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两会代表就加强地质工作提出议案
(2021年第一季度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之一)
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方面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地质工作是保障资源能源可持续供给、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关乎国家资源与环境安全,他在《加强地质工作,提升国家资源与环境安全治理能力》议案中提出,我国资源与环境安全的矛盾越来越突显,亟须地质工作提供支撑保障,并建议:一是启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国情、产业与战略的国家规划;二是城市与生态治理理念转变为地上地下统筹;三是建立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长期、稳定投入长效机制;四是加快促进高效协同推进机制。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长刘聪:提出加大战略性矿产等重要资源勘查力度,形成一批战略储备矿产地,推进矿产资源储备勘查高质量发展,并且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战略性矿产等重要资源安全提升为国家战略;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重要矿产资源保护;三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勘查技术研发;四是强化国际矿业合作,鼓励矿业企业“走出去”;五是分类施策,提高其他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王建明:提出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在《关于进一步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水平》提案中建议:一是建立战略性矿产目录清单定期调整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顶层规划;三是进一步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有关政策。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葛红林:提出补齐大宗金属战略管控短板,并建议成立大宗金属专家组,建立相关协调机制。一是聚焦大宗金属的战略研究,谋划全球战略布局,制定相应行动计划,开发一批,勘探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未来矿产资源稳定来源。二是聚焦大宗金属供需波动研究,把握市场脉搏,针对突出问题,提出调控意见,包括及时建立平准基金和采取国家储备等措施。三是聚焦国际贸易新秩序的研究,加快融入国际市场,研究人民币结算大宗金属期货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设并形成公开透明、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定价基准,提高避险效率,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提出大力推动碳达峰助力绿色发展,并建议:一是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二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四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五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提出“亟须加强科技创新,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并建议:一是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立体监测网络与决策支持系统;二是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研发;三是推进黄河三角洲石油绿色开采、加工与低碳高值利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提出在创新中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并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案中建议:一是进一步做好长江大保护的顶层设计;二是构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三是建立湖泊治理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激励机制。
地勘产业转型升级方面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主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地质工作历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的战略先行工作,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长期性、先行性工作。进入新时代,地质工作迈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其职责上升至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为此,他建议:一是出台全国地质工作改革发展意见;二是矿产资源纳入国家重大安全计划;三是地质工作业绩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四是加大地质工作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王建明:建议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专项基础地质调查;二是加强大比例尺农业地质调查;三是加强地学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四是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创新运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提出聚焦新需求,探索实践民生地质新路径。建议:一是以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二是发展地学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三是加强地热资源开发促进能源革命;四是加强地下国土空间统筹规划和科学利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提出加强青藏高原冰川灾害风险防控,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冰川及其次生灾害对我国主要大江大河流域安全的影响;二是加强对各主要流域中冰川和山体滑坡堵江风险进行排查;三是开展冰川灾害对正在修建和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及重要城镇安全的调查评估和风险防控;四是开展基于机载和星载的冰川移动和三维结构探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研发,为冰川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四光纪念馆馆长龙长兴:提出要建章立制为国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保驾护航,他建议: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需开展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的建设工程目录”,构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在工程立项阶段开展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以及承担评价任务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同时进一步明确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承担单位等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保障国家重大水利、铁路、交通、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地质安全,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安全有力的保障。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地质勘查行业研究所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勘产业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