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驻县进乡”筑牢百姓“安全墙”——参与浙江诸暨群发性地灾应急排查工作侧记
6月10日,诸暨市西部突遭百年一遇的高强度、短时间、突发性极端天气,造成群发性地质灾害。时逢端午佳节,省第一地质大队的“驻县进乡”地质队员们却为能迅速排查诸暨市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奋战在灾情一线。在这支地质队员中,有熟知诸暨各地地质条件的吴春晖、魏常耕等“老同志”,有先后驻守诸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多年的倪晓辉、黄良武、冯涛、郑伟辉等“老行家”,也有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徐涛、薛文杰、陈丁杰等“95后”。他们风雨兼程,奔走在每一处灾害现场,在参与服务防灾减灾的战斗中,书写着各自的青春、成长与担当。
——“红色预警了,赶快撤离”。6月9日傍晚,诸暨市西部普降特大暴雨,出于对本轮雨情的预判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应急中心的冯涛、郑伟辉连同地矿科同事开始连夜值班,时刻关注气象信息及“地灾智防APP”的预警预报信息。凌晨时分,在发现大唐街道银杏村左溪自然村3处风险防范区出现红色预警后,郑伟辉第一时间联系大唐街道自然资源所所长魏阳、左溪村群测群防员何曙光,立即加强巡查,并及时组织风险防范区内相关人员撤离。第二天清晨,村民们才发现村西边山坡上裂开了一道口子,原来是强降雨引发的坡面泥石流,携带的碎石、泥沙和冲毁的树木堵塞河道,导致流经村内的河道水位暴涨,近百间房屋进水,两辆汽车被冲走,损失惨重。“当我赶到村里时,雨水已经淹过脚面了,一看情况紧急,赶紧通知大家撤离,幸亏预警及时,才没造成人员伤亡。”何曙光事后还心有余悸地说。在事后的分析复盘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驻县进乡”地质队员以“地灾智防APP”为依托,响应及时,处置得当,作为预警响应的成功案例,值得高度认可。
地质队员指导受灾群众撤离
——“专家看过了,我们才放心”。自从队员们赶赴灾情一线,接到的灾险情报告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队员们有时会调侃“进去一个村就出不来了”,有时候明明才报上来一起灾情,实地一看却发现有十几起灾险情,原本计划要去的下一个地方,也只能等调查完了才能过去。针对这一现象,调查组及时建立工作微信群,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加强组织协调,哪怕再苦再累,也没有任何怨言,到达每一处灾险情现场,确保调查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完成。
地质队员丈量泥石流堆积体规模
在受灾现场,地质队员一方面要跟乡镇基层管理人员交待灾害基本情况和防范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向受灾群众耐心解释原由。当面对“为什么我家就要撤离避让,他们家就不用撤离避让?”“小同志,我们都在外面住了好几天了,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回家啊?家里的东西都泡坏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一做出解答。为安抚受灾群众的焦虑情绪,确保避免发生次生灾害,队员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现场耐心解释处置措施,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黄帽子、绿背心,看他们这身打扮,我们就觉得安心多了。”受灾群众说。
——“受灾现场就是最好的现场教育”。由于灾险情上报信息不断,并且要及时沟通协调,作为“大脑中枢”的值班组冯涛和郑伟辉,连续36个小时也就抽空眯了一小会儿,虽然双眼充满了血丝,但也坚持等到候补队员到位,交接完需要注意的工作后才放心调整休息。
地质队员在现场查看泥石流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地勘局“不漏一处、不留盲区”的相关要求,自凌晨5点接到资规局的电话后,队员们立马穿上衣服赶赴泄峰、紫阆等灾害现场,马不停蹄投入调查工作。“再往里面走走,无人机拍到里面还有泥石流”,面对危险地段,别的人会惊慌失措选择逃离,而这群穿着绿背心的队员们却沉着冷静,成为暴雨中的逆行者,秉承着只有到了第一现场,得到第一手调查成果,才能科学判断灾情影响,向着灾害靠近再靠近。
队员中的“95后”,他们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抱着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调查小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排查是他们自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他们的感受是“累倒是还好,就是看到这么多人受灾比较难受”,对于他们来说,灾害现场比教科书和视频中的案例更具冲击力和直观,虽然也会有迷茫和困惑,但也只有经历了这一次次地蜕变,才能不断成长。
“驻县进乡”保一方平安,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从临安到诸暨,从西湖到江山……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的“驻县进乡”应急调查队员们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展现出了地勘人的勇往直前、拼搏进取的精神内涵,实现了地勘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浙江这片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也必将在地勘人的精心呵护下持续焕发生机。
以上内容来源于:浙江地勘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