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加强科研合作 减少地质灾害

  • 2019-07-11 15:36:33
  • 来源:甘肃日报
  • 0
  • 0
  • 添加收藏

外国专家在会宁县地质灾害治理现场进行观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 梅

  “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努力,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近日,在兰州召开的地质灾害防治研讨培训班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如是说。

  此次研讨班由CGS-CCOP(中国地质调查局-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举办,来自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德国、法国等9个国家的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成员国和协作国的专家、学者对“科技防灾,提升地质灾害应对能力”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受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消除地质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防灾减灾目标。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调查评价工作逐步深化,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工程治理和搬迁避险不断加强,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成灾机理、监测预警等理论和技术方法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地质云”初步建立了与30个省份互联互通、动态更新的全国地质灾害信息平台。

  为何将研讨地点选在甘肃兰州?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西北的黄土地质灾害发育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甘肃作为我国首批四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示范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及成效都处于全国先列,且兰州是我国少数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

  本次研讨培训班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本国地质灾害防治总体概况与实践经验及下一步发展趋势、地质灾害评价方法理论研究、活动构造诱发地质灾害机制、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马来西亚综合运用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施以斜坡为单元的风险管理,初步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德国通过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地质灾害评价方法、模型与软件工具,形成了地质灾害研究整装性成果,实现了在不同国家的推广和应用……

  其间,与会各国专家学者还围绕本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取得成效、技术需求和合作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讨论,并初步明确了CCOP成员国和协作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交流、成果共享和项目合作的方向、内容和方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立足国家地质灾害国情,开展的地质灾害填图技术方法、群测群防、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较为深厚的技术和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

  我国专家学者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进展及取得成效、基于InSAR技术的地质灾害调查方法、黄土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地质灾害与气候变化相应机理、多年冻土区滑坡演化特征、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城镇风险评价与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专题介绍,并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成效,以及以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装备配置、运行模式和城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的总体思路、技术方法、治理效益。

  在考察中,中外专家学者参观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果展,系统地展示了甘肃省级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搬迁避让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兰州市伏龙坪社区,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这里的人口稠密地区。

  “今年发生了多少起灾害?有伤亡吗?”

  “这个预警用的锣多久敲一次?”

  在地质灾害防治主题开展的野外观摩考察中,伏龙坪社区作为兰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示范社区,通过有效组织群众,利用简易装备,构建的常态化防灾减灾的管理机制引起外国专家学者的关注。

  在考察会宁县城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时,当地展示的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期治理、滚动开发”治理思路,实现减灾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成功案例更让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点赞。

  据介绍,举办此次研讨培训班,旨在加深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成员国及协作国密切交流、共享科技进步与研究成果,共同提升CCOP成员国和协作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