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全民网络办公,对地质信息化有什么启发?

 

意外的疫情,对经济的打击面相当之广,但是同时催生了一个重度需求:网络办公,大大小小的各行各业,无论过去有没有尝试过网络办公,都不得不开始探索网络办公的可能性。很多人对此叫苦不迭,其实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不适应,不适应的前提是什么,对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的不敏感,还没感受到网络化带来的好处,这也一定程度反应了大部分行业信息化的滞后和观念的转变困难。

 

回到地勘行业,其实我国地质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和地质信息服务体系。但是受制于行业特殊性和改革所遇到的壁垒,信息化仍然不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信息资源的积累上。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种差距虽然存在,但更大的差距表现在信息服务方面,大批已建数据库发挥的作用与其应该和可以发挥的作用相差甚远。数据利用率并不高,数据应用交叉综合利用率也不高,多限于项目组或内部使用。

 

高新技术驱动地质工作转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地质工作也在不断演变,变得更加先进智能。同时,城市地质信息化也在不断完善。IT技术及其应用是地质现代化的驱动力,也必将成为城市地质创新与现代化的推动力。从地质的数据源、数据基础设施、分析解释评价、地质的信息服务等方面来不断加强地质信息化

 

地质工作的信息化并不是全然的解决方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鸿沟、数据孤岛是普遍的现象。随着地质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我国积累的地质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但是,受数据格式、数据权限、数据存放地以及观念制约,即使同一个单位的人要想获得自己所需的数据,往往都要费一番周折,不同单位间数据获取难度则更大。

并且从技术上来讲,地质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其中包括静态与动态,2D与3D,地下与地上,原始、中间阶段与成果数据,且不同专业调查与监测各自进行。不管采用哪些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方法,都不能一项调查建立一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开发一个管理系统,而应该加强对城市地质调查数据的综合管理。如何对如此复杂数据进行综合管理是值得认真研究。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而面对海量碎片化非结构化数据、海量空间数据的挖掘,地质大数据能更加精确地梳理存在的问题,更加精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驱动地质调查从数字空间走向智能空间。云计算与大数据也将是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的地质信息共享服务

 

如何把那些零散的、各部门各自所有的地质资料统一归纳起来,实现地质资料的共享,促进地质工作顺利开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一个平台,将地质调查产生的地质资料和成果收集、处理、检查入库,形成多源、异构、海量的地质“数据中心”。同时,综合利用GIS、三维、数据库等技术,服务于基础的地质调查及专业研究、政府规划管理及决策支持、社会公众的地质信息共享服务。

 

地质需要为地质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机构工作人员提供查询、选择地质数据与地学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综合分析评价及应用,而且还可以为城市决策层提供在城市规划、发展、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地质资源利用、地质安全保障和地质条件优选等方面所需的系统的、全面的地质信息,也能体现社会化公益服务价值。

 

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应该整合、汇聚地质数据与产品资源,并基于不同用户的需求及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云端的数据共享。特别是针对地质调查专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一站式便捷实现云端在线数据共享,获取计算、存储、软件资源与各类信息服务。

 

当然,地质服务,还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贴合度和可理解的大众地质服务,而不仅仅是看不懂的文字报告。要辐射到地质全行业,不仅实现智能化的专业地质工作模式,也主动去了解公众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

目前,各类地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已经在多领域、多场合应用,比如服务规划建设,服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服务地质灾害业务管理,服务应急水源地选址,服务国土耕地质量监测,服务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研究,服务重大生命线工程检测,工程建设方案优选等。

 

未来要把各类平台逐步整合,并纳入规划、建设、管理中,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与服务等信息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数据库,拓展用户范围,发布更加丰富的地质信息产品,提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等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我国地质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大业者要逐步提升地质工作的科技水平及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整个地质调查信息化进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地质工作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

 

现代城市地质工作似乎听上去与公众生活相距甚远,其实不然。工程动工之前,都应进行科学勘查和选址,应出具所选地块的地质条件等基础数据,这就能有效避免类似常州毒地事件的发生,这也正是地质信息化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与地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老百姓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诸如地铁修建时是否会造成房屋开裂,地面沉降,周围的工厂是否在排放有毒物质影响地下水,发生滑坡泥石流前能否提前进行疏散等,都是公众密切关注的地质问题。

 

建议可以通过一套共享平台来提供城市地质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地质信息资料检索查询服务,并可实现地质新闻发布、地质环境信息检索、地质数据查询、地质数据智能分析、三维地质信息查询、地质科普服务等。

 

以后老百姓也许就能从微信、APP直接看到地质信息化的成果,也是从事地质调查事业的老一代工作者共同期待、乐见其成的局面,但如何能让地质信息化工作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地质工作者和相关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 END —

来源:整理自网络

本平台转载内容,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删除处理。


地一眼公开征稿!

我们希望您在这里表达关于“地质+互联网”、地勘行业转型的观点、想法和思考!我们将为您提供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平台,传递地质人的声音!

稿件要求:

1、文章必须原创首发,如若发现抄袭、洗稿等现象,后果自负,并追究原作者相关责任;

2、题材包括但不限于“地质+互联网”、地勘行业转型,文体不限;

3、来稿请加微信:dkkjxiaoyou

 

 

欢迎添加小编

微信号:dkkjxiaoyou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 长按二维码识别 >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