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大部分社会生产活动都处于停滞状态,同时,全球和国内的经济形势也错综复杂,一直以来的矿业下行压力并未减轻,反而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事业单位改革越来越向着深水区进发,各省的传统地勘单位转型迫在眉睫。各路专家给出了种种方案,部分省市已经作出不同方向的改革示范,但是最终效果都还未充分的显示出来。都没能触摸到真正的改革痛点,那么,地勘单位改革到底应当秉承怎样的思路来推进呢?
地勘单位面临的新形势
1、经济
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大背景影响下,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平稳增长期,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常态。
2、地勘投入下降
受政策和矿业发展周期影响,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在2012年到达顶峰后,便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连年下降。且在一定时期内受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地勘投入仍将延续下行趋势。
3、地勘投资变化
传统固体矿产勘查需求增速逐渐放缓,勘查投入总量不断下降,以稀土、煤层气、页岩气等为代表的矿产勘查投入快速增长,以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为重心的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生态地质悄然兴起,需求旺盛。
4、地勘产能过剩
国内现有地勘单位2600余家,从业人员50万人,依旧保持“百局千队”的发展局面,单位间职能相近、业务雷同,同质化竞争激烈。产能过剩问题逐渐突出,勘探市场出现持续下滑。
地勘单位如何拓展市场?
近几年来,受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矿业发展低迷、需求萎缩、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下降的影响,地勘行业发展困难重重。地勘行业发展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就是一句话:地勘产业转型不到位,地勘业务萎缩,经营收入下降。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拓展市场呢?
1、优质服务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争取到的每一个项目做成精品,做好服务,只要质量过硬,竞争力增强了,后面再承接项目就容易多了。客户一般是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无法自己解决,才会来找地勘单位。项目一般都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这个时候把项目做好、服务做好,就很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以后客户再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还是地勘单位。
2、前沿技术
科技打开了地勘单位另外一个思路。有些技术也许并非是新出现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应用到地勘方面,就属于比较前卫的技术。比如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到地面变形监测中,就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地面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勘单位可以考虑和高校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先进的科学理念。
3、转型升级
从传统的地质勘查、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与恢复治理,向绿色矿山建设、土壤污染防治、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等方面转型。土壤污染调查业务市场非常大。某省提出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里,第一期规划有420多个项目,一个项目就算是投入50万元,就有2亿多元的市场。
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转型升级肯定会来,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就看地勘单位能否抓得住正确的方向。
1、新能源
随着国家在保护环境上的坚决态度,强调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及在生物能、地热能、煤层气、页岩气等能源方面的工作部署,为地勘单位在新能源发展上指明了方向。
2、服务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中,这为地质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服务民生地质
近年来,国家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部署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不动产测量、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落实推进土地整治、土地复垦与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市地质等项目,为地质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国家重点扶持领域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能源与矿产资源方面的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迫切需要地勘单位提供基础性、先行性工作。
5、矿业权开发
矿业权是地勘单位能否成功转企的关键,地勘单位要实现成功转企,必须重新建立起投入产出循环机制,取得其作为市场交换的商品——探矿权、采矿权及矿产品,才可能作为独立个体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地勘单位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矿业权的取得至为关键。
6、现代化管理
地勘单位要想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在管理模式、制度上与市场接轨,并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内控管理、强化预算管理、提升法制化管理,推动地勘单位形成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机制。
地勘单位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勘单位能否成功转型,事关单位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地勘单位要积极研判、认真分析、主动作为,顺应国家战略规划和能源结构改革调整,积极推进本单位的改革突破和转型发展,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挥专业优势,找到发展的参与点与契合点,成为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这场疫情攻坚战必定胜利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