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地勘单位群体间的七大矛盾分析

  • 2020-10-30 17:50:16
  • 来源:公众号:讲道理的地动翼
  • 作者:孟琪
  • 0
  • 0
  • 添加收藏


地勘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视角

 辽宁省地矿集团 孟琪

 

前言

一个时期以来,企业文化建设在全国地勘单位蓬蓬勃勃的开展起来。2013年11月29-30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地勘协会主持的“地勘单位党的建设与地勘企业文化建设高级培训班”在海口举办。这是属地化以后,全国地勘行业唯一一期的以地勘单位党委书记为主要参与者的培训班,更是全行业首次以地勘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培训班。
全国60余家地勘单位的党委书记及政工干部参加了培训。两天的时间,需要4位领导或学者授课,会议主办方自然瞄准的是业内外的高端主讲人。为了接地气,决定在国有地勘队伍中选择1个“草根学者”亮相。“矬子里拔将军”,这一光荣任务最后落在了笔者身上。
本人从未做过群团工作,更未组织过地勘企业文化活动,但对地勘企业文化建设做过一定的旁观思考。在准备课件期间,笔者首先构建了地勘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并将题目确定为《地勘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授课时间历时3个半小时,结束后将课件提纲进行了整理,并在《中国矿业报》《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等报刊上发表。在此期间,笔者思考最多的是究竟从哪个视角着手来构建一个地勘单位的文化体系。因为此前大多数地勘单位通常的做法是,策划文化标识、编写文化手册、举办文化活动等等,也不乏一些单位聘请专业化的咨询公司提供服务,但似乎始终未能培育出一种相对成熟的模式。
笔者在授课结束前的点睛之笔是“地勘单位群体间的矛盾分析”。其导言是:“人际氛围是文化氛围的底色。在国有地勘单位内部,始终存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不仅仅会较大程度地影响现实,而且也能一定程度上地影响传统。如果上述关系营造不好,所谓的地勘文化建设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接续,笔者对若干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1.地勘单位正职、副职关系。
作为体制内的地勘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但不得不承认,一些刚刚担任“一把手”的地勘单位领导擅长带队伍,却不善于带班子。因此,在他们不自觉地将“强势”干部推荐到中层任职,同时欢迎“弱势”干部来与自己搭班子。
这样一来必然影响到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地质大队队长英年早逝,大队书记居然不朝上一面。解释可以有两种:一是可能大队书记心胸狭窄;二是可能大队长曾经做事太不讲究。如果队长和书记都不能和谐相处,这样的地勘单位何谈文化建设呢?
2.地勘单位干、群关系。
在体制内,领导不同于私企的老板。在私企,老板只要给员工到点开资,人家“天上人间”与你无关。在地勘单位,干、群之间是有着相关监督的权力和义务。有一位地勘单位的技术人员,总是在给领导算账,这个工程是多少钱来的,实际需要多少成本,应当留下多少利润?于是逻辑推理,领导贪污、行贿多少,对我们剥削多少。
周围的人视这种行为是“神经病”,这个理究竟上哪讲去?还有一位地质队长对一位部下说:“你别看自己是什么职称,我不用你狗屁不是”。这位部下更不含糊地回了一句:你别看你是什么队长,退了休狗屎不如。”这叫什么文化啊!
3.地勘单位政工人员、技术人员、经营人员的关系。
这三个群体的矛盾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改革开放伊始,尤其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特殊历史阶段,有学历的知识分子一夜之间“牛上了天”。曾几何时,政工干部的感觉灰溜溜,羡慕那些有职称的人,于是乎便凭空打造了一个“政工师”的概念。
市场经济伊始,从事经营的人员呼风唤雨,一部人在嫉妒不已,一部分人则专捅软肋。不但渲染这些人不务正业,甚至在人格上提出质疑。而经营人员则有自己的道理,不吹牛、撒谎,谁给咱活;我不坑蒙拐骗,你能吃饱饭吗?看来,如果人和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何谈文化呢?
4.地勘单位老、中、青关系。
在地勘单位中,老、中、青关系的地位最为突出,因为这一行业更需要技能传承、经验传承、作风传承。笔者作为老同志,在此多做自我反思和鞭策。不乏一些老同志,非但看不到年轻人身上的长处,总喜欢用挑年轻人的短处,而且还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就这么点事都不明白,告诉一遍了还记不住。”我要问一问,年轻人告诉过您的关于手机操作的基本常识,您能记住几句。因此说,老同志诲人不倦,小同志学而不厌,应当是这一团队最基本的文化底色。
5.地勘单位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关系。
我看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成效如何,就看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关系相处如何。不乏一些地勘单位,老同志退休以后,再也不踏进单位大门一步。是不想进吗,一般不是。如果排除老同志高风亮节,不愿意给小同志工作上添麻烦,那就是与在职人员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的隔阂。
也许是老同志在位时做事没留余地,也许是小同志在做人上寡情薄意,但总之一旦出现这方面的现象均是该单位文化建设的败笔。对此建议,在地勘文化建设中,应对在职、退休人员的沟通方式进行制度上的界定。
6.地勘单位“世家子弟”、“毕业学生”的关系。
这两大群体的相处,在一代又一代地质人心中均留下难忘的记忆。地质世家子弟,钟爱父辈事业,人情世故练达;高校毕业学生,胸有青春激情,专业功底扎实。各有各的长项,但同时各有各的短板。
不可否认,地质工作需要的是综合性高素质,或者说是需要适中性人才而非高智商人才。其实两类青年群体的互补正是事业所需。但在现实中,两个群体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倍加重视,并将此方面内容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出现的矛盾予以快速的化解与导向。
7.新、老同事关系。
在当前地勘单位改革、重组的时代背景下,此方面问题的表现尤为突出。依据以往惯例,两个单位合并的磨合期至少十年以上。重组后,若干个同一级别、同一岗位的干部坐在一起,谁服谁啊。
客观上说,各有各的长处;主观上说,领导在用人时需要考虑各个单位之间的平衡,更要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来配备干部,因此不能完全按照“德、能、资、功”进行排序。此外,每个单位的文化背景不同,工作作风、生活习惯,乃至待人接物的风格均有差异。融合起来的难度实在是不可低估啊!
综上所述,在地勘单位文化建设中,如果不从上述问题着眼,做艰苦、深入、细致的繁琐工作,热热闹闹的文化建设投入便不可能产生实际效果。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讲道理的地动翼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