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发展之基、生产之要。能源资源作为我国工业的“粮食”和“血液”,其保障程度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局。而能源资源基地作为提供能源资源保障的最基础地区,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首次提出的能源资源基地概念,主要目的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图1 四大区域能源资源基地分布
据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当前,全国共有103个能源资源基地,涉及21个矿种、5大矿类,分布在我国23个省(区)和海域。
要想建设好打造好能源资源基地,必须精准把握好能源资源基地的内涵。
“能源资源基地是指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且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的重点成矿区带(重要含油气盆地)中,考虑资源储量、开发利用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外部条件等,划定的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核心区域。”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人员表示,能源资源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在国家宏观尺度上,引导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促进整装勘查和整体开采,提高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水平,形成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的战略核心区域。
据中国矿业报记者了解,能源资源基地主要有四大任务:
一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底线,充实资源家底。
能源资源基地是我国大中型矿产地集中分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矿产资源储量,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军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大量必需工业原料和产品的重要职能。同时,通过培育打造能源资源基地,不断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充实我国资源家底。
二是促进矿产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优化开发结构。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总体偏低,大型和超大型矿山少,小型矿山和小矿偏多,“多、小、散”的开发局面还未得到根本转变。通过能源资源基地建设,要在空间上形成矿产资源开发的若干个集中区,从而促进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空间集聚及集约化开发,实现开发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造绿色矿业发展引领区。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领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要将能源资源基地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监管区域,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改善矿区生产和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与水耗,规范开发秩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全方位推动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打造成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引领区。
四是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矿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能源资源基地作为我国大型矿业集团的集中地,应主动承担起培育矿业发展新动能的任务,加快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推动矿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图2 省际能源资源基地分布(单位:个)
我国能源资源基地分步比较广泛。按矿种分布情况看,全国能源资源基地共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矿、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镍矿、铅矿、锌矿、钨矿、锡矿、锑矿、钼矿、金矿、磷矿、钾盐、稀土、石墨、锂矿等21个矿种,涵盖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5种矿类。从矿类分布来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数量最多,达43个,其次为能源矿产资源基地26个,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基地分别为15个和14个,非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为5个;从矿种数量来看,煤炭、铁矿和铅锌矿资源基地达到或超过了10个,油气资源基地为9个,铜矿、钨锡锑多金属和金矿资源基地均为7个,铝土、稀土和石墨资源基地为6个,锰矿资源基地为5个,其他矿种资源基地数量在5个以下。
按空间分布情况分析,一是从四大区域来看,能源资源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基地数量最多,达57个,超过了全国的一半;其次为中部地区,达到30个;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9个和5个;海域有2个。
能源矿产的资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数量达14个,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其次为中部地区6个;东部地区、海域和东北地区分别为3个、2个和1个。黑色金属的资源基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占到7个,中部地区占到5个,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2个和1个。有色金属的资源基地中,西部地区占到了55%,中部地区占35%,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比不足10%。11个非金属矿产的资源基地中,有8个分布在西部地区,2个分布在东北地区,1个分布在中部地区。综上所述,无论是基地总体分布还是分矿类分布,西部地区均占据绝对优势。
二是从省际分布情况看,103个能源资源基地分布在我国23个省(区)加海域,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和重庆未进行部署。其中内蒙古和新疆资源基地数量超过了10个,山西、湖南、四川、安徽、云南、青海资源基地数量达到或超过了5个,黑龙江、江西、河南、广西、贵州和陕西分别为4个,其余省(区)资源基地数量在3个及以下。
能源矿产的资源基地分布在我国13个省(区)加海域,其中新疆、山西和陕西均占到了3个,内蒙古、河北和海域均为2个。黑色金属矿产的资源基地分布在我国11个省(区),其中新疆占到了3个,湖南和安徽均为2个。有色金属基地分布在我国19个省(区),其中湖南达到了5个,内蒙古、山西、四川、青海、江西均为4个,云南、河南、广西和甘肃均为3个。非金属矿产的资源基地分布在我国8个省(区),内蒙古、四川、黑龙江均为2个,新疆、湖南、云南、青海和贵州均为1个。
能源资源基地重在建设和管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能源资源基地作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供应的战略核心区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和重点建设,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安排及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保障,大力推进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能力达到全国的95%以上,石墨、稀土等资源基地超过80%,钨、锡、锑、磷、钾盐等资源基地达到50%左右。
同时,《规划》强化重点矿区开发利用监管,要求以战略性矿产为重点,划定267个国家规划矿区,作为重点监管区域,打造新型现代化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实行统一规划,优化布局,提高门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利用,支撑能源资源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