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由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下称“淡化所”)与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大锰”)联合建立的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在中信大新锰矿正式揭牌成立。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为提高我国锰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降低过程能耗等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同时为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和绿色矿山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该实验室将依托淡化所在科研硬件设施、技术成果、人才资源和中信大锰在资源和产业链方面的优势,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尾矿渗滤液、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尾渣洗涤及锰资源回收利用,源头治理金属锰矿渣资源化利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签约和揭牌仪式现场
淡化所所长李琳梅和中信大锰董事长郭爱民共同为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揭牌。
李琳梅表示,此次大型企业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实现战略性互动合作,是合作双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此次合作将淡化所在海水资源利用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应用于锰矿废水、废渣的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是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有益尝试。该实验室力争在几年内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锰矿废弃物减量化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绿色矿山示范基地。
作为拥有全球最丰富锰系产品线和最长锰产业链的中信大锰,将通过合作获得节能减排、效益提升等多方面的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支撑。中信大锰技术负责人黄炳行以大新锰矿年产2万吨高纯硫酸锰项目为例,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该实验室建成后,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每年可从锰矿废水中回收氢氧化锰、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无机盐产品8000余吨,降低能耗30%以上,年节电115万千瓦时;并可实现锰矿废渣无害化处理和硫酸钙、硫酸镁、氢氧化铁等资源化利用,废渣年排放量可减少15万~21万吨;而且产品中钙镁杂质去除率达97.5%,一年可节约蒸汽1.2万吨,品质提升后的高纯硫酸锰售价将提高1倍,预计年产值翻一番,达到6000万元。
据了解,该成果可在全国锰矿行业进行推广。到时,我国每年将可减排金属锰废渣195万~270万吨、节电1000万千瓦时、节约蒸汽12万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