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拥有“金刚钻”的矿企更是捷足先登。
新时代的中国依然面临巨大的资源刚需,如何理性分析、科学研判当今矿业大势?如何确保我国更多的涉矿企业成功地“走出去”而不是“出去走”?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矿业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近日,以“新时代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潮向”为主题的2019丝路矿业论坛在北京召开并受到广泛关注。在矿业被唱衰的大背景下,此次会议无疑为当前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显示出一个聚焦行业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论坛的吸引力与可资圈点的价值。
我国矿业处于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高度重视战略性矿产的供应安全,纷纷制定关键发展战略,在全球谋篇布局。从国内来看,我国矿业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整体的矿产需求仍将持续在高位运行。中国矿业肩负的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和紧迫,中国矿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论坛现场专家论道
在跌宕起伏中成长,在波澜壮阔中成就。中国矿业的初心就是为国家提供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保障资源安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打好战略主动仗,掌握能源资源话语权,就是每一个矿业人矢志不渝的神圣使命。
中国矿业如何“走出去”?到什么地方去?部署哪些矿种?这是本次丝路论坛上,政府部门、涉矿企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高居不下的热议话题。
关于这次论坛,有人说,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在矿业“走出去”的市场化大潮中,企业是保障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稳定供应的主体。迎着新时代的东风,与会的矿业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走出去”有信心、有前景、有奔头!
有人说,这是一次盛大的思想洗礼。为期两天的会议,既有“道”,也有“术”。既有有关矿业大势的主题演讲指方向,又有境外地质调查成果“宏与微”的介绍做服务;既有已“走出去”企业“得与失”的经验总结,又有中介服务机构“融与合”的典型做法分享;既有工程换资源等“创与赢”的接地气的技巧,又有境外项目路演的形象展示。干货满满,亮点频出,现场嘉宾和参会代表们直呼过瘾!
有人说,这是一场颠覆的行业风暴。有关专家指出,“在矿言矿”的时代已经远去,新时代以资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和国际产能合作“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全球各发达经济体积极开拓第三方矿业市场,逐步构建起更加紧密的“多位一体”资源命运共同体。当前,中国矿业“走出去”势必要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
从“中国矿业科学‘走出去’”,到“大变局下中国矿业‘走出去’”,再到“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潮向”,丝路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主题在嬗变,关于矿业“走出去”的研讨在不断深入、发酵、升级。当然,这也说明我们对“走出去”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当前矿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有着愈加清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正是基于全球格局的大背景和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决定的。
当今世界,主要大国都在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兴产业的前沿,这是对技术、人才、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动力,就掌握了未来世界的话语权。当然,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和什么方位认识中国矿业“走出去”,这将是矿业实现弯道超车,走向未来世界的一个新起点。
惊涛拍岸怒云旋,雪浪排空矫燕翩。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国新的历史方位已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话语权和影响力,势必要掌握关键矿产和核心资源的控制力。因而,未来矿业“走出去”的布局、目标、方向,一定是跟新时代、跟国家整个发展的战略要求密切相关。
构建矿业命运共同体,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我国矿业企业的经营行为才能更好地契合国家战略。这是本次丝路论坛上发出的最强信号。
找到海,认清潮向,方可立潮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识别海是赶潮的技术。只有认准海在哪里,才能精准判断“走出去”的潮向。
百川归大海,“潮向”必然向着“海”的方向。海都没找到,你赶的潮方向肯定会出问题。一旦流向反了,就会南辕北辙,离目的地就会越来越远。因此,中国矿业要“走出去”奔向大海,必须要重新认识海。
自由式赶海,控股型赶海,单兵突进型赶海,想当然运营式赶海……权威专家在总结本次会议时指出,过去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大多是自发式、分散式的,缺乏国家战略引导和运行策略支撑,对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尚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这样的“走出去”,要么没到入海处就随波逐流了,要么没遇到“海”在半途就落水了,要么到了“海”就被海水吞噬了。
究竟何为“海”?专家自有高见:宏观上它是中国在海外的战略支点战略区域,与全球矿业的进步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紧密相连;从中观上看,它与区域经济走廊、经济区的发展紧密相连,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国际产能合作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微观上看,资源丰富可观并且具备开采条件,基础设施或者健全或者发展有巨大潜力,社区平稳和谐等。
只有明晰潮向,才能进一步认准“海”;只有顺潮而动,方能迎风入海。
一方面当今国际环境风云激荡,市场化浪潮风起云涌。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被逐步推向战略高度,国内矿产资源又面临巨大的刚需。这样,矿业“走出去”就成为新时代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矿业“走出去”需要精准服务
矿业“走出去”,究竟如何走,“走出去”的方针、方式、方法等都要相应做出哪些调整?
基于加强全球矿产资源的基础性研究、深化各领域各部门各企业间交流协作的初衷,一个专事研究走出去的社会组织——中国地质学会境外资源经济地质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并在本次论坛得以重点推出。
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在这平台上探讨,一些牵动全局的问题可以向决策层反映,平台旨在服务于已“走出去”和有意愿“走出去”的涉矿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等。有关方面对“平台”干什么了然于胸。
精准服务矿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能源矿产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指出,2019丝路矿业论坛实际上就是要更好地把脉中国矿业,更好地服务中国矿业“走出去”,这与当前中国地调局的工作重心不谋而合。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六大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此次论坛上分别就对应区域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矿产资源产业,强化战略方向引导,精准对接矿业企业等介绍了成果进展和投资建议,提出必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合作。
遵循矿业分布规律,合理布局海外矿业市场。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大多又被少数国家和公司垄断,过去矿业企业“走出去”往往面临分散、被动的尴尬境地。中国地调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高尚建议,积极参与全球矿产资源的配置与竞争,到大的、富的资源区去,开发矿山、投资矿业,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资源。
把握关键性矿产,建立资源战略支撑点。矿业“走出去”,不能千军万马“走”哪儿算哪儿。要加强战略研究,综合考虑大宗资源对外依存程度和未来新兴战略矿产的高速增长,合理把握重点矿种,到重点地区、重点矿带区,通过抱团形成凝聚力,建设关键矿产产业链,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矿产资源全球战略支撑点。
打造双向互动信息流,构建政企共赢新生态。对全球关键矿产信息的控制力、掌控能力和服务能力是前提也是保障。政府部门和矿业企业相联合,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勘查与开发相挂钩,通过构建合作联盟、加强信息共享等手段,提高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水平和绩效。
两天的论坛,议程满满,座无虚席,即便宣布会议结束了,很多代表还意犹未尽,流连忘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论坛结束时,中国矿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王家华援引了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诗。这,无疑是对本次论坛最佳的注解与评价,也是参会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