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对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发展的思考

  • 2023-08-17 11:37:22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作者:孟旭光等
  • 0
  • 0
  • 添加收藏

文章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原文链接:特约专稿|对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发展的思考

 

导  读

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要求,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学学科发展存在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学科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资源价值观,研究对象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中的经济关系、经济规律,以及促进资源经济领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目的是协调和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矿产资源稀缺性及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本文引用信息

孟旭光,周璞,沈悦,张惠.对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36(7):4-9.

 

章节目录

CONTENTS

0 引言

1 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学发展现状

2 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定位与属性

3 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中国特色

4 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5 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强调要建构新时代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中国特色,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1 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学发展现状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资源经济的思想大多蕴含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生产实践中。古代中国的矿产资源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确定采矿和产品经营权利,以及制定矿税等国家政策方面,如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唯官山海为可耳”的治国主张。近代中国开始探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探矿和采矿权利划定、税费征收等资源经济问题,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的《矿务章程十九条》中的第六条规定“矿产出井视品类之贵贱以别税则之重轻”,如铁为5%,则金银为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大规模开展资源经济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关注的重点大多是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区划和地理研究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矿产资源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改革开放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增长,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引起重视。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有偿使用、资源价格、资源耗竭与补偿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展开,学科同步发展。1981年,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成立;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现“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成立;1983年《地质技术经济研究动态》(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创刊。在1990年的地质经济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要把经济科学引入地质矿产事业”的建议,开始有计划进行地质经济学科建设,《矿产资源经济学》(贾芝锡,1992)和《地质勘查经济学》(王希凯,1992)相继出版。1993年,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支撑地质矿产部申请设立了全国职称评审地矿经济研究系列。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步完善,伴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矿产资源经济学更加关注所有者权益、资源配置、有偿使用、矿业绿色发展、资源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矿产资源经济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一是在重视资源供需经济关系、研究资源可持续性的同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和谐也被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二是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利用利益分配关系的同时,更加重视资源所有者权益。三是强化系统化观念,更加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关联性;更加突出全球视野,研究资源安全、资源治理、最优配置等问题,并将资源产业、供应链条的稳定性和韧性作为研究重点。四是更加重视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和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学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科体系不完善。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内容体系还不是很清晰。本文收集了我国近40年来的相关著作,发现不同作者对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认识差异较大,有的偏重微观层面的矿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有的关注中观层面的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业投资与风险分析等,有的涉及了国家层面的供需形势分析、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等,不同版本的矿产资源经济学逻辑主线、内容体系、理论方法体系的叙述各有千秋。近5年,甚至少见矿产资源经济学方面的专著。二是学术体系不完善。基础理论,特别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经济理论体系需要重构,方法体系有待提升和创新。三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虽然“矿产资源经济概论”已被北京大学列为通识课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北石油大学等院校也开设有矿产资源经济方面的课程,或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但真正对矿产资源经济学感兴趣的学子不多。

2 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定位与属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2009)中,资源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具有同等地位,均属于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在我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版)中,“经济学”属于第二门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但学术界对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有不同的见解。贾芝锡认为,矿产资源经济学以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矿产资源作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基本要素的生产与消费,矿产资源在社会生产全过程,特别是在生产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规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矿产资源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经济关系;矿产资源经济学和地质勘查经济学都属于应用经济学。李万亨认为,矿产资源经济学是研究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经济运动规律发生的条件、范围和表现形式的一门学科;矿产资源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按生产力要素划分,与矿产地质技术经济学并列为分支学科,按矿产资源种类细分为矿物原料经济学、能源燃料经济学和水资源经济学等。阿兰·兰德尔认为,资源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

本文认为,矿产资源经济学是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中的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和经济政策的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一级学科经济学的子学科;其研究目的是支撑矿产资源经济决策,指导矿产资源经济与管理实践。矿产资源经济学涉及所有与矿物商品生产、分配和消费有关的经济和政策问题,以资源开发利用的生产关系研究为重点,是与国民经济学、自然资源学、地理学、公共管理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融合发展的学科,也是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交叉发展的学科。

3 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中国特色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能源和农业化肥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的“粮食”,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保障。由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资源战略或政策的研究制定。与西方的话语体系相比,我国的矿产资源经济学具有鲜明特色:其一,理论基点不同,我国的矿产资源经济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构建理论体系。其二,资源观不同,我国的矿产资源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资源价值观,资源开发为民所谋,资源利用为民所系,资源利益为民所用;坚持节约优先的资源利用观和生态文明指引下的资源生态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构建以全球资源治理新体系为核心的资源全球观,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获取境外资源的老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其三,服务对象不同,我国的矿产资源经济学服务的是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广大中国人民,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所有者。其四,研究目的不同,我国的矿产资源经济学通过保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协调和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矿产资源稀缺性及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资本利益至上。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经济学在设定研究对象,以及完善内容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时均必须坚持人民立场。

4 中国特色矿产资源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和内容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框架下,讨论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必然涉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中的经济关系、经济规律,以及促进资源经济领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其总体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1)矿产资源经济活动。人类对矿产资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等复杂的经济活动,拓宽了可利用矿产资源的范畴,甚至提升了资源的功能,直接影响资源的供给质量与数量。其中,矿产资源生产活动包括资源利用前期的准备活动(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查等)、资源开采、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新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利用等。此外,还包括矿产资源在社会生产各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资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交换、占用与消耗,矿山生态修复等。系统分析和把握矿产资源经济活动的作用、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开展资源经济研究的基础。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的经济关系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经济关系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关系涵盖广泛,包括人与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关系、矿产资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产业链与供应链条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产生的关系等。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间普遍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按照产生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在矿产资源经济领域既有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共有规律,也有时空演变规律等特有规律。这其中要特别关注共有规律在矿产资源经济领域的特殊性。以供求规律为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动态平衡的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但是,就某个特定矿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言,其供给数量和质量首先受限于生产该矿产品所需资源的自然丰度和经济可得程度,并不一定与生产该矿产品的社会劳动量正相关,这是由矿产资源的稀缺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等自然属性决定的。鉴于此,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必须尊重矿产资源自然属性,揭示矿产资源供需平衡规律,研究自然资源自然供给、经济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动态平衡机制,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形态下,寻求矿产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的发展途径。

(4)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路径。开发与保护是资源经济学长期关注的主题,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永远追求的目标。2015年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我们要创建一个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生产、消费和使用从空气到土地、从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到海洋的各种自然资源的世界”。作为自然资源组成部分的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涉及数量维度、质量维度和时空维度的系统概念。以经济学视角考量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很多方面,且十分复杂。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代内和代际、不同区域之间在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性,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能力等。什么叫做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利用?如何确定矿产资源最优耗竭速度?如何促进资源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5)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手段与方法。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路径。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可以采取政府配置、市场配置,以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其中,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及其所创造的财富和福利在国家与地方、不同利益集团等之间的分配关系,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资源的边界,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机制和手段等。

(6)矿产资源治理中的经济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表明,保护、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主要是通过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来实现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矿产资源经济政策,优化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保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是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付诸实践的根本。涉及的经济政策包括资源资产产权、有偿使用、生态补偿、节约利用、统计核算、资源配置、资源价格、资源税费、资源产业等方面。

5 中国特色矿产资源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

方法体系


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确定自然资源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立场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等。二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规律的理论,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节等资源开发利用观,以及自然环境整体性、物质守恒、自然节律、空间分异等自然地理规律等。三是研究分析矿产资源经济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的理论。至少包括五大基本理论:①资源价值理论,重点研究如何界定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等问题;②资源产权理论,重点研究产权体系及国家所有权实现等问题;③资源核算理论,重点研究资源资产实物和价值量核算方法等问题;④资源评价理论,重点研究如何评价资源的有效需求、资源可得性、资源安全供给的稳定性等问题;⑤资源治理理论,重点研究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等问题。

经济理论变革离不开方法的创新,在经济学研究中,方法选择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系统、时空变化等多维度、所有者和使用者等多视角,采用定性、定量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法开展研究。其方法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和准确把握矿产资源经济发展规律。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三是常用的经济学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数理模型分析方法(帕累托、霍特林、投入产出、成本效益分析、边际分析等)、信息技术方法(系统论、控制论、GIS等)等。在方法使用方面要关注三个问题:一要做好多个方法的协同和互补,原因是很多研究方法都有前提条件、适用范围或者短板;二要做好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或技术方法的结合;三要做好西方经济学方法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总之,中国特色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眼新时代矿产资源经济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聚焦研究重点、创新理论、探索新方法。一是要使矿产资源经济理论推断符合现实资源经济领域的行为特征,以资源价值理论和产权理论为基础,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在逻辑思维上的一致性;二是要能够发现和解决矿产资源经济领域社会实践的重大问题,实现方法路径与实际需要的一致性。

作者信息

孟旭光(1965—),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工学博士,长期从事资源经济与规划研究。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授权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