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勘探是“费时费力费钱”的高科技工作,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中经过地质勘探探明的部分,包括其数量、质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的“户籍”。只有经过地质勘探探明矿产储量才是现实的、有用的资源。因此,科学专业的判断,在其复杂的成果可靠性认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近期,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部署“讲述部史部风、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以传承本单位优良传统,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热情动力,促进队伍融合,打造政治文化品牌。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储委工作的老党员,有义务讲好“储委故事”。
历史沿革
储委原为全国和各省级矿产储量委员会的简称,是国家审批矿产储量的机构,其主要职责通俗的说法就是“审报告、编规范”。
1953年10月8日经党中央批准成立后,储委履行矿产储量审批核心职能,审批了一批重要矿产基地的勘探报告,支撑了一批重要矿山建成,冲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为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1961年,储委组织了全面的复审核实,抽调了1080名有经验的技术干部,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重新核实了我国矿产储量家底,理清了地质勘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进地质勘探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随后,重视地质勘探质量蔚然成风,矿产地质勘探和储委工作焕发生机。
文革期间,各级储委机构被冲垮,储量审批成为各行其是的无政府状态。由于储量情况不实,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许多损失。
198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恢复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的通知》决定恢复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后,1987年8月7日,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司局级)作为矿产储量委员会的办事机构。1988年2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由事业编制升格为行政编制,由部归口管理,是国务院负责矿产储量管理的国家局,是全国储委的实体办事机构。1996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明确规定是国务院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为国务院重大决策起参谋作用,职责范围大幅度扩大。
1998年机构改革以后,储委职责先后并入国土资源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在矿产资源方面,继续履行储委职责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纵观历史沿革,储委可谓应时而生,应需而强。
改革探索
为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在发展的鼎盛时期,储委就积极开展了改革探索。
一是开展理论探索,逐步形成“一二三五”改革总体构想,即:建立一个体制——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储量管理新体制;实现两个转变——由技术监督职能向以技术监督为基础、以经济监督为目标转变,从重视储量依据向资源保护与储量依据并重转变;掌握三个维护原则——维护储量探明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要维护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完成五项任务——涉及资产化管理、资源保护、管理模式、法规体系、科技进步等。尤其是其中的“三个维护原则”,揭示了探矿权与采矿权的本质区别,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一理论对现在的矿政管理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二是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矿产储量管理体制。为促进固体矿产勘探规范与国际接轨,引进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提出改革我国的储量分类系统三项原则。既要向国际分类靠拢以便于交流对比,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适合本国国情,适应新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既要解决国际对比问题,又要解决历史对比问题;尊重历史,照顾现状,可改可不改的不轻易改。
三是积极推进地质统计学应用和矿产储量国有资产化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笔者认为,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是我国矿产地质勘探和储量管理中具有特色的不可动摇的重要环节。
储委精神
储委工作的实质是对矿产地质勘探成果的验收,对矿产储量的审计、公证、仲裁、监督,对矿产地质工作质量的把控引导。
可以说,中国储委的文化风貌离不开地矿文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革命传统文化等,都是储委精神的文化根基。回顾储委的历史贡献和精神风貌,可归纳为守岗敬业、严谨负责、无私奉献三个方面,并进一步延伸为——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坚韧不拔地坚守岗位宗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艰苦朴素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
例如在1992年全国储委审批陕甘宁中部气田的储量报告的过程中,这样的作风就得到了充分体现。甘宁中部气田是长庆石油局在黄土高原多年奋战才探明的新型大气田,但地质条件与别的气田大相径庭,地面条件又增加了勘探难度。项目首期投资20亿元,下游涉及200亿元,就等着储委的审批结论来定案。当年2月,问题上报给时任全国储委主任朱训,全国储委召开了两天专家论证会。朱训指出:“气田建设要上中下游一起考虑,勘探工作稍有含糊,下游的决策容易长期议而不决。我们一定要使国家建设落实在可靠的基础上,储委的工作就是把关,向人民负责。”8月15日至22日,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与油气专业委员会组织现场储量审查会。9月2日,全国储委签发陕甘宁中部气田储量决议书。至此,一座天然气新基地的建设开始大规模的展开,经过实践检验,气田储量可靠。现在,长庆石油局已经发展成我国最大的油气探采队伍,陕甘宁地区是向北京稳定供气的主要气源。
这不禁使人想起毛主席的著名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储委使命
从1998年到2018年20年间,储委归自然资源部,具体业务在储量司和储量评审中心。面对当今复杂的形势,必须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储量管理体制机制。同志们发扬储委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中国富起来的阶段紧跟时代步伐。
现在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期,储委使命就是矿产储量管理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适应新形势,确立新体制新机制。“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观大势、谋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矿产储量管理怎么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矿产储量国家评审鉴定的职能定位
矿产储量是经过地质勘探探明的矿产资源,是矿产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象,中央文件明确称为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矿产地质勘探主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其最终成果报告的矿产储量,必须经过国家监测、鉴定,予以确认,才能为后续的确权登记、有偿使用和合理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矿产储量评审正是国家监测鉴定、政府确认制度,必须在坚守这个性质定位的前提下谋划改革。
事实上,大家对这个职能定位有两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分不清“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定位。当地质勘探搞活之后,储量评审必须强化,这完全符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理。二是西方评估制度的干扰,西方评估制充分信赖胜任人的自我判断,我国的评审制是放开市场加强监督,很显然这个评审制比评估制更适合中国国情。当土地管理强化监督设立大区督查机构的时候,业内有人主张储量评审市场化,弱化矿产储量监督,这令人费解。笔者认为,学习西方必须仔细鉴别,不可东施效颦。
(二)坚持内向驱动型改革路线
如果说储量评审是矿产地质勘探的“裁判员、主考官”,那么储量规范则相当于“竞技规则、复习大纲”。事实上,矿产储量管理制度与矿产地质勘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导向性的牵制作用,所以储量评审制度、规范体系的改革须顾及我国矿产地质勘探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产地质勘查机制、规范标准、评审制度是优越的,符合中华民族文化特征,我们应当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矿产地质勘探和储量管理领域也要讲政治,学习贯彻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守正创新,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把握好。
所谓内向驱动型改革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找出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我们要认真分析鉴别过去形成的经验做法,有哪些是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不利于解放矿产勘查生产力的),又有哪些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做到分情况废止、坚持、加强。外向型驱动型改革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做法为模板,简单移植,盲目接轨,往往脱离实际而贻误了向内发现问题深化改革的时机,在已有60多年深厚积淀的矿产地质勘探和储量管理领域是不适合的。
(三)改革评审方式,建实建强评审机构
当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储量评审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矿产地质勘探主体良莠不齐,勘探目的多种多样,利益诉求与国家利益不一致的情形增多,还有恶意提交者,但评审的细致程度是滑坡了。虽然矿产地质勘探在国内不再是黄金时期,但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西部发展脱贫仍然需要矿产储量,开辟国外市场,矿产地质勘探仍然是先行者。不论国内需求还是走向国际,储量评审机构都需要加强。现在的评审运行机制层次太多,不符合扁平化管理原则。建议明确全国和省级矿产储量评审中心为矿产资源法十三条所指的法定评审机构,事业编制,建实建强,亲力亲为,并逐步向市县延伸。未来的国际秩序必然有中国的一席之地,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先进经验,应该前途广阔。
(四)多方协力,强化诚信体系建设
矿产地质勘探质量不高,储量数据不实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加之某些言论,加大了对储量评审机构的压力。我们对储量评审责任的三级划分,原始资料真实性由报告提交者负责,评审机构对报告合理性负责,并不是对原始资料真实性不闻不问,各地创新的一些管理措施确实发现并制止了一些数据造假、质量不可靠的问题,但扭转矿业权市场上有失诚信的问题不是评审机构一家能够解决的,必须联合业内业外多方协力,提高地勘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水平,纠正有章不依现象,严打违法诈骗行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重塑中国矿产储量数据正确可靠形象。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只能采用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求取矿产储量,很难计算其误差、偏差,因此不宜用准确性、精确性衡量,只能衡量矿产储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性包括地质勘探方法的恰当和储量计算方法的合理,凭经验判断。而可靠性就是衡量各勘探阶段取得的储量是否能满足这个阶段的功能用途。
(五)重视科普,扩大社会认同
为什么国外一些普通的做法和理念传播很广泛,而我们的勘探特色和储量管理优势不被理解认同呢?究其原因,还是与我们不重视科普,习惯在狭隘的专业圈子里推敲晦涩的辞藻,大量宝贵的经验埋没在资料馆,不在更多的、传播力更强的媒介上传播有关。如今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广阔,自然资源部的管理职责“扩容”,不能通俗表达的意见难以得到理解重视。我们要把规范术语的通俗化和科学普及当做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