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新疆乌恰县圈定锰矿体25条,提交找矿靶区2处,资源潜力超千万吨

  • 2019-12-30 08:40:46
  •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 作者:许明 陈贺起
  • 0
  • 0
  • 添加收藏

原标题:新疆吉根地区锰矿调查开辟泥盆系找锰新方向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新疆吉根地区在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地层中新发现锰矿体。通过吉根一带1∶5万矿产地质调查,大致查明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圈定锰矿体25条,提交锰矿找矿靶区2处,预测500m以浅锰矿资源潜力1406.15万t;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初步掌握区带锰矿开发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

1.项目概况

“新疆乌恰县吉根一带锰矿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子项目,归属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承担。工作周期为2015—2017年。主要目标任务是以沉积型锰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兼顾其他矿产,在对以往工作资料和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追索含矿岩系,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槽探揭露和钻探验证,力争实现吉根一带锰矿找矿突破或新发现,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南疆工程重点矿种勘查目标的实现。

2.成果简介

(1)大致查明吉根地区含锰地层的分布情况,圈定出两条含锰岩系。吉根地区含锰地层为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D1s),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走向延伸稳定,分布广,长度大于60km,宽约20km,且背向斜构造发育。在含锰地层中发现两条稳定的含锰岩系,分别为:Ⅰ号含锰岩系、Ⅱ号含锰岩系。(图1),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Ⅰ号含锰岩系分布于博索果山一带,长度大于28km,向北未圈闭。含锰岩系中圈定锰矿层断续长约14km,由南往北发现的锰矿点有克尔克昆果依山锰矿点、博索果山锰矿点、库孜滚山锰矿点等;Ⅱ号含锰岩系分布于吉根乡-铁列克一带,呈北东向分布,长约20km,向北未圈闭。含锰岩系中圈定锰矿层断续长约11km。

新疆乌恰县圈定锰矿体25条,提交找矿靶区2处,资源潜力超千万吨

图1 新疆乌恰县吉根地区含锰岩系及矿点分布图

1—全新统冲积层;2—全新统洪冲积层;3—下更新统西域组;4—中新统安居安组;5—中新统帕卡布拉克组;6—喀什群;7—上白垩统-古新统英吉沙群;8—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9—中泥盆统托格买提组;10—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11—上志留统-顶志留统塔尔特库里组;12—蛇绿杂岩脉;13—含锰岩系;14—地质界线;15—角度不整合界线;16—逆断层;17—性质不明断层;18—锰矿点;19—铜矿点

(2)厘定了吉根地区含锰岩系地层层序。该地层按其岩性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D1s1)主要岩性为浅灰绿色厚-巨厚层细粒岩屑砂岩、黑色硅质岩;第二岩性段(D1s2)主要岩性为浅灰色薄层变细粒石英砂岩、浅灰绿色含粉砂质泥板岩、深灰色砂砾质粘土板岩、硅质粉砂质板岩,夹灰色泥晶灰岩透镜体,黑灰色泥质硅质板岩、深灰色薄层硅质岩;第三岩性段(D1s3)主要岩性为深灰色厚-巨厚层泥晶灰岩、青灰色块状微晶灰岩;第四岩性段(D1s4)为浅绿色千枚岩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锰矿层产于第二岩性段的硅质岩、泥灰岩中,含锰岩系层位稳定, 厚度133~363m,锰矿体严格受此层位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图2)。

新疆乌恰县圈定锰矿体25条,提交找矿靶区2处,资源潜力超千万吨

图2 博索果山一带含锰地层柱状对比

1、2、3—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第三、二、一段;4—锰矿体及品位厚度;5—细晶灰岩;6—硅质岩;7—硅质板岩;8—泥岩;9—炭质页岩

(3)基本查明了吉根地区锰矿矿石质量特征。矿区地表为氧化锰矿石(图3-a),深部为原生碳酸锰矿石(图3-b),氧化深度一般为20~30m。

新疆乌恰县圈定锰矿体25条,提交找矿靶区2处,资源潜力超千万吨

图3 新疆吉根地区锰矿矿石矿物特征

a—地表氧化锰矿石;b—深部碳酸锰矿石;c—碳酸锰矿石(单偏光);d—碳酸锰矿石(斜照光);Rds—菱锰矿;Py—黄铁矿

氧化锰矿石:钢灰色—黑色,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为软锰矿,含量30%~40%,少量硬锰矿,含量1%~5%;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含量40%~50%,其次为粘土,含量15%~20%。软锰矿:钢灰色—黑色,不透明半金属光泽,表面常呈浅蓝金属青色,条痕蓝黑至黑色,他形粒状,粒径细,多在0.02~0.08mm之间,集合体呈针状、棒状、放射状,少量呈土状或烟灰状,彼此紧密连生在一起,构成不规则条带状或团块状。硬锰矿:黑色,隐晶质结构,粒径0.01~0.05mm,呈细脉浸染状分布。白云石:无色,他形粒状,粒径0.005~0.03mm,具正高—负低闪突起,正交偏光下具高级白干涉色,部分略带褐色,可能为锰白云石。粘土矿物:无色,常和铁锰质互染呈褐黄色,多呈极细的粒状、鳞片状集合体,粒径多小于0.005mm。

碳酸锰矿石:褐红色,微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锰矿,含量30%~45%;微量黄铁矿,含量小于1%。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含量40%~50%,其次为粘土,含量15%~20%。菱锰矿:浅粉色,裂隙中部分菱锰矿发生氧化蚀变呈褐黑色。呈他形粒状或隐晶胶状,粒径0.01~0.03mm。低硬度,强非均质性。正交偏光下具高级白干涉色,正高—正低闪突起,较低的反射率和显著的双反射(图3-c),斜照光下可见玫瑰红色内反射(图3-d)。菱锰矿集合体多呈条带状分布。黄铁矿:沿裂隙两侧发育,浅黄色,呈高反射率,他形粒状,粒径0.01~0.05mm,高硬度,磨光较差,均质性。可见黄铁矿沿裂隙两侧发育。白云石和粘土特征同软锰矿石。

(4)初步认为吉根地区锰矿成因类型为海相沉积加热液改造型。认为锰矿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生含锰矿层的沉积阶段。吉根地区处于中天山结晶岩带的北缘,该结晶岩带是由前寒武纪地层组成,古生代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成为矿源层。锰质可能来源于该区古老的地层,这些岩石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锰质充分从含锰岩石中被分离出来,形成含锰较高的分化壳,随着早泥盆世海水的侵入,锰质被溶蚀、搬运集中于海盆地边缘沉积形成锰矿层。矿层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的控制,产于下泥盆统的硅质岩-碳酸岩建造中。锰矿体呈较规则的似层状,产于千枚岩化泥质粉砂岩、硅质岩、泥硅质岩与灰岩透镜体中,具有固定的层位,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形态随岩层褶曲而弯转。锰矿沉积时构造较稳定,氧化程度相当高,呈半氧化环境。后经受轻微的区域变质作用,其后地表部分矿层发生氧化作用;第二阶段为热液改造阶段。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发生洋岛火山喷发事件(矿区地表出露的蛇绿杂岩可作为依据),表明此时岩浆热液活动剧烈,为深部热卤水流动提供动力来源。华力西早期(早泥盆世末)早古南天山洋壳沿萨瓦亚尔顿—吉根海沟向塔里木板块下强烈俯冲,洋盆闭合。由于强烈的挤压、俯冲、剪切作用,在形成萨瓦亚尔顿—吉根缝合线的同时,使处于缝合线西侧具半深海—深海相复理石沉积的萨瓦亚尔顿组细碎屑岩建造、硅质岩建造遭受剪切变形、变质,由于变形及深部热卤水液的影响,使锰矿层出现沿走向和倾向出现尖灭再现,局部膨大富集的特征。

(5)通过地质调查,圈定2处锰矿找矿靶区, 预测该区锰资源量达中型以上规模。全区共圈定锰矿体25条,长100~900m,平均厚0.26~10.9m,Mn平均品位9.81%~36.37%,提交博索果山、铁列克2处锰矿找矿靶区,通过资源潜力评价,500m以浅预测锰矿资源总量1406.15万t。

(6)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认为区带锰矿开发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优越,利于开发。锰矿区距离S305省道约14km,且有边防公路,交通便利;在选矿厂范围内为无人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基本无地表生态;项目供电可从吉根乡引接,吉根乡已建有一座110kV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kV、35kV和10kV;项目供水可从克孜勒苏河上游支流的吉根河流域供给,河流水流量大,水源充足;生产、生活物资由吉根乡、乌恰县、阿图什、喀什市供应。

3.成果意义

通过项目实施,初步查明吉根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锰矿成矿规律,提交锰矿找矿靶区2处,评价了资源潜力,该成果是继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系锰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南疆地区又一新的锰矿找矿方向,有效拉动和引领了地方财政和商业投入,将为地方矿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许明 陈贺起供稿)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