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成果快讯 >

东北林耕区自然资源地面观测能力全面提升

  • 2022-07-06 08:47:53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徐立明
  • 0
  • 0
  • 添加收藏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东北林耕区自然资源系统观测规划部署”项目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是“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规划与部署”项目的子课题,归属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负责实施,项目周期为2020-2022年。项目系统梳理了东北林耕区现有野外台站布局,总结分析东北林耕区冻土消融、土地退化等自然资源科学问题,优化融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门现有野外台站,实现数据资源集成和共享,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地面观测能力,打造多方协作、数据汇聚、开放共享、服务管理的东北林耕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平台,促进人才-数据-成果-管理融合优化集成。

一是以自然资源动态区划为基础,层级部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东北林耕区规划探索部署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37个三级站。一级站设立综合分析测试实验室、计算机模拟平台、数据分中心,统筹一级区划内的二级站,探索建设面向东北地区的多方协作、数据汇聚、开放共享、服务管理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平台,重点解决资源间耦合平衡、变化动因机制、趋势和速度等问题。在14个三级自然区划中空白添建或融合共建9个二级站,定位为自然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掌握三级区划内的自然资源状况,具有阶段性创新研究方向、长期固定研究人员团队、满足观测需求的试验场地和较为完善的观测实验基础设施。三级站为自然资源观测站点,主要控制四级自然资源区划,整合东北林耕区的现有观测点,采用升级改造和空白添建的方式,丰富数据来源,确保数据可以满足支撑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和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需求。

二是系统总结东北林耕区存在的冻土消融、土地退化等自然资源科学问题,在站点建设基础上规划3条观测研究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森林冻土观测网,主要研究气候变化下冻土消融对区域生态格局的影响、森林冻土区自然资源要素间的耦合关系等问题。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耕地观测网,主要研究土地沙化、盐碱化、黑土地“三变”问题、大气降水-不同地表植被的水蒸发-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湿地碳汇等问题。辽东平原-长白山-三江平原森林耕地观测网,主要研究次生林、人工林具有的潜在碳汇效应、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等问题。

三是探索“融合共享机制、稳定持续运维机制、科技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四项机制。创建自然资源协同管理的融合共建局面;探索成立东北林耕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领导小组,自上而下组建层级运维团队,负责辖区内站点运维,积极申请地调、科研等项目,保障自然资源观测体系的稳定持续运维;通过政策倾斜支持、制度优先保障、合作交流开放等方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观测站的团队建设,聘请客座专家以讲座等形式提升团队理论体系认识与实践技能。

(徐立明)
来源于:中国矿业

 

自定义HTML内容