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随枣北部七尖峰地区新发现钨矿产地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通过开展湖北随州天河口—历山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在随县王家台地区新发现小型钨矿产地1处。金银钨矿化产于北东—北东东向次级脆性断裂中,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钨多金属矿。矿区内初步圈定6条金银钨多金属矿体,初步估算经工程验证的WO33341总资源量5752t,进一步拓宽了随北地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钨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1.项目概况
“湖北随州天河口-历山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子项目,归属于“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武当—随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由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工作周期为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主要目标任务是按照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要求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以先进理论、技术方法为指导,系统收集分析区域地物化遥及矿产等成果资料,以金、银、钼、镍及萤石矿为主攻矿种,开展1∶5万矿产地质专项填图、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遥感地质解译等工作,查明控矿地质条件,圈定异常和矿化有利地段;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地物化遥等手段,配合地表工程,开展异常查证与矿产综合检查,圈定找矿靶区,探讨成矿模式。综合各类工作成果,对全区资源潜力作出总体评价。完成地质调查总面积872km2。预期提交找矿靶区2~3处。通过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应用有效的找矿方法和手段,综合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在随县王家台地区新发现钨矿产地1处,找矿取得了新的进展。
2.成果简介
(1)研究总结了王家台金银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区内发现6个金多金属矿体。区内出露地层包括武当岩群、耀岭河组、陡山沱组一段和少量的第四纪冲积物(图1);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裂,其中与本区金多金属矿化密切相关的构造主要为北东—北东东向次级断裂。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形成较晚,长60~300m,宽0.2~1.5m,倾向136°~167°,倾角32°~51°,断裂带中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伴有金、银、钨、铅多金属矿化,为矿区重要的容矿构造;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发育,矿区南西侧约2.5km处为七尖峰杂岩体之三合店岩体,岩性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区内脉岩发育,主要有石英脉、煌斑岩脉、变辉长辉绿岩脉等,其中石英脉与本区成矿作用联系紧密。区内发现金多金属矿体6个,产于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蚀变带中,矿石类型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图2)。围岩蚀变类型为硅化、褐铁矿化、黑钨矿化、绢云母化、白钨矿化等,此次为随北地区首次发现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型复合型金银钨多金属矿(化)点,以沿断裂充填并发生交代作用后形成的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蚀变岩和含矿石英脉为主要赋存载体,区内矿体特征见表1。
1—第四系冲积物;2—陡山沱组一段;3—耀岭河组;4—武当岩群;5—变辉长辉绿岩脉;6—煌斑岩脉;7—石英脉;8—碎裂岩;9—局部混合岩化带;10—地质界线;11—平行不整合界线;12—角度不整合界线;13—性质不明断层;14—片理产状;15—矿体及编号
a—褐铁矿化、黑钨矿化蚀变岩;b—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岩;c—褐铁矿化蚀变岩夹有含黑钨矿石英团块;d—黑钨矿化石英脉
表1 王家台金银钨矿区矿体特征
(2)矿床成因取得新认识。通过矿区含黑钨矿石英脉的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在成矿作用的晚期可能伴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通过矿区含黑钨矿石英脉矿石样品Rb-Sr同位素测年分析,得出等时线年龄为142±3Ma,结合七尖峰岩体最新的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成岩年龄为141±0.98Ma,本区成岩时代和成矿时代的耦合性反映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作用提供热源和矿源,是燕山中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3)本次工作初步估算WO3资源量5752t、Au1.35t,达小型钨矿产地规模。考虑1∶5万水系Au异常形态沿黑龙潭-卸甲沟断裂带呈北西向串珠状展布,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并且在异常带南东侧发现典型黑龙潭金银矿和卸甲沟金银矿等典型矿床,Ⅲ、Ⅴ号金银钨多金属矿体在走向上和深部延伸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控制,推测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新发现的王家台金银钨多金属矿已成功拉动湖北省地勘基金投入勘查250万元,中央财政项目的引领作用得到体现。
3.成果意义
本次新发现的王家台金银钨多金属矿显示沿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矿化强度高,进一步拓宽了随北地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钨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对指导随北地区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为区域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周豹 朱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