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原文链接:我省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我省“小秦岭整装勘查区深部地质结构及隐伏矿体综合物探普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在巡马道区域断裂带中深部,发现厚大的蚀变岩型金矿体,最大厚度超过10米,最高品位达到13.4克/吨。
据悉,该项目由省自然资源厅组织,陕西地矿集团第六地质队具体实施,是我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一项重大地质科研找矿项目。
据了解,项目团队对小秦岭金矿田的深部地质结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探,成功发现了巡马道区域断裂带的复杂特征。该断裂带在浅部呈现“帚状”分布,向深部逐渐收紧,形成陡、缓相间的台阶状结构。这一发现表明,该断裂带不仅是导矿的重要通道,也是容矿的关键区域。特别是在断裂带产状由陡变缓的部位,更有利于金矿的形成与富集。
图为拍摄于巡马道断裂ZK2钻孔中地下1000米以下揭露到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的蚀变岩型金矿体岩芯
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综合圈定了16处深部找矿靶区,并优选了其中2处靶区进行深孔钻探验证,共发现31条金矿化蚀变带,成功圈定9条蚀变岩型金矿体。在-600米的标高位置,科研人员还观察到了沿裂隙充填的自然金,进一步证实了深部第二金成矿富集段的存在。这一发现极大拓展了小秦岭金矿田的第二找矿空间,为未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方向。
此外,勘查工作中,还综合运用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并创新性采用了多种先进的物探技术手段,成功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找矿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组合。这一组合包括地质、重力、航磁大比例尺面积性测量、广域电磁测深、大功率激电剖面测量以及钻探验证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深部找矿在方法组合、成矿理论、成矿类型和找矿空间等方面的全面突破。
此次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不仅为陕西秦岭矿集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最新思路和方向,也为在陕西秦岭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厅地勘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