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开发矿业”题词见证者任湘的矿业情缘

  • 2020-02-17 08:30:50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张维宸
  • 0
  • 0
  • 添加收藏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接见留苏学生代表时,在留苏学生任湘的笔记本上题写了“开发矿业”四个大字,后来中国矿业联合会将2月17日这一天正式确定为“全国矿业工作者日”。

在“全国矿业工作者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任湘,走近那段历史,去探寻70年来矿业开发的感人故事。

 


 

一 

将毕业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时光追溯到1948年8月,任湘与李鹏、邹家华等21名青年人一起被组织派往苏联学习,苏联方面安排任湘到伊万诺沃纺织学院学习。1949年夏秋,任湘又被临时安排到莫斯科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后来,蔡畅去德国参加国际妇女代表大会途径苏联,根据中国百废待兴、缺少人才的实际情况,建议任湘改学军舰制造或者地质勘探。不久,任湘转学到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现为俄罗斯国立地质勘探大学),学习找矿勘探专业。

1950年2月17日,新年伊始,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并会见了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在毛泽东与青年们谈话过程中,有同志提出请毛主席给大家题词留念,毛主席欣然应允。轮到任湘时, 毛主席了解到他是地质专业的学生后,略加思索,大笔一挥,写下“开发矿业”四个字,自此“开发矿业”成了任湘的座右铭。

1952年,临近毕业,任湘由于疾病原因,未能在1953年初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由于不能返回苏联继续学业,于是任湘到地质部报到。

1953年,一批苏联教授专家到访北京地质学院,他们大多来自任湘的母校,其中还有任湘留学苏联时的专业课老师、系主任。时任北京地质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型向地质部提出借用任湘一年,由任湘担任这些教授的翻译。

在矿床学老师拉尔钦科教授的建议下,任湘开始补写毕业论文。任湘与拉尔钦科教授一道翻山越岭,看了中国几十个矿山,最终确定辽宁锦州杨家杖子钼矿作为毕业论文的方向。为了完成毕业论文,任湘曾两次深入杨家杖子钼矿,花费3年多时间,用中俄两种文字写出了一本五万余字的论文——《辽宁锦西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特点及勘探方法》,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人们都说,任湘是真的把毕业论文写在了中国大地上。

 

创建我国第一个放射性分析室

 

任湘还是第一个组织成立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及地球物理系和指导稀有矿专业研究生的老师。

1953年初,任湘调任北京地质学院。1954年,学校成立矿产勘探教学研究室。自1957年开始,任湘担任勘探教研室主任,同年被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聘为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评论员。当时,我国是第一次开设找矿勘探课程,任湘亲自编写教材并授课,开创了我国地质学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开始开展地质测量,我国1∶5万的地质测量规程、规范的制定是任湘依照苏联的地质测量方法,金属、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学翻译、套用的,几十年来全国各地一直沿用至今。

1958年,北京市地质局成立,北京市开展了第一轮“铁矿大会战”。任湘和李成彦奉命组建密怀平勘探队(简称“密云101地质队”),任湘担任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李彦成任队长。白手起家,又适逢三年困难时期,野外踏勘没有车,主要靠双脚。任湘半年内跑遍了密怀(密云-怀柔)地区的山山水水,对已发现的铁矿进行了踏勘,主持和参与了20个矿产地的普查评价,圆满完成了第一轮“铁矿大会战”。

1959年,北京地质学院成立“三系”,“三系”分为:放射性地质、放射性勘探(地球物理)、稀有元素地质、稀有元素矿物四个教研室,也是我国第一个稀有放射性系(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系),属国家机密学科。任湘担任“三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及稀有元素地质教研室主任,编写完成了《稀有元素矿床及其勘查方法》等教材,并在任湘的带领下,“三系”全体师生不到半年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放射性分析室。

 

勇挑重任苦战白云鄂博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聂荣臻先后两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写报告,明确提出“两弹一星”必须坚持“攻关”,并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成果为辅”的方针。这一远见卓识的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赞同和支持。

聂荣臻点名让任湘带队去完成中苏合作尚未完成的内蒙古白云鄂博基地项目。

当时包头钢铁厂正在建设,但白云鄂博基地的稀有放射性元素情况尚未摸清,需要尽快先拿出勘查设计方案。

任湘接到任务后,直奔白云鄂博,到达后住在山脚下的矿山招待所里,每天踏勘跑线, 利用一个月时间编写了《白云鄂博矿勘探设计方案》(包括投资预算),提交地质部,随即转呈聂荣臻审阅。该方案很快就得到联合专家组的肯定,并受到聂荣臻元帅的赞赏。之后,聂荣臻亲自任命任湘为总工程师,令其迅速组建中央直属的“白云工程”队。

也许是内蒙古冬天特别冷的缘故,任湘的肺结核复发,不得不回北京治疗,医生建议切除病灶。任湘向医生求情说:“我是个地质队员,少不了在山区奔走,缺不得这块肺,暂且饶过它吧,下次再犯,随便你们切。”经过院方会诊,同意尝试对其采用保守治疗。

任湘住院期间,白云鄂博地质勘探工作进展得并不顺畅,105地质队提出无论如何都要把任湘同志请回去,任湘再次回到白云鄂博。1966年,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105地质队攻克了27种稀土元素矿物、15种铌矿物及几种放射性矿物的分析鉴定,稀土、铌在矿石中的含量及其所占储量比例的评价等诸多难关,对全部矿体结合开采现状连同铁矿一起重新圈定编图,并重新计算了白云鄂博铁矿储量,撰写完成了生产报告、科研报告、方法报告,这在全国勘探报告中是独树一帜的。同时,他们还提交了《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稀有元素综合评价报告》及系列实物和数千份原始记录、图件,证实白云鄂博不仅是个大铁矿,也是一座世界罕见的特大型稀土、铌、钍矿床。

 

开启北京地热资源利用之门

 

1971年初,任湘回到北京,任北京市地质局革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兼地矿处长。1972年1月24日,任湘任北京市地质局生产组组长,主管北京市地质局各项专业性工作。

当时,北京迫切需要寻找地热资源。为搞清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城内地热资源分布情况,任湘带队对各区域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经过勘探,他们探明京城内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京东的隆起部位,这些区域地下热水比较浅表,尤其是东城,下探七八百米就见效,而京西部,在断裂带以西,需要探到两三千米才见热水。

为了验证勘探结论,他们从东城开始,几个点同时钻孔。第一眼井布置在北京市氧气厂附近,钻探到700多米深即报捷,水温50多摄氏度。接着在天坛公园、北京火车站六站台外、新桥饭店相继打出热水。至此,北京已圈出地热异常面积30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现地热田的首都。

1979年,任湘以中国新能源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出访美国,是中美建交以来,派往美国考察的第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受到时任美国能源部长的老布什的接见。

1981年3月,任湘被任命为北京市地质局局长、党组书记。1982年,任湘和北京地质局有关同志向市政府汇报情况,提交了《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报告》,建议成立专业管理机构,加强地热资源的管理。当年,北京市编委同意成立该机构,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开始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截至1982年,北京城区查明地热田面积达100平方千米,在北京市地质局12年多的工作中,他深深爱上了地热这个事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10多年里,任湘先后考察了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地区的地热,创下了七进西藏、十下滇西的考察纪录,领导并参加编写《中国地热》《滇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针》《中国2000年、2020年地热发电战略及规划》《中国高温地热及其开发前景》等文献,先后促使全国3000多眼地热井得以开发,建起70多处温泉城,也因此被称为“地热之父”。

70年来,毛主席题词的“开发矿业”四个大字融入了任湘的血脉,成为任湘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任湘的座右铭,指引着任湘一直行走在开发矿业、报效祖国的路上,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尖兵,也成为中国矿业发展的见证者。

本文刊登于《中国矿业报》2020年2月17日第3版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