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原标题:江西上富—奉新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取得新认识
摘要:经过对江西九岭上富—奉新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厘定了测区的岩石地层序列及地层格架,阐明了奉新古近纪盆地演化特征;将侵入活动划分为新元古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3个时期,建立了调查区侵入岩活动序列;厘定了断裂性质、期次及先后顺序,建立了调查区构造格架。查明了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背景,系统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探索了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隆起新元古代花岗岩岩浆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宜丰岩组构造-岩石特征及形成环境等科学问题。
1.项目概况
“江西1∶5万上富镇、奉新县、下观幅区域地质调查”子项目,归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钦杭成矿带德兴—歙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由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具体承担实施。项目周期为2016—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明区内各地质实体物质组成、时空分布及成因,建立地层、岩石、构造基本格架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主要控矿因素,系统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2.成果简介
(1)确定宜丰—景德镇构造带的北界。区内宜丰岩组是一套以碎屑岩为主夹火山岩(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等)的变质岩系,其中的碎屑岩具有变质粉砂岩与千枚岩组成的韵律层理,局部发育水平层理,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根据前人1∶25万上高幅、江西省地质志资料,结合本次在下观幅观察到的接触界线关系,确定了宜丰岩组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之间为先侵入后逆冲推覆的接触关系(图1、图2)。提出宜丰—景德镇构造带的北界应从桥西—汪家圩南移至宜丰—村前一带。
图1 新元古代九岭岩体与宜丰岩组呈侵入接触关系
(下观幅D4348)
1—宜丰岩组硅化角岩化绢云千枚岩;2—九岭序列花岗闪长岩;3—接触面及细粒边;4—侵入面产状
图2 新元古代九岭岩体与宜丰岩组呈断层接触关系
(下观幅D4320)
(2)查明了奉新盆地古近纪地层郑家渡组和奉新砾岩岩性组合及沉积环境。其沉积相可划分为冲积扇扇根相、扇中和远端,局部发育辩状河及局限湖泊相,提出奉新红盆地经历了断陷、抬升迁移、消亡3个演化阶段(图3),始于始新世,消亡于渐新世。
图3 奉新盆地沉积演化发展阶段略图
1—新元古代双桥山群;2—九岭花桥岩体;3—郑家渡组下段;4—郑家渡组上段;5—奉新砾岩;6—控盆(正)断层;7—地质界线;8—剖面线
(3)获得九岭岩体中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锆石U-Pb年龄为833Ma,提出这类包体代表九岭地区第一阶段岩浆侵入活动这一新认识(表1)。结合野外侵入接触关系及本次新获得的833~780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将九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并对其岩浆侵位机制、成因、构造背景、构造岩浆演化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其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
表1 调查区新元古代花岗岩演化阶段划分表
(4)对调查区地质构造进行系统调查,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重点对越山、上富-观下、花桥-汪家圩韧性剪切带及九岭南缘推覆体进行了详细研究,查明了其规模、几何学、运动学特征。
(5)查明了区内北东东(近东西向)深大断裂和北东向断裂分别为新元古代和燕山期控岩、控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为燕山晚期铌钽矿控矿构造,对指导区内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6)查明了区内铌钽、铜金等矿床(点)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系统总结了区内铌钽、铜金、钨锡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了地层、岩浆岩、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总结了铌钽、铜、金、钨、锡主要矿种的成矿规律。
3.成果意义
获得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年龄,为研究江南造山带九岭地区岩浆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首次提出九岭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对研究江南造山带东段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宜丰岩组构造-岩石特征、形成环境的新认识,对区域构造边界的厘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查明了区内铌钽、铜金等矿床(点)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为九岭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勘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新发现的吹火岭金矿、槽山坳粉石英矿等5处矿(化)点和圈定的9处找矿有利地段,为进一步开展区内矿产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找矿线索。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张福神 徐进 钟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