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爆破聚能管

爆破聚能管,这一独特的爆破技术设备,自问世以来,便以其高效、精准的爆破效果,在铁路、公路、地铁隧道光面爆破、矿山开采以及洞采、煤矿开采及切顶等工程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爆破聚能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效果及其发展历程,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爆破聚能管,简称聚能管,是一种利用聚能效应对山体围岩进行破坏的爆破器材。其结构主要由PVC制成的装药管道和两侧水平开有的V形聚能槽组成。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炸药爆炸时,产生的爆轰波能够通过聚能槽的引导,将炸药的动能与势能转换成高压、高速、高能的射流,切割岩石成缝,形成1~2cm的深缝。这种集中的能量在瞬间爆发,形成高速、高温、高压的射流,其威力犹如一把锋利的切割刀,能够对目标物体产生强大且精准的切割或破碎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爆破聚能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波通过聚能管的聚能槽,将炸药的能量转换为高压、高速、高能的射流,切割岩石成缝。这一过程中,射流在孔壁产生的射流压力高达7000MPa,而岩石的动载抗压强度仅为200MPa,抗拉强度更是仅为抗压强度的1/8~1/10。因此,射流能够轻松切割岩石,形成深缝。其次,相邻的两个炮孔互为邻空面,叠加后的压缩波变为稀疏波,在两炮孔连线上使岩石分子结构断裂,形成裂纹。这一过程中,准静态气体膨胀产生的静态压力在两炮孔最短连线两侧产生拉力,使岩石裂缝进一步扩展。最后,根据爆破应力集中气刃作用原则,爆破气体沿裂缝进一步扩大贯通,抛落岩石,完成爆破过程。

爆破聚能管的应用效果显著,尤其在光面爆破领域。与传统的光面爆破相比,聚能管光面爆破技术能够节省炸药,降低烟尘,同时对于岩石整体性非常高的围岩,可以大幅度的扩大周边眼的孔距。爆破后轮廓线平整,降低超挖欠挖,减少后期喷浆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此外,聚能管光面爆破技术还具有施工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深受工程界的青睐。

回顾爆破聚能管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技术不断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聚能爆破技术就在军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在聚能破甲技术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我国打破国外的封锁技术,独立自主研发成功原子弹,就得力于聚能爆破轰击核装置而引爆原子弹。随后,聚能爆破技术开始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首先是瑞典的U.Langefors提出孔壁切槽爆破利用槽口应力集中定向开裂的设想,后经过W.L.Fourney验证是有效的。70年代,国外广泛研究和应用了切槽爆破技术。

在我国,1984年武汉大学开始着手研究切槽爆破技术,1991年取得有关切槽工具、爆破参数等多项专利。然而,由于炮孔切槽工艺制约以及岩石固有裂隙等因素影响,切槽爆破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水电开发的蓬勃发展和全国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工程建设学者们对聚能光面爆破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2015年上半年,高级爆破工程师魏华昌以及何广沂教授组建团队对聚能管光面爆破立项进行研究,并于2016年2月研究成功,3月推广并投入使用。这一技术的成功研发,突破了聚能爆破技术的发展瓶颈,将轮廓控制爆破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如今,爆破聚能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中铁、中铁建、中交、中建、水电以及铁矿、煤矿、军工系统工程等领域。其独特的聚能效应和高效的爆破效果,使得爆破聚能管成为工程爆破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爆破聚能管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然,任何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爆破聚能管也不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变化,爆破聚能管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例如,通过优化聚能槽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射流的切割能力和爆破效果;通过改进炸药配方和装药工艺,可以降低炸药消耗和烟尘排放;通过引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爆破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远程监控等。这些创新和完善将使得爆破聚能管在未来的工程爆破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爆破聚能管作为一种独特的爆破技术设备,在铁路、公路、地铁隧道光面爆破、矿山开采以及洞采、煤矿开采及切顶等工程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独特的聚能效应和高效的爆破效果使得爆破聚能管成为工程爆破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需求的不断变化,爆破聚能管的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工程爆破领域,爆破聚能管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定义HTML内容
关键词:爆破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