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鄂尔多斯盆地煤油田勘查钻孔大数据运用与铀矿找矿突破

  • 2019-08-28 23:29:52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0
  • 0
  • 添加收藏

铀资源调查是保障我国国防安全和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铀矿团队以铀矿工程和“973”计划项目为平台,在鄂尔多斯等北方主要盆地围绕砂岩型铀矿找矿突破、铀矿成矿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等关键问题,通过铀矿调查评价,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沉积环境、成矿流体等专项调查以及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产学研深度融合,70余人历时8年,在鄂尔多斯盆地总投入1.7 亿元,取得了多项找矿成果和理论新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简图

 

解决的主要问题:①创新思路引领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促使鄂尔多斯盆地跃升为世界级产铀盆地;②新发现铀矿产地8 处(其中大型2处),为盆地核能源基地建设增加了资源保障;③查明煤铀空间关系,为煤铀科学开发时序提供了重要依据;④初步查明盆地铀矿成矿地质背景,揭示出盆地巨大的找矿潜力。

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①项目建立的利用煤、油钻孔资料“二次开发”技术成果,已及时推广应用到煤田、油田、核工业、地矿等不同行业队伍的砂岩型铀矿选区和找矿工作中,快速圈定了一批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节省了巨额勘查经费,缩短了铀矿勘查周期;②项目开发了钻孔数据库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勘查资料;③重点地区找矿成果促进了部分省地勘基金的地方勘查投入;④产学研深度融合,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项目和国际地球科学对比计划项目。

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①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环境的模式层序,建立了反映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垂向分带模式;②提出了“盆内隆缘式”、“红黑岩系”等重要理论认识;③建立了“232”找矿方法体系的找矿预测模型;④编制了系列砂岩铀矿调查技术要求。

鄂尔多斯盆地某砂岩型铀矿矿体 3D 模型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①牵头组织不同行业队伍近6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铀矿工作;②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铀矿团队被评为“ 2015年天津市模范集体”和“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团队有 20 余人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其中,2人成为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6人成为基金项目负责人;2人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4 人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人才”荣誉称号。

业内多家单位认为,该项目利用煤田资料、油田资料开展铀矿勘查的模式具有先进性,极大提高了铀矿找矿效率,缩短了铀矿找矿周期,开创了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新局面。□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