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召开的浙江省地勘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浙江地勘系统将以数字赋能为牵引,围绕“数字强局、云上地勘”目标,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推动地勘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该局将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依托浙江省地质大数据应用中心,建立地质数据治理体系和一体化架构、分级管理、协同共享的地质“数据库”,打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地勘业务管理数字化平台。高质量完成全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省市县一体化平台建设,确保汛期前投入使用。积极参与杭州地下感知系统建设,推动地质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智慧地服务城市运营。建立健全地质数据治理制度规范体系,重点推进地质数据采集、汇交、共享、开放标准建设,努力建成地质综合数据库数据规范、地勘业务平台管理使用规范、地质数据安全技术标准等省级标准规范。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推进数据安全软硬件环境建设,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质大数据管理服务应用平台。
开展地灾防治宣传活动
全面推进绿色勘查,加大攻深找盲力度,加强萤石、叶蜡石“增储”。推进地热“扩能”,加大地热自主矿权勘查开发,积极推进青田、开化等地区地热温泉合作勘查。推进与杭州市政府战略合作,加快实施杭州城市安全风险普查工作,探索城市地质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舟山海洋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创建,积极参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及相关场地污染调查修复、流域生态修复等工作。巩固提升“地质成果进乡村”行动成果,积极推进地质文化村建设,主动服务地质公园创建,支撑“雁荡山—神仙居—仙都”流纹岩地貌申报世遗,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技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全面融入智能建造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及全省“四大建设”,不断拓宽建筑业新地域,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要积极拓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领域。围绕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找准支撑服务生态保护修复切入点,积极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地灾防治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前沿技术研究,提出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地质方案。积极参与砂石骨料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绿色建筑材料产业港。要大力推进施工业转型升级。
全力支撑地灾防治“整体智治”三年行动,继续实施千名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结合汛期隐患排查巡查、切坡建房调查等工作,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认真做好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加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尤其是阈值等关键问题研究,加大无人机、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应急视频通信等高新技术设备推广应用,加快建设一支与地灾防治整体智治相适应的专业化队伍。
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赋能双提升,完善“一园三基多点”地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强浙江地质科技创新创业园,进一步打响“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吸引全国范围的项目、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汇集,努力打造全国地质科创园区标杆。建实中国地大(武汉)浙江研究院,加大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科研团队引进力度,重点加强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研究。积极推进浙江城市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砂石骨料研究中心、农业地质工创中心等专业科创平台创建。大力推进“浙江地学院士之家”试点建设,拓展延伸院士联系服务,充分发挥浙江地质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联盟高端智库和战略咨询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事企人才数据库,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完善人才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定期发布“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探索引才用才新路径。
同时,该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将完成事企分离改革,全面构建事企协同发展新机制。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聚焦自然资源管理职责,探索构建后工业化时代地质工作新模式。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地质专业作用,深度服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打牢安全发展基础,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改革矛盾纠纷化解,让干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