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然资源部的关心支持下,今年我省投入防治资金8.76亿元,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全省地灾防治综合能力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抓排查、强预警,防止因灾返贫致贫
为解决“风险隐患在哪里?”的问题,防止人民群众因灾返贫致贫。今年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全民查灾、行业查灾、专业查灾专项行动,全覆盖开展隐患点排查,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点建立台账,加强防治。全省共排查隐患点3459601处(次),排查人类工程活动点70586处(次),开展高陡边坡排查147263处(次);做好提前预警,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3起,避免人员伤亡3761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压实部门责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的要求,建立健全行业查灾、报灾、防灾常态化管理机制。与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每日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贵州省地质灾害风险信息》135期,及时向受威胁区域发出预警提示。
二是实施20个县不低于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覆盖,全面查清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情况。
三是安排资金开展专项排查,组织开展全省946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专业调查工作,建立台账挂牌督办、过程跟踪紧密督导,确保问题迅速整改到位。
四是主汛期期间,部署了“70天大会战”、编制下发了《主汛期全省地质灾害群查群防行动方案》和《贵州省地质灾害隐患全民全域大普查实施方案》两个专项方案,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确保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寻常群众查灾制定了《地质灾害现象识别“三看一听”法》,便于群众理解操作并积极参与识灾查灾工作;针对行政部门和专业单位制定了《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标准》,明确判定标准,细化操作程序,确保排查成果严谨可靠。
强备战、速出击,竭力降低灾害损失
一是会同省应急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从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强化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加强监测和及时预警预报、严格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落实受灾群众救助等五个方面,对灾害防范、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细化部署。
二是落实临灾避险制度。坚决落实“四早”和“三个紧急撤离”措施(“四早”指早动员、早部署、早防范、早准备,“三个紧急撤离”指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遇险坚决果断决策,迅速组织撤离。同时,全覆盖开展避险演练,让受威胁群众熟知隐患点撤离信号、逃生路线和避险场所;加强值班值守,做好形势研判,提前预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灾险情并有效处置。
三是制定《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保障机制》,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备战机制,提前部署人员、设备、物资、数据等相关准备,确保遇险能够迅速按职投入救援工作。灾险情发生,厅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立即带领救援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救援,迅速开展相关技术支持工作,提出现场技术建议、编制应急调查报告、监测现场稳定性、采集技术管理证据等相关工作,全力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开展。
今年汛期期间,成功处置了黔西县“7.8”山体滑坡、黔西县“7.11”山体滑坡、晴隆县“9.18”滑坡地质灾害险情、镇宁县“9.18”山体滑坡、松桃县“7.8”山体滑坡,成功转移避险557户2909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上述地质灾害精准监测、成功预报、成功避让、成功处置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保民生、治隐患,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帮助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问题。安排资金2018.61万元,解决威胁100人以上隐患点群测群防人员2861人。安排7164万元资金,分2批开发公益岗位地质灾害巡察员14328个。其中“9+3”深度贫困县公益岗位10345个、资金5172.5万元。出台《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安排隐患点监测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担任监测员、巡察员。
二是筹措资金做好灾后处置。安排三批临灾处置经费4863.92万元,支持习水县、黔西县、晴隆县等17个受灾严重县(市、区)开展灾后重建、隐患应急调查和排查等临灾处置工作,力争把灾害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是争取国家支持。7月至9月,贵州省多次到自然资源部汇报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移民工程和地质灾害灾后重建的支持。
四是完成了全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初查,会同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移民局积极向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汇报,争取将我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纳入“十四五”规划。联合省财政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入库,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对贵州支持力度。
内容来源: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