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先试先行 为新时代地勘单位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 2020-08-18 16:43:11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赵廷周
  • 0
  • 0
  • 添加收藏

在全国地勘行业改革发展实践中,陕西地矿集团可谓先试先行,自2009年在全国省级地勘单位中第一家由事业局整体改制为企业,从此踏上了企业化探索实践之路,闯出了一条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新道路。

改革创新

由事业单位到企业的华丽转身

赵廷周

陕西地矿集团前身是陕西省地矿局,2009年2月,顺应地勘行业改革的趋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挂牌成立陕西省地矿总公司,踏上了企业化改革之路。

地勘单位转企改制,陕西走在全国前列,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首先面临的是人的问题。能否把人的问题解决好,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为此,在改革过程中,采取老人老制度、新人新政策,重新定岗定编,以岗定薪,与全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原事业身份人员的待遇实行档案管理,同时为新招聘员工统一建立“五险一金”,实行社会养老统筹管理。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失,从而赢得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其次是机构重建的问题。为了实现由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全面向公司治理模式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内部治理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公司组织架构体系,对组织机构进行了精简、合并和重组,在总公司下面组建了分公司和子公司,实行两级管理,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2016年,依据《公司法》,由“陕西省地矿总公司”改制为“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完成了所有二级单位的公司制改制工作。这是继2009年事转企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公司在组织形式上已全部改制到位,全面迈向现代企业制度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回首10年改革发展历程,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喜悦的。通过改革,我们顺利实现了从传统事业局到现代化企业转身,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从2009年改企之初收入不足9亿元、利润不足1000万元,到2019年实现收入57.34亿元、利润1.37亿元,平均增速达20.3%和29.9%。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了广大陕西地矿人,员工收入从2009年人均2.94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8.36万元,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转型升级

“三大发展战略”引领跨越发展

走入“十三五”,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地勘工作转型升级,确立了打造“绿色地矿”、“百亿地矿”、“幸福地矿”奋斗目标,提出了转型升级“三大发展战略”:即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向“急优稀特”矿种转型;推动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向“大地质、大国土、大环境”转型;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境外市场。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开展了三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汉中玉文化产业,为陕西打造一张新名片。

2012年,我们在汉中南郑发现了一处大型优质玉矿。2015年确立了发展汉中玉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投资68亿元,对汉中玉进行整体勘查开发。该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摸清了资源储量和品质,并通过省市县三个层面加强了资源控制和保护,初步测算可以开发几百年,控制好的话能开发上千年,一种“千年产业”的愿景振奋着陕西地矿人。

经过努力,该项目聚合了强大的推进合力,在省级相关部门以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被列入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地质找矿成果转化”试点项目,汉中市“两天两石”的重要一极,陕西文化与金融合作重点推介项目,汉中玉产品成为陕西省驻京办对外展示的特色产品。同时,汉中玉产品进入市场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设立多家直营店、加盟店,汉中玉产品连续几年获得宝玉石行业最高规格大赛“天工奖”。同时,产业园建设也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与地方政府签订了产业园用地协议,工业用地完成招拍挂和总体规划设计,即将正式投入建设。总体目标是,坚持高端定位、高层次规划、高标准建设,最终为陕西打造一张永久性名片。

二、深度融入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成立“地灾、环境应急排查队”,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

陕西省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省份,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到全省92%的国土面积,同时也是能源化工大省,极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2015年,我们主动请缨,累计投资上亿元,在全国地勘行业组建了首支省级地灾应急排查专业队伍,并面向全省各地,对口到市、派驻到县。目前这支队伍形成了完备的指挥和应急响应体系,成为全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救援的重要技术支撑,被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和省生态环境厅纳入全省地灾、环境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这支队伍下属14个支队,分布于全省各市(区),队伍规模329人,配备应急车73辆,配备地形微变监测系统、地质雷达、三维扫描仪、无人机、卫星定位等专业仪器设备装备71类共计892台(套)。各支队充分发挥分散驻扎全省各市区的地域优势,形成了突发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完成队伍集结、2小时内首批队员到达灾害现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队伍自组建以来,开展“三查”2991次,应急排查2429次,应急处置228次,监测预警372次,认定与核销隐患点619个,成功处置了省内外多起突发地质灾害和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得到了部、省的高度肯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深度融入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环保事业,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为企业增效。

三、融入“一带一路”,开拓境外市场。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陕西“三个经济”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走出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中亚市场,与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中心实验室,为中亚国家提供矿产资源检测和选矿试验。同时在该国登记了一个153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矿探矿权,正在开展勘查工作。在非洲市场,多次赴加纳、津巴布韦等国,对其矿产资源、投资环境进行深入考察,达成多个矿产勘查开发合作意向。为进一步开拓市场,2020年我们出资3500万元成立了环宇矿业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海外业务,为拓展非洲市场建立了运营平台,迈出了“走出去”又为关键一步。

紧扣主业

全面融入自然资源工作体系

当前,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传统地勘工作受到挤压,但也带来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将自然资源工作上升到全新的高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利用等新兴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这些工作都是地勘单位的专长所在。地勘单位转型各有路径,但地勘主业是立身之本和优势所在。

奋进未来,陕西地矿主动调整转变工作重心和方向,全面对接、全面支撑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三大领域工作,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当好主力军,继续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防灾减灾救灾做好服务支撑。

1.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研究。立足陕西省资源禀赋特点,以“急优稀特”矿产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围绕战略矿产资源,开展陕北和渭北地区煤炭资源勘查、扬子地块北缘和渭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普查工作,在小秦岭、凤太、勉略宁、山柞镇旬等重要矿集区,开展金、铅锌、钼、钨、锑、锂、钴、三稀、萤石、磷、锰、晶质石墨等优势矿种资源勘查,力争找矿突破,为陕西省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资源保障。同时,加强地质科研,设立重大地质问题及成矿地质背景专项研究,开展东秦岭(陕西)印支-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小秦岭巡马道断裂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条件研究、秦巴地区钴、锂成矿条件和选区研究等,彰显陕西最大地勘单位和国企的担当作为。

2.全面服务支撑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快速响应、专业高效的开展突发地质灾害、环境事件的应急调查排查及救援处置工作,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做好服务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深入研究陕西省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全省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大高科技装备设备投入,加强演练培训,提升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向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乡村振兴战略和水、土壤环境等全面迈进,更好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大局。

二、争做生态保护修复卫士,为秦岭、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做好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2021-2035年)》,部署了包括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在内的七大总体布局,与陕西省自然资源工作直接相关。

1.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和基础地质资料,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段1∶25万生态环境调查,查明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资源、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和发生特点;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段1∶25万水资源承载力调查与潜力评价,摸清地表水、地下水家底,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提供承载依据;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段1∶5万重要生态功能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重点区带或重要工业区环境污染源1∶1万调查,主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调查评价,主要农业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查评价,主要地质遗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调查,全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

2.发起设立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金。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决策部署,在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和支持下,以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基金的方式,探索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综合治理新模式,与省财政共同发起设立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金,额度3.03亿元。目前,基金设立和项目筛选均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正在开展秦岭采空区塌陷区绿色植被生态环境恢复,力争打造样板示范工程。

三、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为建立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全面启动。陕西地矿集团把握大势,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体系”,为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做好相关支撑。

1.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好支撑。运用航空摄影、光学、红外、激光成像、“3S”、“三维一体”测绘等新技术方法,高质量推进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生态保护红线评估等前期基础工作,摸清国土空间底数、底图,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好支撑。

2.为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做好支撑。用好基础地质资料,结合智能化、数据化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全国国土规划“一张图”提供自然资源调查数据、空间数据的有力支撑。

3.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做好支撑。积极参与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及现有规划实施评估等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东风激战鼓,扬帆再出征。迈向“十四五”新的征程,陕西地矿人将不负韶光、砥砺前行,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更大的跨越、更大的发展,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