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矿业投资领域,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不该继续缺位

  • 2019-01-22 12:07:07
  • 来源:鱼眼看矿业
  • 0
  • 0
  • 添加收藏





 

回顾我国矿产勘查历史可以发现,投入上波浪式起伏特征明显。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基本以30年左右为周期,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与低谷期。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第二个低谷期仍在持续,何时见底仍难以预测。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传统的以找矿为主的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下滑。上半年,全国矿产勘查投入约37.06亿元,同比减少13.0%。其中,锡矿、铝土矿、金矿等矿种勘查投入降幅尤为明显。

和别的工业生产显著不同的是,矿产资源从发现到进入供应链条,周期长的特点非常突出。人类的矿业生产实践显示,一个大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的形成,保守估计起码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当矿产品一旦进入到紧缺局面后,并不是加大投入后就能短期内缓解的。

基于此,毛主席早在1953年就指出,地质部是党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部。1956年,毛主席再次强调:地质部是地下情况的侦察部,它的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要提早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

现在回头看,新世纪后矿产品价格一飞冲天局面的形成,其实就是“提前一个一年计划,提前一个十年计划”没有做好。因为在此前30年左右的时间里,矿产勘查投入基本停止,即使有些矿产勘查项目争取到资源补偿费,少得可怜的费用也仅够开展野外调查或室内研究,根本无力支撑钻探工程。

因此,在投入锐减的30年间,我国新发现的矿产地太少,即使有新发现的矿产地但勘查程度又太低,达不到开采设计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以超出所有人预测的速度发展后,相关工业再次出现新中国刚成立时“等米下锅”的状态,矿产品价格一飞冲天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对矿产品的稳定供应而言,稳定而持续的矿产勘查投入是基础。

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自然不能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用计划包办一切的办法来解决矿产品的供应问题。在资源瓶颈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长期制约因素时,如何解决矿产勘查的稳定持续投入问题,就成为我国必须破解的一道现实课题。

对此,业内众多人士认为,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借鉴国际发达矿业国家的经验,在国家提供优惠财税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再建立适应矿产勘查规律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用中国式的通俗语言表达,就是“国家不给资金给政策”。

为什么在已有上海、深圳两大资本市场,且又开辟有创业板的情况下,仍要建立专门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呢?业内专家认为,这是由风险勘查不适应一般资本市场的要求所决定的。

矿产勘查特别是处于初级勘查阶段的风险勘查项目,一般只会产生高额投入而不会形成利润。而一般的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利润。在我国,企业一般执行成本为中心的财务制度。据此,矿产勘查投入必须计入当期成本。高额的勘查投入一旦计入当期成本,就有可能导致上市企业出现利润下滑甚至大幅亏损。而矿产勘查在具有高投入特点的同时,还具有长周期的特点,这就是说矿产勘查即使进行了高额投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还可能失败。

我国证券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若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就直接退市。其他板块上市企业连续二年亏损带ST帽子, 第三年亏损带*ST帽子,第四年再亏损就退市。在这种考核下,从事矿产勘查的企业显然不可能达到入市的基本门槛。即使通过整合其他业务入了门,也会因退市的相关管理规定、董事会对矿产勘查的认识与理解等因素,而无法进行矿产勘查投入。

事实上,这种情况已在我国出现。中矿资源是我国首家成规模开展国际化商业性综合地质勘查技术服务的公司,也是目前A股唯一的地质勘查类公司。虽然该公司自2014年12月30日即忆深交所挂牌交易,在国内外拥有控股子公司二十余家,在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国拥有数十个探矿权和采矿权,但至今仍未能进行过哪怕是一起风险勘查投资。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业内专家信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加拿大等矿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适应矿产勘查规律和特点的中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即这一风险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的准入门槛很低、考核也不以利润为主,而是靠勘查项目的资源潜力、找矿前景吸引投资者。唯其如此,才能为风险勘查提供稳定持续的找矿资金支持。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向全世界传达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趁此东风,自然资源部应及时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探讨在我国尽快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方法、途径。

到底怎么建呢?笔者以为,在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建立时,国家仍应以地质勘查基金为主渠道,在社会投资积极性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每年进行适度的矿产勘查投入,保证我国矿产勘查投入的稳定持续。在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可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为基础,由其开展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等设计,使其最终转型为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的管理委员会。

总之,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资源瓶颈仍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趋势下,中国不能让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继续缺位。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