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首批滨海湿地全球观测网运行成果发布

  • 2019-09-25 18:07:04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0
  • 0
  • 添加收藏

原标题:

鳌山论坛—“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研讨会暨世界海洋大会海洋生态地质分会在青岛举行

我国首批滨海湿地全球观测网运行成果发布

 

金秋青岛,海风拂面。9月22日,鳌山论坛——“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研讨会暨世界海洋大会海洋生态地质分会拉开帷幕。本次会议主题为“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主要关注气候变化、水体污染、生物入侵、蓝碳埋藏等影响湿地生态功能的热点问题,研讨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为全球科学家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会议现场

 

海岸带地质调查研究一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重点任务,该局专门设立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围绕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方向,调查评价重点地区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破解制约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地质问题,大幅提升成果服务水平和地质灾害预警能力,为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和海域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会议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叶思源研究员介绍了我国首批4个滨海湿地增温研究全球观测网野外监测站建设运行成果和有关数据。全球变暖会通过与温度有关的环境因子变化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野外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模拟增温试验是进行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和相关环境因素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科学问题。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于2018年在我国辽宁盘锦、山东东营、江苏盐城新洋港和四卯酉滨海湿地建设了4个滨海湿地增温研究全球观测网野外监测站。这4个监测站布设于我国北方芦苇和互花米草植被类型的滨海湿地,与美国佛罗里达湿地、西班牙埃布罗三角洲以及丹麦斯凯灵恩半岛湿地建设的监测站共同组成了全球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可以开展全球不同纬度带、不同生境、不同历史演化阶段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比研究,为全球科学家解决滨海湿地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平台。

监测对象包括滨海湿地的大气、地表水、孔隙水、土壤和植物等多圈层多要素。自动监测的内容包括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的光合、生态系统呼吸、硫化氢释放通量以及地表高程动态变化。现场调查的内容包括生物量调查监测、表层土壤和孔隙水取样、环境理化参数初步测试,以及芦苇生境区大气下垫面的二氧化碳、水分等物质和能量交换监测等。监测站可持续地产出数据,每站每天可获得46个观测参数的监测数据,自2018年5月来,4个站累计获得约7600万组数据,总数据量超过30G,大部分数据可以实时在线观测,并通过“地质云”共享下载。监测网运行一年多以来,通过连续观测收集环境气象数据,设置增温情境对比研究增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初步掌握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的影响情况。

监测网获得的长期监测数据将有效甄别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质过程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揭示滨海湿地生物地质演化过程的影响机理,应用于湿地保护与修复实践活动,服务于政府决策和湿地管理部门,助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

论坛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丹麦、荷兰、西班牙以及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50余家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代表国际滨海湿地最新研究成果的22个学术报告在大会亮相。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