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北青网,原文链接:六家地质单位牵手 鄂豫皖三省“寻宝”大别山
据安徽日报报道,矿产资源等地下宝藏,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粮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一代代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如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相关单位作出新探索。前不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联手另五家地质单位,共同吹响桐柏-大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号角”。
六方“牵手”
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
与过去“各找各的”不同,如今六家地质单位在大别山一带发挥各自优势、联手“寻宝”,系国内第一个地质找矿跨区域联合行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展现新气象。
一场线上签约仪式上,六家地质单位负责人目光交汇,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湖北省地质局、河南省地质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南京、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桐柏-大别造山带及周边区域联合找矿,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
▲ 金寨沙坪沟钼矿普查项目组人员在机台鉴别钼矿岩心。(资料图片)
根据协议,六家地质单位将深化区域合作,以桐柏-大别造山带、南襄盆地、合肥盆地为重点,聚焦金、银、钛、铜、钨、钼、镍、钴、铀、萤石、膨润土、珍珠岩、重晶石、地热、油气等矿产,坚持以老区带新区的原则,积极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能源保障。
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开展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响应机制、区域成矿作用有关问题研究,探索桐柏-大别成矿带金、钼、铀等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系统总结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系统和找矿方法,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及深部资源潜力评价,圈定成矿预测靶区,为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推动新一轮贵金属、战略性金属、能源矿产找矿突破。在现有金、银矿区基础上,进一步向深部和外围开展勘查工作,拓展找矿空间。加强区域岩浆演化及成矿潜力评价,建立岩浆成矿专属性序列,查明深部岩体形态,圈定镍、钨、钼、钛、钴、铜、铀等找矿靶区,开展钻探验证,力求发现一批新的战略性金属矿产地。进一步开展多种矿产赋存效应研究,建立区域成藏(矿)地质演化模型和区域成藏模式,圈定油气、盐碱、地热、页岩气等有利靶区,力争提交一批资源量,为能源矿产增储上产提供新的资源基地。
省地矿局局长朱学文表示,作为长期奋战大别山区域的地勘单位,将抓住六方“牵手”创造的宝贵机遇,把握此次签约搭建的良好平台,坚持“三个第一”标准,勇担“能源资源安全”第一责任,盯紧“国内第一个跨区域联合行动”第一目标,集聚第一资源,组建专班、明确专人、制定专案,强化项目、资金、装备、人员、资料等综合保障,力争第一时间打造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成果。
构造相通
“桐柏-大别”找矿潜力巨大
六家地质单位为何将“寻宝”区域划定在桐柏-大别造山带及周边?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外界可能不了解的是,“大别山东段无大矿”曾一度是行业内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在本世纪初随着“亚洲第一巨型钼矿床”的发现被打破。
2007年5月,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承担了“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普查”项目,张怀东出任项目负责人。沙坪沟地区一直吸引着地质找矿人的注意,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普遍存在铅锌异常现象,不过多年间这一地区始终没有发现具备开采价值的大矿。地质人用“到处是星星,看不见月亮”来形容当时的窘境。
接到任务后,张怀东团队翻开前辈们留下的地质资料,远赴国内著名的钼矿产地实地考察,在进行了大量的专项蚀变填图、探槽揭露等工作后,决定实施深部钻探验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9月4日,有了惊喜的发现,钻机平台512.16米处发现了钼矿。首孔即见近700米厚的工业钼矿体,之后的4个钻孔又孔孔见矿。经过普查和详查,2011年5月24日,张怀东团队完成钼矿详查野外工作。
▲ 金寨沙坪沟钼矿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历时4年,一个钼金属资源量达24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巨型钼矿床就此面世。这一重大找矿突破,首次改写了“大别山东段无大矿”的历史。
雄跨鄂豫皖的桐柏-大别造山带,沙坪沟巨型钼矿床、岳西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山大型钾长石矿床等发现,一次次印证着巨大的找矿潜力。
在安徽近邻河南,位于桐柏县淮源镇的老湾金矿“闪闪发光”,是桐柏-大别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床。2011年至2019年,老湾金矿整装勘查区已完工钻孔166个,完成进尺11.58万米,见矿率达94%,提交金资源量208吨,成为河南省历史上最大的独立金矿床。河南省地质局经过近两年勘探,推断老湾金矿成矿深度可达2000米,把金矿成矿空间拓展到花岗岩体之下,极大拓展了找矿空间。
“鄂豫皖三省以大别山造山带相连,构造相通、地质相似、资源相近。”省地矿局地矿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六家单位各自开展了大量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共同推动大别山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凝聚力量
共创“科技+地质”新格局
六家地质单位明确合作目标,要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金山银山勘探者、经济建设先行者。
如何将各自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六方决定将共创“科技+地质”新格局、共享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建地质找矿人才团队。
共创“科技+地质”新格局,将依托各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发挥特长和优势,共建科技创新地质团队,集中科技攻关力量,在重大地质问题、技术问题上取得新突破。针对典型矿山开展深部地球化学勘查、深部地球物理勘查和深部找矿模型等示范研究,总结建立有效的深部和外围勘查技术手段组合。创新找矿理论,为探求新矿产地提供理论依据。以“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及地质找矿部署方案”等项目为基础,力争共同申请和组织实施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在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奖项上取得突破。
共享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以积累的地质资料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推进地质资料开放共享,切实加强地质资料服务能力建设,为桐柏-大别、南襄盆地的项目合作奠定基础。
共建地质找矿人才团队,以桐柏-大别成矿带、南襄盆地、合肥盆地等地质调查科研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地质找矿人才培养新机制,共建地质找矿人才团队,推动找矿行动取得新进展。
省地质调查院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舒表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将着重实践科技找矿、深部找矿、绿色勘查,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全面、系统整合矿产资源相关数据,建立统一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数据重复开发利用水平与数据关联分析、深度发掘能力,助力战略性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向深部、三维、智能、定量、多要素等方向拓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安徽日报记者 夏胜为 通讯员 吴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