人民立场,依循市场与非市场的价值实现路径,从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有形及无形供给维度,去衡量自然资本的多元福利。
服务支撑自然资源和生态治理是自然资本核算的使命。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统筹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宗资源资产,到底是开发还是保护,以何种条件、何种方式开发,不能没有科学依据。一项生态保护补偿,究竟该补多少金额,保护恢复补偿之后效益如何评估,不能没有科学依据。一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资源生态有何家底,以何种价格、何种路径实现,不能没有科学依据。一座废弃矿山修复,以何种价值优势吸引社会主体参与,不能没有科学依据。自然资本核算融合了资源、环境、生态核算的内涵,通过系统揭示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在“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中的价值变动,为决策者及利益相关方科学决策提供价值判断。
当前,自然资本核算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实践中日趋成熟。价值理论的创新、价格与价值的分辨、实物量与价值量的选择、哲学价值与现实价值的衔接……,一系列难点问题的探索,业已取得积极进展。相信,自然资本核算作为一个全球关注且富有实践魅力的领域,必将在新时代自然资源治理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授权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