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竹溪
2019年5月7日,伊拉克总理Adel Abdul Mahdi 对外表示,伊拉克已接近同埃克森美孚和中国石油达成高达530亿美元的油气项目协议。
这一项目主要涉及伊拉克境内Nahr Bin Umar和Artawi 两个油田的开发及增产,项目周期30年。该协议一旦落成,将意味着中国石油一次里程碑式的扩张,同时也将为很多中国企业打开一个庞大新市场。
◆◆◆
即将开始的超级石油项目
Nahr Bin Umar和Artawi 两个油田都位于伊拉克南部,目前产量约为12.5万桶/日,伊拉克方面计划将其产量提升到50万桶/日。
据了解,伊拉克南部的油田经过多年生产,地层压力已出现明显下降,油田要增产需要大规模往地层中注水。
这一注水工程涉及阿拉伯湾的大型海水净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投资。早在2015年,伊拉克方面就已经开始同埃克森美孚和中国石油探讨这一合作。
Adel Abdul Mahdi 表示,“目前伊拉克石油部同埃克森美孚及中国石油的谈判,主要聚焦于在油价出现上涨或下跌时,如何分配利润。”
埃克森美孚和中国石油将主要参与油田注水工程的建设,以及维修和新建出口油气管线。
同时,该项目还计划建设产能高达1亿立方英尺/日的天然气处理项目,以处理两个油田产出的天然气。
Adel Abdul Mahdi 还表示,“该协议长达30年,并且这种财务细节非常敏感,应该进行更多讨论。”
尽管伊拉克目前石油产量已达到创纪录水平,但官方依旧希望提高石油产量,以满足其战后的预算目标和财政重建项目。
目前看来,伊拉克方面对于推动此类基础项目显得动力十足。在4月30日,伊拉克还同西门子签订了近8亿美元的电力基础设施订单,以逐步恢复该国受损的电力系统。
Adel Abdul Mahdi 也表示,伊拉克电力系统的重建,将对南方油田的增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与到Nahr Bin Umar和Artawi 两个油田的增产项目中,对寄望在中东地区扩展业务的石油公司而言,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中国石油在伊拉克
伊拉克是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开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基于其同伊拉克过去十几年的良好合作,成功拿下Nahr Bin Umar和Artawi 两个油田增产项目的可能性极高。
目前,中国石油在伊拉克主要参与了四个上游项目:艾哈代布项目、哈法亚项目、鲁迈拉项目、西古尔纳项目。
除了参与伊拉克上游项目的投资运营,中国石油还为伊拉克提供了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物资装备、后勤保障等服务,为伊拉克油气产业的战后恢复提供了极大助力。
例如在2003年,伊拉克最大的油田——鲁迈拉油田在战争中遭受极大破坏。而自2009年起,中国石油联合BP、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开始了对这一油田的重建和增产工作。
经过了近10年的建设,鲁迈拉油田产量已升至150万桶/日,目前约占伊拉克全国石油日产量的1/3。
在另外三个上游项目中,中国石油目前也取得了极大成功。
艾哈代布油田是伊拉克战后中国企业参与的第一个对外石油合作项目,中国石油过去10年对该项目的投资达到了30亿美元。截止目前,该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过4000万吨。
在哈法亚油田项目中,中国石油为作业者,从2009年至今已完成3期项目的建设。该油田目前已成为年产2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
中国石油还于2014年参股了西古尔纳项目,目前该油田上产建设也在持续推进,2019年也投产了新的装置。
据中国石油近日发布的数据,自2019年以来,中国石油已经帮助伊拉克原油产量提高了超过210万桶/日。
在中国国内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伊拉克无疑将成为中国石油未来几年海外发展的重要阵地。
◆◆◆
打开新市场
此番伊拉克方面若同中国石油达成协议,将为中国国内广大工程公司、油服公司、装备公司等带来全新商业机会。从以往经验来看,这种商业机会空间巨大。
以艾哈代布项目为例,在过去十年,该项目带动了60余支中国工程技术及建设服务队伍走进伊拉克市场,逾95%油田设备来自中国。
在鲁迈拉油田,近年来国内公司也频频获得项目大单。大庆钻探在2018年获得了该项目20口总包井项目合同,到2019年又获得了15口总包井合作。在全球油服行业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收获。
除了中国石油之外,国内其他石油企业近年来也颇受伊拉克市场的认可,取得了持续不断的市场突破。
在2018年,中国的振华石油公司同伊拉克石油部签订协议,开发东巴格达油田南段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该油田产量提高到5万桶/日。
中国的洲际油气和联合能源公司,也在2018年同伊拉克签署协议,勘探开发位于伊拉克的三处油气田。
国内民营油服公司也接踵获得位于伊拉克的订单。中曼石油、惠博普、安东油服等,2018年在伊拉克市场上均有新的收获。
根据伊拉克政府的计划,未来石油产量将从现有的450万桶/日左右提升到500万桶/日,中国也已成为伊拉克石油最大进口国,中伊油气合作的推进,将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地一眼编辑:杨为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站本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添加小编微信94075591,注明“单位+姓名”,可进入地矿行业信息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