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古丈复背斜地区具有较好钒矿找矿潜力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根据湖南省保靖—沅陵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及矿产检查成果,在古丈复背斜地区圈定钒矿找矿靶区4处,均具有中型及以上矿床规模,预测新增V2O5资源量110.53万t,显示该区沉积型钒矿具有很大找矿潜力。
1.项目概况
古丈复式背斜是湘西北钒矿的重要找矿远景区,主要为寒武系海相沉积型钒矿。含钒岩系分布广泛,钒矿(化)点较多。其中,古丈县岩头寨钒矿为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钒矿床,白岩钒矿为中型钒矿床。“湖南省保靖—沅陵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子项目,归属于“湘西—滇东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承担。工作周期为2016—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在保靖—沅陵地区开展古丈县幅(H49E021008)、清水坪幅(H49E021009)、溪马镇幅(H49E022008)及河蓬幅(H49E022009)1∶5万矿产地质调查。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矿产地质专项填图、遥感、科研等工作,圈定异常范围,开展异常查证及矿产检查,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评价全区锰、磷、钒矿总体资源潜力。本次工作对区内含钒岩系及钒矿层进行了系统调查、取样、分析。除岩头寨钒矿、白岩钒矿外,发现区内含钒岩系地表延伸长超40km,新圈定钒矿找矿靶区4处,均具有中型及以上矿床规模,预测钒矿资源潜力1000万t以上,古丈地区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基地。
2.成果简介
(1)在古丈复背斜地区,通过地表调查和深部验证,结合化探异常特征及以往资料分析,在区内圈定钒矿找矿靶区4处(图1),新增3341类V2O5预测资源量110.53万t。
大龙—西岐钒矿找矿靶区:位于古丈复背斜北西翼,区内含钒岩系分布罗依溪镇大龙村—双溪乡西岐村一带牛蹄塘组下段含硅质炭质页岩及薄层硅质岩中,北东向展布,钒矿体走向长约11km,厚度3.72~12.87m,平均8.29m,V2O5含量一般0.61%~1.14%,平均0.84%,估算V2O5资源量(3341)48.73万t。
排花—夯娄钒矿找矿靶区:位于古丈复背斜北西翼狗脑山一带,钒矿层呈环形展布,倾角较缓(10°~15°)。地表控制钒矿体走向长约13km,厚度2.0~11.58m,平均7.61m,V2O5含量一般0.58%~0.94%,平均0.73%。矿体整体较连续,局部被断层错断,估算V2O5资源量(3341)13.30万t。
凤鸣溪—丫角山钒矿找矿靶区:区内钒矿层位于古丈复背斜南东翼剪刀洞—葛藤寨一带牛蹄塘组下段含硅质炭质页岩中,该处钒矿段为古丈县特大型钒矿床—岩头寨钒矿的西南延伸段,呈北东向展布,剪刀洞—葛藤寨一带含矿层位走向长约6.0km,局部被断层错断或被白垩系地层覆盖,钒矿体厚度5.74~18.13m,平均11.56m,V2O5含量0.73%~0.92%,平均0.81%,估算V2O5资源量(3341)24.66万t。
天桥山—黄金寨钒矿找矿靶区:位于天桥山—马颈坳向斜的西北翼,钒矿层地表控制长度约12.0km,呈北东向展布,厚度4.90~14.00m,平均8.30m,V2O5含量0.60%~0.92%,平均品位0.77%,估算V2O5资源量(3341)23.84万t。
(2)总结了区内钒矿成矿规律。区内钒矿层赋存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下段含钒岩系中,岩性主要为含硅质炭质页岩及含炭质硅质岩。含钒岩系底板为硅质岩,顶板为含炭质页岩。含钒岩系主要有页岩型(上部)和互层型(下部)两类,页岩型钒矿的厚度比互层型大,品位比互层型低。在古丈复背斜北西翼的两种含钒类型一般直接接触(图2-a),局部地段以含磷结核层分割;而在南东翼两种含钒岩系类型以灰质白云岩分割(图2-b),局部地段见含磷结核层(图2-c)。钒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床工业类型属层状矿床,其矿石特征见图2-d。
a—页岩型钒矿与互层型钒矿分布特征;b—钒矿标志层灰质白云岩分布特征;c—钒矿标志层含磷结核层及灰质白云岩分布特征;d—互层型钒矿石特征
(3)总结了钒矿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综合异常分布规律。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含钒岩系中,特征元素组合为V(892.3×10-6)、Mo(40.53×10-6)、Ag(8.054×10-6)、Ni(85.8×10-6)等,其中V在硅质炭质页岩与炭质硅质岩(即下矿层中互层矿)中含量最高,Ag、Mo等也有类似的含量特点等,明显高于上覆地层石牌组灰绿色页岩和下伏地层留茶坡组硅质岩夹少量硅质炭质页岩的相应元素含量,为矿区特征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由此可见,V、Ag、Ni、Mo等元素异常组合为古丈地区沉积型钒矿床找矿的有效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组合。
古丈地区钒异常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沿古丈背斜构造及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地层出露成北东向展布。其中,钒异常强度和规模较大,钒异常带与已知含钒岩系相套合(图3),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为后续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4)深化了对该区钒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的认识。根据对区内岩头寨等典型钒矿床研究,分析认为早寒武世初期古丈地区处于扬子陆块东南被动大陆武陵盆地边缘的斜坡。晚震旦世晚期,扬子陆块被动边缘发生拉张裂陷,引发海底溢气事件,继续向海水中提供矿物质。同时,区域内发生大规模海侵,测区沉积环境逐步演变为深水陆棚相。钒、钼、镍、银、硒等被生物、炭泥质物、硅质胶体(溢气作用形成)等吸附,随着炭质页岩、硅质岩等成岩作用而沉积成矿。因此区内钒矿的形成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等多因素控制,具有正常海水沉积、热水沉积及生物化学沉积等多重特点,且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占主导因素。
3.成果意义
通过该区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深化了区域钒矿成矿规律的认识,建立了找矿标志,对区内钒矿资源潜力作出了初步评价,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湖南古丈复背斜地区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沉积型钒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