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是党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地质勘查行业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基础。长期以来,地质勘查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行业,为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地质勘查行业要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01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更加多元化,并将继续呈现分化和量变趋势。从矿产资源国际形势分析,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际争夺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美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高度重视矿产资源保障,先后发布了关键性矿产资源名录,制定了相应的资源保障支持措施。
从国内看,矿产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与战略性地位,是发展之基、生存之本,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计,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会影响到矿产资源消费增长速度和消费结构,但是消费总量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战略性矿产需求尚未达峰。据预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十五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及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的结构化差异将更加明显。除石油、煤炭、磷等消费量达到顶点逐步下降外,铁、锰、铝等消费量将保持高位运行,天然气、铀、铜、镍、钴、锂、钽、铌、钾盐、稀土等需求总量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主要矿产品产量跟不上需求增长,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2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3.5%和43%,新兴产业所需的镍、钴、钽、铌等战略性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85%,铀、铁、锰、铬、铜、锂、锆、铪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
从地质勘查行业看,我国地质勘查经济在经过10余年的强劲增长之后,2013年以来进入调整下行阶段。2020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161.61亿元,同比减少6.1%。其中,矿产勘查投入不断下降,2020年为82.47亿元,同比减少6.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矿产资源需求仍将进一步增大,自然资源部也在通过推进矿政相关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正在组织编制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方案和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年3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业务工作与安全生产融合互补。5月10日和5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又先后发布了《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这三个文件的发布实施,旨在进一步指导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维护地质勘查行业秩序,促进地质勘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地质勘查行业要全面分析国家需求,把握重大机遇,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克服困难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
02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三新”的要求下,地质勘查行业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2.1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增强防范矿产资源安全风险的紧迫感
首先,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矿产资源安全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主要矿产品产量态势出现下降或增速减缓,一些战略性新兴矿产开发相对滞后,部分重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钴、镍、锂等矿产对外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都较高。其次,“碳达峰”“碳中和”为矿产资源安全供应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仍占绝对主导。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力结构中“一煤独大”的现状仍然极为突出。未来十年,我国能源转型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到2030年,以风能、光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25%。再次,矿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际矿业政策进入调整改革阶段。2020年,一些主要国家的矿业政策频繁调整,有的对我国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矿山的减产、停产政策使我国境外资源供应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同时,一些主要矿业国家采取的提高关税等贸易措施,使我国获取境外资源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2.2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地质勘查行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质勘查行业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催生地质工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勘工作效率和质量。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地质勘查行业要通过构建地质工作新格局,增强地质找矿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地质工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各项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地质工作要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做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国际合作,不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取协调一致行动,实现对境外资源勘查开发的全方位合理布局。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地质勘查成果不仅要为国家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还要为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服务。
2.3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全球占有率不高。我国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镍等战略性矿产的资源储量占全球比重均低于20%,尤其是影响能源安全的石油,仅占全球总量的1.5%。经评价,我国石油资源探明率约35%,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9%,煤层气资源探明率仅为2.6%,铀、铁、铜、铝等25种固体矿产总体探明资源量仅占预测资源量的30%,国内资源保障潜力仍然巨大。以固体矿产资源为例,当探矿深度超过地下2000米时,资源量可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随着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地质找矿、矿产开发理论和技术的持续进步,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地勘队伍全面提升找矿能力,立足国内加大矿产勘查开发力度,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提升战略性矿产安全保障能力和控制力。
2.4 面向未来发展要求,地质勘查行业面临新任务新使命
当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正处于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的特定阶段,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地质勘查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从体制机制看,国有地勘事业单位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地质工作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仍然存在体制不顺、事企不分、功能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从产业发展看,地勘单位长期从事地质找矿工作,产业结构单一、服务领域较窄,在自然资源管理新职责新任务要求下,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新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从人才结构看,高层次地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短缺。2020年全国有非油气地质勘查人员16.29万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有4.36万人,占地质勘查从业人员总数的26.76%。从科技创新看,地质勘查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不高,地质勘查装备老化。2020年,全国非油气地勘单位总资产为6007.84亿元。其中,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为129.25亿元,占总资产的2.15%,比2019年减少7.0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为地质勘查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地质勘查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自然资源部“两统一”核心职责,统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发挥地质勘查的专业优势,在加强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工作领域,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二要当好地质找矿的主力军。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重点围绕战略性矿产加强能源资源基础地质工作。加大国内矿产勘查力度,推进绿色勘查,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增强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三要当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做实这项工作。地勘单位要聚焦“隐患在哪里”“结构如何”“灾害何时发生”等调查监测关键问题,加强地质灾害高发区和人口密集区及其他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不断改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和设备,科学实施工程治理或服务避险移民搬迁,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03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取得了一定成绩,夯实了工作基础,实力明显增强。但必须看到,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质量还不是很高,发展水平也不均衡,与新发展阶段及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对地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地勘工作高质量发展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做精地质勘查行业,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
3.1 推动自身变革,不断加强地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找准定位、把握方向、结合实际,切实推进地勘单位事企分开改革,推动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协同发展。通过改革不断加强地质科学基础研究,加快探索深地科学前沿,提升对生态空间和地球深部结构的认知水平,创新和丰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加强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科研生产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按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加强地质勘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筑牢行业安全生产底线。
3.2 坚持创新驱动,将传统要素驱动力转变为创新驱动力
在地质勘查行业传统动力减弱的背景下,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经济变革的新机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地质勘查行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当前,大数据、互联网、遥感探测等新技术与地质勘查交叉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使地质勘查新动能日益增强,为地质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地勘单位要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形成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以地勘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拓宽地质服务业务范围,保持地质工作稳步发展。
3.3 推动效率变革,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的比重仍然在85%以上。“碳中和”将加快推动低碳核心技术应用,倒逼技术创新,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据预测,能源结构向低碳和清洁能源转化,将贡献“碳中和”过程中减排总量的21%。铀、锂、钴、镍、铜、铂和稀土等新能源的资源保障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为保障新能源新材料矿产供应,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地质勘查行业要提前做好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布局,服务国家能源资源结构调整优化战略目标。同时,地勘单位要通过效率变革调整产业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碳捕捉和储存方面发挥地质勘查行业优势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04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是地质勘查行业交流学习的一个很好平台。40年来,在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土资源部和自然资源部的支持下,学会紧密团结地质勘查行业广大会员及非会员,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加强行业自律、业务建设和信息交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其中,地勘局长座谈会,就是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精英们交流沟通、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入新时代,学会要创新服务方式,搭建好交流平台,聚焦主题、集思广益,加强地矿经济理论研究;要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精准开展服务,发挥好行业管理部门与地勘单位之间的沟通媒介作用;要加强实地调研,经常性到地勘单位尤其是基层地质队,开展蹲点式、解剖麻雀式调研,跟踪收集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第一手资料,充分反映基层现状及实际,注重问题总结与梳理,为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出谋划策;要多为地勘队伍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开展业务交流培训。地勘单位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学会工作,及时为学会提供相关数据信息,并对改进学会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我国现代地质工作已经走过百年历史,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为国家地质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恰逢“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地质勘查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守初心使命,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地质勘查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授权转发,如需转发,请联系编辑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