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1+1+1>3”新解
——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纪实
◎ 特约记者 赵蕾
2021年12月27日,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正式揭牌成立,下属78家事业单位、企业按照隶属关系完成划转移交,开始正常运行,这标志着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直面问题
四川地质工作因矿而立、因矿而兴。
1956年3月,《人民日报》报道了西南金沙江畔发现大铁矿的消息,震动了新中国领导层。
四川省地矿局的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开进了攀西大裂谷,他们的任务是——找矿,找更大的矿!
彼时,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坑探、槽探、钻探、物化探,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仅用两年时间就提交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报告书》;从红格、白马、安宁村到中干沟、白草,寻找和探明数十亿吨钒钛磁铁矿资源。巍巍攀枝花钢城,在滔滔金沙江边,在四川地质人的手中拔地而起!“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地矿局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实施《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项目,延深、沿边、新区地质找矿获重大突破,为“再造一个攀枝花”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攀枝花人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地质队的勘探成果,就没有攀枝花钢城,没有攀枝花钢城就没有攀枝花钒钛之都”。这无疑是对四川地矿人用青春和生命,让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小渡口变成世界瞩目的“象牙微雕钢城”的最高奖赏!
这是四川地矿人辉煌找矿史上的一个缩影。
群山绵延,江河逶迤。四川地质人发扬“三光荣”精神和“钻石精神”,始终跋涉在找矿的长征路上……
60多年间,四川地矿人在四川省发现矿产136多种,矿产地数千处,探明储量矿区2822余处,其中大中型矿床近600处,45种矿产保有储量名列全国前5位,潜在经济价值达7.9万亿元,名列全国第7位;勘查评价了以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丹巴杨柳坪铂镍矿、若尔盖铀矿、松潘东北寨金矿、会理拉拉铜矿、雷波小沟磷矿、川南古叙煤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矿产地,为四川省经济建设提供了75%以上的固体矿产资源。与此同时,在资源开发、工程勘察、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四川地矿人也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形势和市场变化,四川省大多数地勘单位机构职能交叉重叠、事企混合运行,导致权责不明、队伍臃肿、力量分散。四川省地勘单位有4局1院1队62家事业单位,涉及各类企业294户,各类从业人员4.8万多人。省域内的地勘单位功能趋同,单位小而分散,无序竞争使得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很多地勘单位发展难以为继。
改革势在必行。四川省委、省政府提高政治站位,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坚决扛牢地勘单位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强化协同配合,严格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压茬推进。
布局推进
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四川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组织研究论证、拍板决策,对全省地勘单位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改革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和省委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四川省委成立省地勘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综合协调、人事编制、资产管理、社会事务等4个专项工作组。
充分借鉴四川推进镇村“两项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把顺向调整原则贯穿地勘单位改革全过程,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及《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建方案》《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组建方案》《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组建方案》,将原省地矿局、省核工业地质局合并组建新的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更名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4个地勘局创办的26户企业组建为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通过系统优化、整体重塑和功能再造,理顺政事间、事企间职责边界,科学设定事业单位职能和企业业务定位,强化地勘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提升地勘企业市场竞争力,构建“管理机构+公益性机构+企业集团”的全省地勘事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为支持集团做大做强,在集团原26户企业基础上,将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较为成熟的原4家局属事业单位整建制调整划入集团,加快“事转企”步伐。
与此同时,坚持做精做强主业,围绕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等重点任务,聚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钒钛等重点领域,以支持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作为全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主体为抓手,促进局、院、集团不断夯实地勘主业,抓住新一轮战略找矿机遇,加强钒钛、稀土、锂电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并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继续做好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
此外,针对自然资源领域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规划将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转设为四川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并在用人编制、财政经费、土地划拨、环境治理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四川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设立,将充分发挥其在矿山勘查开发、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管理、地灾防治、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调查等领域技能培养方面的特色优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增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肩负使命
2021年12月27日,新组建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成都举行集中揭牌仪式。
原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省煤田地质局是四川地勘系统的四支生力军。这次改革通过对这四个局进行整合,构建形成了“管理机构+公益性机构+企业集团”的地勘队伍新格局。
按照《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将原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核工业地质局合并,并将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省煤田地质局的地勘职能整合纳入,组建新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由省自然资源厅代管),履行由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地勘行业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同时,相关下属事业单位将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整合组建为若干个区域性地质事业单位,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管理。
将原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更名为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并将全省涉改单位原有相关下属单位整合组建为若干个科研技术事业单位,由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管理。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为正厅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由新组建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管理。
新组建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打造成自然资源领域龙头企业,由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根据省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管理。新组建集团首批划入26户企业国有股权和资金、土地、房产、矿业权等资产。根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和集团发展需要,将集团主要业务划分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修复、资本投资运营、自然资源利用保护研发、自然资源数字信息等板块。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后的地勘单位面临广阔机遇,将在能源资源保障、旅游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地灾防治、城市发展空间等多领域为四川省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和服务。
国家提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此背景下,作为四川找矿的主力军,地勘行业明确了主攻方向:围绕全省锂矿、钒钛磁铁矿、稀土矿、石墨矿、页岩气等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加大项目论证,优选规划靶区,力争取得找矿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建设中国西部地质创新高地离不开科技支撑,改革后的地勘单位将在人才、项目、科创平台等方面加强整合,实现“1+1+1>3”。人才建设方面,将完善地质专家库运行管理办法,建成统一调度、安排、使用的地质科技人才专家库;项目管理方面,引导探索通过成果集合、技术集成、人才集聚方式开展联合研究,争取国家、省级科技经费支持;平台建设方面,围绕国家、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地位,着眼地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博士后实践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不忘初心、薪火传承。面对新的长征路,四川省地勘队伍树立大地质观,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向前,谱写新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