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源所李建康研究员总结提出我国铌钽资源成矿规律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项目团队日前传来捷报,学科带头人李建康研究员等总结提出我国铌钽资源成矿规律,相关成果已刊发在《科学通报》。
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资源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近年来,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项目团队在关键矿产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研究发现,我国过铝性岩浆系统和碱性岩-碳酸岩岩浆系统的铌钽矿床存在“时空分离、交替成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其中,过铝质岩浆系统的铌钽成矿带主要为阿尔泰、松潘-甘孜、江南和南岭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晚期-燕山期,存在少量加里东和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碱性岩-碳酸岩岩浆系统的铌钽成矿带主要为塔里木-华北陆块北缘、秦岭和扬子陆块西缘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海西期-印支期, 存在元古宙成矿期。
这种差异归因于二者不同的成矿构造背景。过铝性岩浆系统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巨厚(类)复理石沉积建造区的褶皱造山过程中, 多期造山运动有利于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而碱性岩-碳酸岩岩浆系统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或陆内的深大断裂带、裂谷区。
研究指出,我国的铌钽矿床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碱性岩型和碳酸岩型,缺乏碳酸岩风化壳型铌钽资源。与世界上的同类型铌钽矿产资源相比,我国的铌钽矿产资源品位低、共生矿物复杂、选冶困难,开发利用难度高。今后,我国应重视锡石和黑钨矿中的钽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力度寻找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和碳酸岩型铌钽资源,重视在钨锡成矿区寻找共(伴)生型钽资源。□(王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