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地勘单位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2021-03-31 16:09:16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作者:王春芳,黄贤营
  • 0
  • 0
  • 添加收藏

 

导  读

文章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地勘单位发展运行的宏观外部环境,认为地勘单位在支撑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虽然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投资水平不容乐观,但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刺激地勘单位在农业、旅游、文化等民生领域开展更多工作,而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将倒逼地勘单位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地勘单位在外部环境影响下,需要精准对接国家需求,全力支撑地方发展;优化调整投资结构,协调推进事企改革;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行业形象;持续加强科技攻关,着力培养领军人才。

本文引用信息

王春芳,黄贤营.我国地勘单位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10):66-70.


当前影响我国地勘单位发展运行的宏观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地勘单位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并结合分析结论对更好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出建议。

1 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主要指影响地勘单位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当国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关于行业管理的政策发生变化时,地勘单位就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1.1 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为地勘单位带来更多机遇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地质勘查工作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职能的实现和履行,需要地质勘查行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撑和基础地质信息服务。当前地质勘查工作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矿产勘查和为国家提供资源储备,而且还需要积极调整拓宽服务领域,向地、海、水、林、草等多门类延伸,工作客体向资源、环境、空间、灾害等多要素转变,更好地为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1.2 生态文明建设对地勘单位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这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要部署,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法”。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对地勘单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在原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倡导下,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向行业发布《绿色勘查行动宣言》;2018年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绿色勘查指南》,自然资源部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相关部门研究编制绿色勘查国家标准。绿色勘查的实施,使矿产勘查由传统的单一寻找“金山银山”变为勘查与绿色协调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实施绿色勘查是在找矿领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地勘单位带来新的任务

地质勘查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同样也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过程中,我国地勘单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低,大量矿产资源未开发利用,地勘单位“走出去”有地缘优势、有工作基础、有合作空间。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需要资源、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这就需要先行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摸清城市及周边地质情况,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打好基础。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需要针对城市规划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进行多要素、多专业、多技术的综合地质调查评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实现绿色、宜居、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清洁油气能源的需求增大,良好的勘探成效将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2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指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国家财政政策等,微观经济环境包括地勘行业投资水平等。

2.1 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

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层面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采取了短期的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延迟企业开工等措施,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受短期冲击明显,经济活跃度趋弱。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贸易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会改变,2020年基础建设投资有望加速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在进一步服务于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将有所作为。 

2.2 全球地质勘探投资止增转跌,矿业下行风险正在加大

标普全球财智数据显示,全球有色金属勘查投入在2012年至2016年持续下行,在2017年实现触底回弹,2018年继续攀升,同比增加19.5%。2019年勘查预算为98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3%。矿业市场低迷和并购活动上升是勘查预算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弱化,是2019年矿业市场改善的最大阻力。从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来看,2016—2017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矿业形势出现好转,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波动上扬。2018年,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大幅波动,年均值为89点。2019年,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先抑后扬,上半年均值为72点,下半年均值为90点,全年均值81点,较2018年减少8个百分点。2019年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整体不及2018年活跃。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不同程度爆发,全球矿业同样受到波及,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和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矿业生产的下行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2.3 国内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持续走低,投入结构进一步调整

我国地勘经济自2013年进入调整下行阶段,2019年是进入萎缩期的第七个年头。2019年,国内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164.12亿元,与2012年峰值相比下降了67.8%,同比下降5.5%,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社会资金投入同比减少9.4%,占比自2012年的57.5%下降至2019年的34%。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基本保持稳定。同时,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表现为传统的大宗矿产勘查投入继续下滑,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上升,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等2012年地质勘查投入占比5%,2019年增至21%;服务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上升,如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地质勘查投入2013年占比4%,2019年上半年增加至8%;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地质勘查投入2015年占比24%,2019年上半年增加至31%。

3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的发展阶段、人们共享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地勘单位发展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1 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需要地质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根基。目前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留住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等工作。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推进环境保护进程,“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措施相继出台和实施,包括大江大河重金属治理、土壤污染物的处理、对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的捕获和储存等相关工作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而这些工作无疑需要地质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不断拓宽地质工作转型的空间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地质工作范畴也在不断拓宽和延伸。保障更健康的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地质勘查工作提供详细的土地、地下水资源勘查信息,不断推进农业地质调查。建设更便捷的交通路网,需要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障更充足的能源供给,需要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更多的能源地质储备信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地质勘查工作走在前头,不断探索城市地质调查。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要求加强环境地质工作,完善生态地质调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求加强文化地质工作,开展旅游地质调查,建设地质公园等。而这些工作,无疑为地质工作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 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进步意味着成本下降,竞争力提高,对地勘单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为地勘单位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4.1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地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进程逐步加快

当今时代,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广泛渗透于各行各业,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其分布式、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特征及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使之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各地区各行业探索、研究、应用的重要技术。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已有20多家,分布于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在金融、能源、医疗等领域都已经有所建设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地勘单位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产业数字化势头强劲的情形下,需以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为主线,加强卫星遥感、北斗定位、VR、深部钻探等领域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逐步实现地质工作手段的升级换代,加快地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进程。

4.2 新技术矿产需求强劲,资源获取和技术创新是关键

新技术矿产是指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兴材料等产业的新兴矿产,具体包括稀土元素镨、钕、铽、镝等,稀有金属锂、铍、钛、钒、铌、钽、钨,稀散元素镓、铟、锗、铼、铷,铂族金属,轻金属镁,重金属锑、钴,非金属萤石、石墨等在内共39种矿产,并且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矿产的种类还将不断增加。目前这些矿产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能源电气等十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目前新技术矿产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美国、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而新技术矿产的高端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国家和日本手中,这些国家有着严密的技术垄断措施,实施严格的专利战略,限制核心技术的输出,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球特别是科技相对发达的国家对新技术矿产的需求将会呈现刚性特征。目前国内以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矿业企业正在不断加大新技术矿产领域的研发投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

5 展望

一是地勘单位将为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过去,地勘单位重点以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为主;未来,地勘单位将在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中开展调查、监测、规划、评估等综合工作,将开展绿色勘查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将围绕城市规划布局、地下空间开发等进一步服务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政治环境体现出的发展机遇,地勘单位要精准对接国家需求,全力支撑地方发展。具体为:①尽快适应政治环境变化,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跳出地矿地矿”,及时把工作方向和重点调整到服务自然资源整个系统中来。②瞄准国家需求,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地勘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③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文化旅游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生态保护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主动在市场中寻求发展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自然资源技术支撑和服务。

二是地勘单位受经济下行冲击较大,需要危中寻机,加快转型升级。2020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贸易量急剧下降,全球经济面临危机,投资避险情绪增长,矿业市场将陷入低迷,地质勘查投入将进一步降低。地勘单位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融资困难,部分业务重点将转向国家财政项目,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更加活跃。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挑战,地勘单位要优化调整投资结构,协调推进事企改革。具体为:①切实履行公益职能,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积极投身基础地质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基础地质工作优势,为政府宏观规划、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等提供决策依据和基础支撑。②地勘企业要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事企分离,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加快地质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从“我会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转向“国家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主动进入从未涉足或不熟悉的领域并有所作为,加快转型升级,适应市场需求。③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在保障国内地勘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境外矿产勘查,积极参与全球并购与投资,不断熟悉国际矿业游戏规则,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学会在国际市场生存和发展。

三是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将对地勘单位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需求不断增加,地勘单位需注重调整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民生地质,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文化地质等关乎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专业的地质服务。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孕育出的发展机遇,地勘单位要坚持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行业形象。具体为:①以诚为本,诚信经营,真诚服务,恪守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加强行业诚信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到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来,不断提高诚信履约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积极传播行业正能量。②切实将民生地质做实,主动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探索和实施绿色勘查,积极推进旅游地质、生态地质、灾害地质的研究与实践,真正将地质工作与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③加大地质科普宣传力度,选择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有意义的时间节点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主题讲座、开放科普基地等形式,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人们认识地勘工作、了解地勘行业,鼓励人们支持地勘工作,投身地勘行业。

四是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倒逼地勘单位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卫星遥感、“互联网+”等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倒逼地勘单位在野外勘查工作中不断引入、增加新技术、新设备,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对锂矿、晶质石墨、稀土矿等矿产需求不断增长,地勘单位为满足市场需求将逐步调整重点勘查矿种。面对技术环境变化体现出的发展挑战,地勘单位要持续加强科技攻关,着力培养领军人才。具体为:①加快地质工作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以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网上平台,大力推广北斗定位、远程指挥、遥控、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化装备和技术,逐步实现地质工作手段的升级换代,推动地质服务领域和水平实现新提升。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研攻关投入力度,全力加速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研究攻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勘工作的融合应用,研究攻关新技术矿产应用技术等。③着力培养地质前沿领域领军人才,根据地质勘查行业发展重点领域、科技前沿和战略需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营造人才成长环境,重点培养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优先培养优势领域和行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作者信息 

王春芳(1988—),女,山西省平定县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经济形势研究。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