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湖北省地勘行业发展形势如何?报告来了!

  • 2021-01-02 18:07:45
  • 来源:自然资源之声
  • 作者:地质出版社
  • 0
  • 0
  • 添加收藏

为深入把握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形势,了解地勘单位发展情况,2019年9月17—20日,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调研组赴湖北省地质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以下简称“冶金中南局”)开展地勘行业发展形势调研。结合湖北省地勘单位实际状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调研组成员:王志刚、黄贤营、张慧君、周海东

 

    一、地勘经济形势总体趋紧

1.全球勘探投资止增转降

2018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各经济体走势出现分化,全球矿业市场受到明显影响,国际矿产品价格快速回升的势头受到遏制,矿业公司投资更加谨慎,全球勘探投资不确定因素增多。2018年全球有色金属勘查预算101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9%。标准普尔调查显示,2019年勘查预算为98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3%。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弱化,是2019年矿业市场改善的最大阻力。2018年,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大幅波动,年底直线下行。虽然2019年上半年有所上扬,但远不及2018年同期水平。

2.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持续降低

2019年上半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71.39亿元,同比减少4.5%,降幅进一步收窄。社会资金投入18.86亿元,同比减少24.4%,占比自2012年的57.5%下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26.3%。中央财政投入同比增加5.4%,基本保持稳定;地方财政投入同比增加5.4%,稳中略升。

3.湖北省地勘单位收入保持增长

2019年上半年,湖北省地质局实现生产经营收入35.4亿元、增加值8.6亿元、净收益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18.9%和33%。产业布局主要包括地质矿产、地质勘查、基础建设、地质环境、测绘、地理信息等六大板块。2019年1—8月,冶金中南局完成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8000万元,同比增长14%。虽然地勘单位总收入保持增长,但湖北省地质局和冶金中南局的地矿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20%和8%,总体较低。地勘单位在发展地勘产业中面临较大压力。

 

    二、地勘队伍两级分化明显

1.在职职工中技术人员比例高

湖北省地勘单位84家,其中湖北省地质局及局属单位26家,在职职工6650人,企业聘用人员780余人。湖北省地质局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2.8%,比全国平均值高出26个百分点。冶金中南局下属单位19家,其中事业单位12家。在职人员230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73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55%。

2.不在岗职工仍然大量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冶金中南局下岗、“两不找”等不在岗职工人数较多,近800人。不在岗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费用难以收缴,处理不当易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若由单位垫付,每年将新增近1000万元的人工成本。局机关和武汉片区的产业职工及退休人员等部分尚未纳入医疗保险的职工,需要一次性补缴费用2500余万元。单位管理及单位发展较为困难。

3.养老金待遇差额补发问题突出

冶金中南局属于中央管理地勘单位,由于湖北省尚未出台与中央单位的实施准备期经费结算办法,造成养老金待遇差额问题。主要包括参保后住房补贴、物业补贴、提前退休养老金、不同区域退休执行标准等方面的资金缺口,是由社保基金支付还是单位支付没有明确规定。

 

    三、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政策、新的市场环境,湖北省地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

1.稳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矿产资源领域,调整重点和方向,加大清洁能源、关键矿种、紧缺资源等领域的勘查力度,既要稳住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又要把握矿业市场趋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保障矿产资源供给。

2.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突出多门类、多要素、多手段,不断扩大技术服务领域,突出抓好生态地质工作,统筹推进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等协调发展,在地下空间探测、工程地质施工等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优化经营策略

湖北省地质局为适应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一手抓省级事权项目的协同攻关,一手抓市县事权项目的争取落地,争取更多的财政项目。冶金中南局重点推进扁平化管理,持续推进队伍结构调整,切实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四、地勘行业发展展望

1.地勘行业投资环境趋冷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投资、出口、内需发展动力不足,矿业、勘探等上游产业风险高、投资不足。生态保护区的划定,环境保护对各类生产活动的约束增强,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权益金制度改革,要求按资源储量比例缴纳出让收益,提高了资源勘探开发成本。野外勘探作业要求多,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安全生产评估报告等,以及与当地居民沟通成本的增加,提高了地质勘查门槛。

2.能源矿产资源安全保障难度加大

近几年,我国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增长速度减缓,部分地区预查、普查或新开地质勘查项目少,资源接替工作有出现断档风险。地质勘查技术人员出现衰减现象,新增资源需要一批勘查技术人才。

3.行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讲话”中,提出九大工程,其中由自然资源部牵头的有三项:一是地质勘查管理司负责的地质灾害领域的工程治理和移民搬迁避让工程;二是生态修复司负责的一个重要地区生态修复工程;三是海洋预警监测司负责的海岸带修复工程。三项工程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地勘单位是一支野外作战能力较强的队伍,具有较强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包括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工作。

4.优先保障矿产资源供给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矿产品消费国,对矿产品的需求短期内不会明显减弱。矿产资源供给需要地质勘查工作的支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建设对地质工作服务形成了巨大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地勘单位提供优质的环境地质工作服务。脱贫攻坚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地勘单位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本文来源于最新出版的《2019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报告》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